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逆灵宝珠
22695300000017

第17章 ,粮慌

除此之外还有那师门典籍,有几分真几分假也未可知,现在他也不敢全部相信典籍所记载的了。

正如桃夭夭和黑晶晶,典籍上就没记载分毫,百花壶也没有相关记录,若这是桃夭夭自己炼制的,那她又是如何炼制的?又是如何知道怎么炼制的?典籍上都没有。

或许,我得到的只是删减版的典籍,或者是已经经过修改的!

也难怪净云会如此想,发现了太多的不合理,只要智商没问题,任谁也会多想。

现在的净云疑心病很重,看谁都像坏人,换句话说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这一方面是他初入返元期,对这力量还不曾掌握圆满,另一方面就是这返元期本身的作用了。

返元期也叫问心期,要确立自己的心,才能进步,并不是只需要灵气充足就可以了。

等一步步将心修的通透净撤,混元一体,也就到了金丹期,这金丹期也叫道果期,这个阶段就算修道有成得道了,在上古之时,被人称作陆地神仙,也叫地仙,是真正的神通广大之人,可入幽冥与阎王对坐的大人物。

在之上那就是天仙,是生活在天界的真正的神仙,典籍中的记载也只是聊聊几笔,青风子对此境以瞻仰居多,并无实制内容。

若是之前或许他就信了,可是现在净云不信,凭什么仙死了佛灭了,就你一个金丹修士活了下来,说是逆灵珠的缘故,可他又没看到过逆灵珠,一切都是从典籍中看到的,又如何证明真假?

怀疑一切,证实一切,正是这问心期带来的作用。

说句实话,对于报仇之事,净云态度如今依旧很强烈,可他自入了返元期,却对报仇没那么执着了,他更执着的是真相,是导致这一切的真相,报仇只是附带的事。

所以他才未曾急着直接冲上京城,摘了皇帝和李牧的狗头回来,祭奠青风观满门的在天之灵。

反而是悠哉悠哉的,做起了梁上君子,并进入这客栈等待大雪的结束。

今年的大雪下的太早,他想要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这大雪又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来求一个真相。

这一等就是三天,三天大雪连绵不绝,虽有时小一些,但一直在飘荡着,路上的积雪已没过膝盖,走路很是费劲。

大雪冰封了渭水,也冻结了人们的心,若是在过些时日有如此大雪,少不得要说一句瑞雪兆丰年,可它来的太早了,早到人们毫无准备,早到那粮食还未储存。

雪还未停,就有人冒着大雪,去那衣店被铺去采买入冬所需的衣服和被褥。

这雪一停,人们更是乱了起来,所有的卖衣服的地方,卖被褥的地方都围满了人,只要将东西拿出来,很快的就会销售出去,对于那些砍价的,旁边的人都会看不过去,直接提价溢价购买。

那些有先见之明的士绅大户,却纷纷将视线集中在了粮食上面,大雪封路,不知何时才能打通,这粮食可不好运进来,需要提前储备。

净云也趁机囤积了一批,数目还不小,反正他有地方放,也不怕丢了,粮食肉食蔬菜鱼虾什么的,都大量的购买了许多,反正东西放进百花壶,就不会放坏了,条件允许他大量储存。

再不使用真元的情况下,他也是需要进食的,虽然他维持生活所需的食量要比普通人小很多,虽然对他来说即便是吃泥土沙石也能裹腹,但他不想去尝试那味道,那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人,所以他也是需要食物的,现在买了总好过以后想买却买不到。

返元期变化容貌体型的到是不需要耗费真元,只要压缩和扩大身体的密度就可以了,所以他多次变化了容貌,行走在各个市场,对那还出售食物的店家,一买就是店里三分之一的储备,这种时候金银到是很好出手只要肯降些兑换价格,什么都好说,用黄金换了些银子,他就开始了采买大计。

不仅仅是食物,油盐酱醋茶,药材兵器等,皆再他的采买之列。反正百花壶的空间够大,也不逾装不下。

他的采买,直接导致了灾需物资的大幅提价,物资的提价,直接导致了恐慌,而恐慌又引起了其他人的哄抢,这哄抢又直接导致了物资的提价,恐慌愈演愈烈……

净云下手的比较快,他将这采买大计采满完成,其他的士绅大户才反应过来,可是为时已迟,落了下乘。

要说这士绅大户,可少有人未曾发过灾难财,在普通农户眼里的灾难,正是他们敛财的最好时机。

但这种事不能急,他们可不像净云财大气粗且无牵无挂,脸面还是要的,通常会在天灾来临的时候联合起来,大量囤积物资,然后逐步提价,不会一上来就下猛药,只有温水煮青蛙,将灾民煮的筋疲力尽了,这时候他们才会站出来,一方面施粥放粮做那善人,一方面又低价买房买地做那商人,这样既得了好名声,又赚了实惠。

只是净云的这一番大肆采买,在情况不明,灾难还未显露威力的时候,他的此举直接导致了恐慌,镇民们纷纷抢购,这各种物资价格一下子就提了上去,士绅大户还没来的及下手,就已经插不上手了,赚急眼的商家根本不会听他们的,这时的价格已经不由他们操控了,他们也值得跟随普通人排队购买,短短几天各商家已经限售限粮,士绅大户人多耗粮也多,他们有钱,却买不到粮,这最先受粮荒的反而成了他们。

士绅大户只好高价从买到粮食的人手中再买粮,总有短视之人会将粮卖出,到是催生了不少二道贩子,周转于各个粮铺,全家人每日排队购粮,买到粮食留下一些口粮,然后将多余的再卖给士绅大户。

粮慌愈演愈烈,渐渐的从飞鱼镇扩散了出去,一个村,一个镇,一个县,一点点的扩散,终于这整个降雪之地都笼罩了在这粮慌之下。

整个渭州全面受灾,开始出现了逃荒之人,慢慢的向周围扩散,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雪下的早了一点,天冷的早了一点,只要多备些衣被,扛扛也就过去了。

便是净云那大肆采买,也只是在飞鱼镇这么一个小地方,别的地方只要运些物资过来,很快就能平息下去。

可是这时候人都是自私的,没人知道这究竟是不是天灾的前兆,没人愿意将珍贵的物资运到别处。

即便如此,只要有个强力的官员将一切强行压了下来,那也可以迅速稳定局面。

还是那句话,人都是自私的,强行下下这局面需要动用大量的兵力,可私动兵戈乃是造反之罪,是要诛九族的,便是有着明确的理由,皇帝能够理解,可谁又能保证那真实的情况能传到皇帝的耳中?传到了还好,若是传不到呢?这时候上书请命才是稳妥之局,就算最后一切崩盘也不过是个革职查办之罪,顶多是丢官流放,总比连累家人的好。

便是有那为民请命的清官,也要掂量掂量,到底是全家人的性命重要,还是别人的性命重要,更不要说,即便是皇帝知道了真实情况,那也很有可能是抄家灭族,甚至更厉害,民心这个东西,少了无用,多了可以保命,可太多了就要命了,民心自古就只能皇帝专享,谁要是跟他争民心,可不是要准备造反吗?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不是官员不清廉,不是官员无能力,只是那些好官办起事来,束手束脚,既要显露能力又不能太过,既要清正廉明又要自己露出把柄让皇帝抓住,做百姓口中的好官太难太难,不如做个贪官,享用了荣华富贵,还不被皇帝防备,只要不是太过,一辈子都会风风光光的。

就这样,官员不作为,士绅主动推进,百姓盲目跟风,一切都乱了,逃荒的人越来越多,随着逃荒之人的行动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广,而飞鱼镇作为动乱之始,反而极为讽刺的一个逃荒的也没有。

飞鱼镇的镇民手里可谓是人人有粮,作为第一波迅速提高物价的地方,商人们迅速累计了大量金钱,然后趁着别的地方物资还便宜,又迅速出手大量购入,然后又出售给飞鱼镇镇民。

飞鱼镇本来就是码头小镇,物资比较丰富,这一来一往,人们手中虽然钱没了,可都累积了大量的粮食,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此地的物价反而最稳定。祸兮福所倚,不外如是。

而青风县就不同了,在飞鱼镇平复下来后,净云就又回到了青风县,虽然两地很近,但重重山脉似楚河汉界将两地隔开。

隔着重重山脉飞鱼镇造成的风波并没有影响到青风县,虽有个别逃难过来的,但人很少不成体系,很快便被淹没在那繁华之中。

净云再次故计重施了一把,去那市场大肆的采买,引起了市场的的小骚乱,可第二天一切又恢复了原样,青风县的县令很有手段,及时出手将骚乱及时压了下来,控制住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