书城传记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
22678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人应该怎样活着,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有人问稻盛和夫“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他毫不夸耀地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具体怎么做才能砥砺人格,磨炼精神呢?是否需要身居山中或逆流搏击等特别的修行呢?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修行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社会,一心扑在工作上是最重要的。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是提高自我身心修养、磨砺人格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就一定能在形成高尚人格的同时获得一个美好的人生。在稻盛和夫眼中,做企业就是做人,或者说人生和经营是相通的。企业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保持怎样的想法就有怎样的结果。树立超乎常人的信念,并为之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这些就是稻盛哲学,它囊括了稻盛和夫对于工作、对于企业经营、对于个人立业、对于与他人相处的全部智慧,这些思想精髓在当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立定做人的正确活法,并贯彻到底,正是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是让人生走向成功与荣耀、让社会走向和谐与幸福的不二法门。

王阳明出生于明朝中叶,在那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学术萎靡的时代,他怀着成为圣贤的抱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世功和学说。在学术思想方面,他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纵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

阳明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阳明心学流传千古,享誉中外,不仅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人都从中受益,而且“王学”对日本等国的思想界影响极大,现在每年都有一些日本学者前来阳明洞朝圣参拜,日本三岛毅博士有诗云“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而有着“日本经营之神”之称的稻盛和夫也将王阳明视为精神偶像,他的经营哲学中无不渗透着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

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阐释了稻盛和夫与王阳明在立志、修心、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人生智慧,以期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的基本宗旨,将二者结合起来,用稻盛哲学与王阳明心学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我们不应像浮萍一样漫无目的地漂泊,内心充满惶恐和迷惘。所有的一切都在召唤心灵的回归。稻盛哲学与阳明心学就这样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么从容和安详,用智慧的双眼打量众生,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养分,各取所需。稻盛哲学与王阳明心学对于我们为人处世的引导,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它的深邃与宽广,而它们对我们心灵的荡涤与关怀,又使我们感觉它离我们很近,温馨而质朴,毫无艰深晦涩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