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尊敬的秦陵先生
22731800000028

第28章 真和假

于斯绕了一个多钟头才回到那条土道上,没想到,水井附近出现了一个老汉,他在除草,离水井不到100米,他旁边停着一辆拖拉机。这个老汉应该没问题,不会有人为了伪装成一个农民,带上拖拉机这么大一个道具。

老汉背对着他。

于斯等不及了,他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来到了水井前,老汉竟然没有发觉。他下去了。

他张开两只脚,分别踩在两侧的脚窝上,一步步朝下移动。进入水井之后,它好像变得更深了,于斯朝下看了一眼,脑袋都是晕的。

几分钟之后他终于来到了井底,这时候他的身体已经透支,不停在哆嗦。井底一米多高并没有抹水泥,黄土层上果然有一条地洞,它只有一米高,黑洞洞的,渗出一股潮湿之气。

于斯颤抖着掏出手电筒朝里照了照,这个洞只有两米深,毫无规则,根本不像人挖出来的,更像是土层断裂造成的大裂缝。

他放下旅行包,在井底坐下来,表情有些呆。

他太急切了,这井底怎么可能有通道呢?如果有,考古队不可能发现不了。而且,如果它真的通往秦陵,而现在还不具备进入秦陵的技术,那么考古队也会把它堵上。就像光绪年间,暴雨在陵墓的封土上冲出了一个洞口,当地官府闻讯之后立即把它封死了。

那么,关于秦代水井的那个梦是怎么回事呢?

于斯今天25岁,他从小到大做过无数的梦,他在现实中经历的每件事都有很大几率找到一个梦相对应,这似乎不足为奇。

就算这件事找到了解释,其他那些怪事呢?

他暂时还不想爬上去。就做个井底之蛙吧,这让他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过了大概半个多钟头,他终于站起来,开始朝上攀爬了。

上去竟然比下来容易多了。

他从井里探出脑袋来看了看,那个老汉还在,不过距离变远了。

于斯无精打采地回到了土道上,阵阵微风吹过来,他一下有些迷茫。

回云南?

他特别抗拒这个想法,如果回去,就说明这一路的风餐露宿都是错误的,愚蠢的,匪夷所思的。

找个挂警徽的大门去投案?不不不,那样的话就说明这一路的风餐露宿更错误、更愚蠢、更匪夷所思了。

此时,不知道为什么,他非常想再次见到易小封和那个跟他若即若离的神秘女孩。

他离开村子,来到公路上,戴上太阳镜,大步朝前走去。

他走进了临潼城区,竟然看到了一家云南的馆子,窗上贴着他们的特色小吃,破酥包,饵块,什锦凉米线……于斯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不过他没有进去,他要抹掉任何云南人的痕迹。

他走进了一家秦镇米皮馆,吃了一碗红乎乎的米皮。出来,他漫无目的地转了转,看到四个烫金大字——地宫展览馆,门口挂着很多红灯笼,戳着两个兵马俑。

秦陵千古封闭,没人知道里面什么样,当地人就根据司马迁对地宫的描述建造了这个景点。既然找不到真的,那就看看假的吧,就当提前热身了。

这里的游客不少,售票口竟然在排队。

于斯买了票,走进去。展览馆的大厅内,用文字和图片展示了秦始皇的一生,这些在网上一搜全出来了,不再赘述。

最后,于斯跟着众多游客来到了一条通往地下的入口,朝下走了大概20多米,出现了两条墓道,各有两个耳室,停放着车马,供奉着膳食,更像是废弃的庙堂。

穿过墓道,就来到了模拟的地宫。

顶部是天穹,闪烁着28颗古星座。有太阳和月亮,有蓝天和白云。这幅天体图上还有伏羲女娲交尾造人、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传说。

朝下看是个阶梯式建筑,深度大概7米。游客只能站在上层朝下俯瞰,就像围观一口地窖。

底部是秦朝版图的沙盘, 36个红色标志代表36郡。秦始皇的棺椁就放置在正中的龙舟上,四周亮着人鱼膏灯。

光线太暗了,古星座、36郡和人鱼膏灯幽幽地闪烁着,显得很鬼气。有些灯已经坏掉。

于斯一直在观察那个棺椁,它的外部是黄色的,画着零零碎碎的黑色几何图形,很简陋。内部也是阶梯式,总共六层,秦始皇仰躺在最深处。

它只是个蜡人,跟正常人的比例一般大,看上去真像一个已经风干的死人。它的头上戴着黄色的旒冕,半尺长的胡子,穿着黑袍子,盖着红被子,落着厚厚一层灰,看来平时没有人爬下去打扫。

它的旁边摆着几个瓶瓶罐罐,几个微型编钟,还有一些塑料苹果,涂着很LOW的黄色和红色。游客们朝下扔着一些钱,多是1元的硬币,纸币最大的面值是10元。

这里虽然是人造的,但毕竟是地下,透着一股坟墓的味道。于斯转身出来了。

阳光真好。

他来到了一个小广场,找个长椅坐下来了。

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穿得很整齐,戴着眼镜,很像个离休的老干部,他在晒太阳。

于斯从旅行包里掏出报纸看起来。

《小区“飞”来一尊石像,是不是文物引发猜测》、《西安七旬老人打造“空中花园”》、《陕西交警微信新增违法提醒服务》……

翻来翻去看了会儿,他把它扔进了背后的垃圾桶,准备走了。

走出几步,他回头看了看那个垃圾桶,返回来,又捡起那张报纸看了看。他盯住了那个关于地铁9号线的新闻——这条地铁线正在开凿地下隧道,隧道从秦陵旁边经过……要不要混进去看看呢?

这个念头一发不可收。

他掏出地图看了看,地铁9号线共十五站,离秦始皇陵最近的地铁站应该是北二街,直线距离大概3公里。

他朝旁边看了看,那个离休老干部模样的人还在。他走过去,在老人旁边坐下来。

“老先生……”

老人抬了抬眼皮。

“您知道离这里最近的9号线地铁在哪儿吗?”

老人说:“还在修呢。”

于斯说:“我知道,我说工地。”

老人朝前面一个方向指了指:“广场路那儿。”

于斯说:“谢谢。”停了停,他又说:“为什么没有秦陵站呢?”

老人说:“年轻人,地铁带来的好处是临潼的,可是万一把秦陵挖塌了,那损失可是世界的。”

于斯马上觉得老人很与众不同,他接着说:“不是说秦陵至少50米深吗?地铁不过20米,怎么会挖塌呢?”

老人摇了摇头:“朝鲜平壤最深的地铁达到了200米!挖地铁,要考虑地面建筑的地基,还有各种管线和管道,更要保护地下的文物。”

于斯说:“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吧?”

老人笑了:“常识而已。我在陕师大教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退了。”

于斯说:“那也很相关了。”停了停他又说:“这次建地铁,说不定会发现什么跟秦陵有关的通道。”

老人又摇了摇头,说了句很了不起的话:“那是现实和传说的距离。”

这句话让于斯十分感慨——这么多天来,他一直试图从现实走进传说。

忽然,他想起了另一个问题,马上从旅行包里掏出了那个赝品文物:“正巧,麻烦您帮我看看这是不是真的?”

这个老人是文物专业的,眼下没有人比他的鉴定更权威了。

于斯的这个举动太突然了,老人有些愣怔,他看了看于斯,又看了看他手里的东西,过了会儿才接过去,仔仔细细地看起来。他一直没表态。

于斯盯着他,莫名地紧张起来。

老人终于抬起了头:“这是哪来的?”

于斯说:“假的?”

老人说:“这是‘鎏金鎏银熏炉’,秦代的东西!”

于斯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眼前这个老人和那个黄毛是一伙儿的,马上意识到这种猜测很荒诞,他不知道哪根弦抽筋,竟然说了句:“100块卖给您?”

老人并不接茬,他继续问:“你告诉我,这是哪儿来的?”

于斯说:“呃……拍卖会。”

他好像听说过,买卖清代以前的文物都属于违法,只能通过国家批准的拍卖会买卖。这都不重要,他怎么都想不通,这个熏炉怎么可能是真的?

老人的眼神变得警觉起来:“你有手续吗?”

于斯把“鎏金鎏银熏炉”收回来,然后假装掏出手机看了看:“噢,我得去赶车了。谢谢谢谢。”

他朝老人笑了笑,老人却没笑。

于斯起身就走了,再没有回头,但是他用余光感觉到,老人站起来了,一直在背后看着他。

他压着速度,故意走得不快不慢,其实他已经急不可耐地要离开老人的视线了。终于拐了个弯儿,他走上了一条小街。

回头看看,老人已经不在视野里。

他决定不再找秦陵了,他要买一辆摩托车,骑行去陕北。在他的想象中,陕北地广人稀,到处都是高高低低的黄土峁,可以藏下千军万马。他的心太累了,急需休息。

后来,他果然买到了一辆摩托车。从表面看是他控制着摩托车,其实是摩托车控制着他。它把于斯载到北二街地铁站工地附近就变成了一堆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