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2271400000060

第60章 四使徒/德国 丢勒

《四使徒》木板油画。216厘米×76厘米。创作于1526年。现藏德国巴伐利亚国立美术馆。

丢勒(1471—1528),德国伟大的油画家、版画家和素描家,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化代表。祖籍匈牙利,出身于德国文化名城纽伦堡的一个金匠家庭。幼年从父习艺,除金银钿工外兼学绘画。在十三岁的时候,丢勒完成了用银色笔画的自画像,显示了早熟的艺术才能。十五岁进入制作木刻插图和祭坛画的作坊当学徒。

学徒期满后,为开阔眼界,他开始漫游四方,在德国、尼德兰各地观察生活,磨炼技巧。他还两次到意大利,研究和学习南欧艺术大师的作品和技巧,并将科学的绘画手段引进到德国绘画中,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丢勒的艺术表现出进步的社会倾向,充满对民主的同情心。与15世纪的艺术相比,它意味着向现实主义的决定性的迈进。丢勒以科学的知识经验作为自己创作方法的基础,终于做到了真实、生动与和谐的描绘。

丢勒的重要作品还有铜刻版画《骑士、死神与魔鬼》(1513)、《圣哲罗姆》(1514)和《忧郁》(1514),木版画《四骑士》(1498),油画《三博士的礼拜》(1504)、《自画像》(1500)等。

《四使徒》取材于《圣经·新约全书》。马太、马可、路加、约翰是向世界传播上帝把他的独生子耶稣送到人间拯救苦难的福音使者,四本分别记载他们如何看见耶稣为世人谋福的书就称为“四福音书”。丢勒创作这一作品的时候,宗教改革运动分裂成许多宗派,农民战争已经结束。画家企图通过对耶稣四个门徒的描绘来表达他对祖国混乱命运的悲愤情感和要求谴责邪恶、伸张正义的思想。

《四使徒》是丢勒最著名的作品,以双屏形式表现马太、马可、路加、约翰四位圣徒。原来的是计划放置于一个大祭台画的两边,但大画因故一直没有动笔,现存的就只是这四位异常雄伟的人物的画像。

《四使徒》分为两部分,构图都是窄长饱满。左边部分是约翰和马太,他们代表的是仁爱。年轻的约翰身披红色大氅,沉着稳重,手里捧着一本《圣经》,目光冷静专注。站在他身后的是年长的马太,马太手里拿着的是天国的钥匙,虔诚肃穆的他正在低头祈祷。

右边部分是路加和马可,他们代表的是正义。路加身穿灰色的外衣,怒目斜视,疾恶如仇。他左手捧着律法书,右手持着长剑,一身凛然正气。在他旁边的马可憨厚诚恳,右手握着檄文,正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准备着随时展开他的行动。

整个画面的人物感情、动作形态左静右动,色彩左暖右冷,但是经过画家精心的构图、高明的处理安排,使这一切都融合在同一情景中。丢勒本来信奉天主教,但是在他受到马丁·路德的影响后,就改变了他的信仰观念,赞成新教。他在这幅作品中对四个圣徒的选择和排列就是按照新教的原则确定的。

画家描绘的虽然是《圣经》中的使徒、圣者,但是画面中的人物并无神秘之感。实际上,他不过是借使徒的名义,塑造有血有肉、有性格特征的当代农民形象罢了。这些形象代表着仁爱与正义,体现着人文主义思想和德国人民对正面人物的理想,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是他追求进步、关心社会、同情劳动人民命运的写照。

关于真的艺术包括在自然之中,谁能发掘它,谁就能掌握它。

过度热衷于宗教所受到的危险和双方的极端争论,给人带来不安的心情。

上帝呵!你从没有这么残酷地用人的法律考验一个民族,因为我们也是人,是在罗马围攻下的可怜的人。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呵!看到这一时的势力和地狱统治的不公正的暴政……你将呆在哪儿?你亲口对我说过你只允许自己用两年时间来干一些体面的事情。为了福音和基督徒的真正信仰,好好利用这时间吧!

见仁见智

当我们了解丢勒的时候,我们就在真实、高贵甚至丰富之中,认识到只有意大利人才能和他的价值等量齐观。

(歌德)

丢勒是德意志民族的代表性民族画家。他同时又是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带进德意志,并开创了德意志民族艺术新纪元的艺术奠基人。

(高阶秀尔《看名画的眼睛》)

丢勒是画家、铜版雕刻家、建筑师,此外还发明一种筑城学体系。他是在思维能力上、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方面的巨人。

(恩格斯)

作为贝里尼、伊拉斯谟和路德的同时代人和朋友,丢勒把意大利和佛兰德斯地区的人文主义与德国的宗教改革综合在了一起。这位纽伦堡的金匠和版画家,在把哥特式传统与威尼斯色彩结合之际,以极为强烈的活力孕育着他的作品,正是这种活力促成了伟大的德国古典主义的诞生。

丢勒充分掌握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精神,并把它带到北方,使之与哥特式传统联姻。他既精通各种绘画技艺,又不乏作为一个艺术家不可缺少的丰富想象力。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不仅有北欧人的细腻、精致和个性特点,还有南欧艺术的优美、理想化和科学性。他是第一位努力将南北欧艺术融合为一体的艺术家。

丢勒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之外的欧洲美术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对北欧和意大利的绘画和装饰艺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恩格斯把他和达·芬奇都视为是需要巨人的时代产生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