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城市器物
2271500000009

第9章 诗人是一座城市的重器(2)

大学之前,诗人李永才的童年,包括他的青春期的种种表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固执地认为这些经历决定了作为诗人的李永才在诗歌上的各种可能,包括今天的诗歌创作成就。大学毕业后,李永才像很多人一样留在了成都这个城市。关于这个城市,我在向外地人介绍的时候多半是要用这句话的:少不入川,老不离川。这个川就是指川西坝子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少年的李永才居然被命运安排在了这个自古以来便是衣食无忧的温柔乡里。可是这种在许多人看来是命运之神的眷顾的安排,在李永才眼中却成了成都需要诗人的时候诗人皆入蜀,成都不需要诗人的时候我却来了——《写在成都边上》。这种尴尬,当然不仅仅指向了诗人,在诗歌缺位的社会,真正尴尬的应该是这个时代,诗人李永才用诗歌的目光看到了这些,并且,把它表达在了诗歌的身上。

“和她一起,以地为席/以海为镜/为一朵奔跑的浪花命名/为一只海鸟的微笑画像”(《我想与一匹白马比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理想主义者的诗人李永才的唯美情节,这是每一位抒情诗人所必须具有的倾向,同时,也会成为诗人一生的疼。“我坐在城市的椅子上/一些残花,一个没有影子的精神/一个 春天的思想/散落在我的身上”(《城市的椅子》)。这些花朵分明来自诗人的故乡。故乡走到这个年代已经是残花的样子了,关于春天,关于精神,让椅子上的城市,再怎样的干净,也就是一个虚空。这种虚空是城市化对人类的必然,也是人类的惆怅。“除了草堂,还有几个知己/几个挂在时间之树上的符号/我始终看着窗外/水色 鸟声 和话语之流/阳光有些倦意/在无足轻重的姿态中/毫无疑问,我们又一次抒写了/自己的渺小和谦卑”(《画茶》)。诗人李永才试图努力地用诗歌,或者诗意来描绘他认知的这个世界,包括他自己的生活轨迹。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一次次,我们哪怕仅仅是一些很轻很轻,很自我很自我的抒写,也终落个渺小,还有更加的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