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不负青葱
22729900000006

第6章 别人班的孩子

自从模拟考试的成绩出来后,老白的眉头就经常皱着,皱得几乎能夹死一只蚊子,板书越来越往抽象派的方向靠拢。

胆子大一点的同学喊道:“老师,您能把字写得清楚一点吗?我们看不懂!“

老白依旧我行我素,扔下一句不耐烦的“这有啥看不懂的”。

再缺心眼的人都看得出来,老白摆明了不开心,因为全年级第一并不出在一班,而是出在隔壁二班。

顺便一提,一班和二班都是高一年级的实验班,两个班的文科老师阵容相同,不过两个班的理科老师并不一样。

在高一新生眼里,学年第一和学年第二没什么区别,但是各班班主任多年摸爬滚打,清楚得很。

每年清华北大的名额就那么一两个,差一名都不可以。

说到这个学年第一,老一中的人都不陌生。

蒋玉哲,从初中时就是教导主任的心头宝,学生干部的主心骨,中考时学校花费五万元请他签约留校。

林岫自然而然知道这个人。十三岁那年,她在年级会上第一次见到蒋玉哲,就隐约感觉到这是个办大事的人。

初中的时候,每逢大考后,一中就喜欢把总校和分校的学生赶到报告厅内,听老师总结经验,学霸分享方法。

有一次,报告厅内的纪律格外差劲,总校的学生在漫不经心地写作业,分校的学生懒洋洋地打瞌睡。

这副景象把秃头的教导主任气得七窍生烟。

初中的教导主任是学校的政治老师,四五十岁的年级,脑门就瓦亮瓦亮的。

为此,还有同学出了个脑筋急转弯,问“教导主任的女儿叫什么”,谜底是“太阳的后裔”。

教导主任拿着话筒,指着总校学生坐的方向,说出了他的经典名言:“你们看看,人家蒋玉哲在干什么,你们又在干什么?”

蒋玉哲一直端端正正地坐在第一排,手头上还在记刚才的笔记。

教导主任将蒋玉哲请上台,将话筒递给他,让他跟大家随便讲一些。

说来也怪,蒋玉哲实在称不上是帅气,就是个普通的少年,架着金丝眼镜,身高也一般。

但是他从容不迫地登台时,形象却显得格外高大。

他说了什么,林岫很多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个男生一句很有感染力的话。

蒋玉哲一派自然地说:“曾经有人问过我我是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那么现在我想说,我是为了爱我的人而学习的!”

当时的林岫有一点动容,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大概有觉悟的深浅。

只是,年级里的同学貌似对他颇有微词,直至现在,有人提起蒋玉哲,都笑他又红又专,又圆滑世故,每天都在巴结教导主任。

林岫并不了解蒋玉哲,故不作评价,她只是觉得他很孤单,当然,也许他很享受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孤单。

老白也不管蒋玉哲是何等不可超越的神人,一心想要解决一班“尖子生不尖“的问题,于是开始了他的魔鬼授课形式。

他发明了一种很诡异的东西,叫做“物理默写“。

物理默写这个词,就好像北京烤鸭披萨一样,明明是两种正常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却让人感觉特别诡异。

第一题,默写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第二题;默写这星期学过的所有公式;第三题,默写红对勾上最后一道大题;第四题,默写昨天黑板上补充的题。

转过天来的早自习,老白走进教室,眯着眼睛看花名册,声音像来自阎王的审判:“现在我念几个名字啊。盛之沐、夏野、金格格……”

教室里的人听见这几个名字都面面相觑,这些都是学习成绩顶呱呱的人啊,难道他们的物理默写也会翻车?

不过,不少人没听到自己的名字,也悄悄松了一口气。

林岫不敢相信地盯着盛之沐看,盛之沐却不以为意,正大光明地写着明天的物理作业。

老白念了五、六个名字,慢悠悠地补充了一句:“除了刚才我念到的这几个人,剩下的人都给我站着上课!你看看你们交上来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全班同学:“……”

短短一分钟内,全班同学就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他们站起来,班里黑压压一片,真整齐。

但是,全班同学站着上课,就挡住了老白监视后排的视线,而且坐在中间的同学的身高其实差不多,被挡着看不见黑板。

老白看他们探头探脑的样子,无奈地宣布了新规则,只要这个人能回答出问题,就允许他坐下。

轮到林岫的时候,恰好是一道书上的例题。

她心里一喜,对答如流,结果老白又将例题变了个形,她一紧张,思路就堵塞在某一个步骤上了。

老白的讽刺夹杂在慢悠悠地语调里:“你叫啥来着?林岫吧?这都开学多少天了,这道小破题都做不出来。这可是一道送分题!”

林岫内心:这是一道送命题。

结果好巧不巧,下课铃在这尴尬的气氛中悄然奏响。

老白挑眉说:“下课了?”

全班同学:“嗯!”

“我再占用两分钟,她什么时候把题做出来什么时候下课!”

他抛出那句话的一瞬间,林岫觉得自己要被三十多道目光给杀掉,特别希望时间干脆永远静止那一刻。

按照套路来说,这个时候男同桌应该英雄救美,帮助柔弱无助的女同桌。

可是她这个同桌什么也不管,瞥了她一眼,挑了下眉,又继续翻他的课外班笔记了。

眼角眉梢间还流露出“你活该”的字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