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2271400000002

第2章 胡夫金字塔/埃及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公元前26世纪)法老胡夫的陵墓,位于今埃及首都开罗近郊吉萨。塔原高147米(经过数千年风化,现测定高度为137米),基座每边长约232米,全塔由230万块2.5吨重、磨制整齐的巨石砌成。

古埃及与中国、巴比伦、印度,一直被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五千年来,尼罗河水孕育了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所以埃及向来就有“尼罗河的礼品”之称。埃及在整个奴隶制社会时期,经历了三十个王朝,最高统治者法老统治着一切。在奴隶们所创造的无数灿烂的艺术文化之中,金字塔建筑的成就在世界上始终享有重要地位,它作为埃及王权和神权的一种稳固的象征,在文化史和建筑史上为全世界人民所瞩目。

在今天埃及的首都开罗近郊吉萨,共有三座属于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的法老陵墓——吉萨金字塔群:孟考拉、哈夫拉、胡夫的金字塔和斯芬克司(狮身人面像)。三座金字塔都为巨大的四方锥体,用大块的石材垒砌。这三座金字塔的间距约三分之一公里,从东北到西南,相互以对角线相接。金字塔都有一条通道使塔下的宫殿与尼罗河岸的小庙相通。这些金字塔全都建在尼罗河西岸,人所居住的房子在东岸。法老死后,要把遗体制成“木乃伊”,然后用船只运过尼罗河,进入河岸的小庙,再沿通道送进祭庙,停放一段时间,最后才进入金字塔内。

在这三座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规模最大。

这是一个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金字塔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它的雄伟壮观。在茫茫沙漠中,突现如此巨大的石头建筑,确实让人产生一种敬畏的心理。而金字塔中最雄伟的胡夫金字塔,给人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建造胡夫金字塔共用了约三十年时间,累计征用劳力约一千二百万个工日,每班十万人,三个月一轮。共用二百三十万块大石块,每块平均重2.5吨。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这些巨石是怎样砌积起来的呢?至今仍然是一个难解之谜。据说,石块是经过打磨,并按照锥形的体积计算出每一块石头的几何形斜度,然后层层垒砌的。这种测量技术之精密令人难以想象:四个边长误差只有几厘米;而石与石之间,虽然没有任何黏合物,可是即使用一把利刃也插不进石缝。

这些石头是从尼罗河以东14公里的叶拉地方的石灰石山开采来的(仅塔内的石材是在附近开采的),为了开采和运输这些石材,还要花三十年时间修建一条石板大道。

胡夫金字塔的内部构造也令人惊叹。传说它的入口极其秘密,无人知晓。9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国王让人在该塔的北面开了一个洞口。进入洞口,发现在塔基13.7米高的上部,有一个以石材砌成的真正入口。从这个入口沿着向下倾斜的通道前进,可以进入地平线以下30多米的一间石室,但石室内空无一物。于是从原墓道折回,走过三分之二的路程,发现这里又分出一条向上倾斜的甬道。沿甬道上行,又发现一条水平支道,在支道的尽头有一个有点像阿拉伯王后的墓室的房间,人们称它为“王后墓室”,但这里也没有棺椁。从甬道折回,沿上倾的甬道前行,便看见一道高达8米的长廊。走到尽头,发现大小并列而且互通的两个房间,里大外小,顶盖是平的,很像阿拉伯王的墓室,所以又称它为“国王墓室”。胡夫的棺椁就停放在这间大房间里,可是它也是空的,木乃伊早已不存在。墓室的顶部砌着五层房间,每层以大石板相隔,最上层的顶盖呈三角形,便于减轻塔顶的压力。此外,在“国王墓室”内南北两面墙上,各有一个细小的气孔,直通墓室外面。学者们认为开凿这两个气孔是为了让法老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

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认为陵墓越高大,“木乃伊”的生存年代就越久远,也就越能保持他生前所拥有的无限权力。金字塔周围还有殿堂和围墙、雕像。金字塔多位于沙漠边缘,受原始拜物教的影响,以其外部形象的单纯、稳重、宏大,与自然环境完美的结合,直率客观地表现出强烈的纪念意义和王权的统治地位。

见仁见智

埃及人认为,正在死亡的人可能进入真实的生命。埃及人的永生观和随之而来的一切永生观一样,都摆脱不了一种不可抗拒的需要,即保障永生精神和物质外壳的需要。因此,必须给死者修建秘密的栖身之所,使其经过防腐处理的躯体能抵御自然力、猛兽,特别是人的伤害,必须让死者和他生前熟悉的食品、食物及水一道合葬。他的形象是在阳间和阴间经久不变的双重外壳,它们不再脱离他。尤其在永恒的阴间,形象必须伴随死者。既然没有任何死亡,埃及人就必须永远维护具有象征意义的神性,因为神性解释静止定律和现象的复归,这样一来,金字塔作为这一切神圣的载体就成为它之为永恒的理由。

金字塔是宗教和丧葬的艺术。它触及到了人类最高的智慧,如同埃及的亡人书,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给人类文明带来最清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