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福安时
22829800000027

第27章 但行好事莫须问前程

慕国先启二年四月十日,朝中有一件事传得沸沸扬扬。此事就是玉王爷在早朝之上亲自开口正式拒绝了与礼部尚书湛恬之女湛微然的婚事,其实朝中大多人都知道,玉王爷智冠人杰国士无双,平日的作风里也是高节清风静心寡欲,加上样貌出众气宇不凡,爱慕他的女子岂止各位达官贵胄的千金闺秀,更有许多藩属国的君主主动把自己的公主格格或者是精挑细选的绝色美女送给他,希望能攀龙附凤,得到宗主国更多的依托和援助,只是这来来回回好多次,对于千篇一律的套路,玉王爷觉得甚是厌烦,所有想要巴结攀附他的人都尝到了不同程度的苦头,后来大家对不怒自威的他只能恭敬而远之,以免得不偿失。湛微然虽然在这些女子当中算是比较出众的一个,也深得太后的欢心,但是这根本算不上什么,朝中的人都知道,只要是玉王爷喜欢的,太后和先启帝都会给他,但只要玉王爷不喜欢的,任何人都勉强不了。在先启帝还是三皇子与朝中其他皇子的时候,九皇子夜轩之是他的左膀右臂,为他出谋划策出生入死,也曾为他身负重伤关键时刻毅然舍命,在先启帝继位之后,玉王爷便成为了镇守府大将军和司法监察官,保家卫国造福百姓,勤民听政宵衣旰食,慕国能有今日的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玉王爷功不可没。

另外还有一道召令,由于关外战乱刚平,所谓师之所处必有凶年,玉王称最近一次他与程东俊游历北疆边城一带,发现关外民不聊生和悲声载道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达亓国在今年中秋之时将要向慕国行首次进贡之礼,在与其通商之事上需要颁布实行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条例和约定,为了改善民生百态和促进两国之间的商贸往来,所以此次回来是要特地向先启帝请示,准许他前往北疆,继续戍守关外,等到边城百里之内土安民息,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家给人足之时,他再回来。此事在朝堂之上一经出口,众臣议论纷纷,既钦佩玉王爷的勇谋双全,又纷纷表示晋安城离不开玉王爷的管制,但在此事公布之前,夜轩之已经私下和庆王爷以及先启帝知会过,此召令非行不可,所以,镇守府大将军一职暂由庆王爷夜景之代替,司法监察官由程东俊顶上,玉王爷即日启程,将在端午之前抵达关外,最迟会在中秋节之时与前来进贡的达亓信使一同启程回京。

此召令一经发出,引起举国上下不小的轰动,后来为玉王爷送行的城池和百姓,自晋安长街一路向北,一直延伸至关外。夜轩之带着几乎半个玉王府,路途劳顿将近半月,这一路上,无论多么精疲力倦,他都一直骑着马,没有坐到马车内,因为他知道,他的安儿喜欢热闹,那么,她究竟会在哪呢?

……

达亓国的地界和慕国边城之间,隔得并不是特别远,如果安时没有记错的话,延平长街长三千余米,那两国之间的距离大概只有延平长街的一半,从达亓国的地界外望去,首先是一片青青草原,接着是面积大概等同于十个大金宫有些严重水土流失延伸下去的荒漠黄沙,然后再蔓延到有些青葱的护城河岸,河的分支从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里流出来,翻过群山,便是边城关外的草原和更远处在太阳光下似乎闪闪发光的雪山……

草原上的土层是很薄的,含水量并不多,野草野花相对来说扎根浅风一吹就能长,但是树却不行,而且这北疆之外常年的降雨量比较低,土地储水能力差,水分蒸发也快,更加容易干旱。而在靠近护城河一带,水分充足一些,所以成片的白桦树都绕着河流和而生长,特别是在早春这个冰雪融化万物苏醒的时候,河水充足,护城河所有分支的两岸野草野花全都开始的欣欣向荣起来……远处的群山是碧绿千里的,平原上的草也是铺青叠翠的一片接着一片,所以那一片隔在中间被逐渐沙化的荒漠,怎么看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尤其是看在作为一名优秀树农后代的安时的眼里,这种景象是要努力去改善的。所以抛开那些可以延期去做的事,当下安时的心里只想做一件随时就能开始的事:开河引流,植树造林。

她的爷爷就是种树的一把好手,旧村后那些漫山遍野的林子,是安时的童年回忆之一,如果说树是爷爷的孩子,那小安时就是树的孩子,怎么说呢,那种生活……旧村是没有人住的了,那些又破又旧的草房瓦房用来放柴和搭牛棚,屋外四周都是又长又绿的野草,在夏天的时候又会沿着房梁开出一片片紫的粉的牵牛花来,然后在小路两旁都是树——参天大树,在池塘和江边,还有水井的四周,斑驳粗大的老椿树、大榕树、榉树、糙叶树、桃林、竹林……靠近山岭的地方就是成片的桉树,每家每户的院前屋后里都会种些果树:杨桃、芒果、树菠萝、木瓜、石榴……一年四季里,爬树摘果,上房揭瓦,掏鸟捣窝,用竹竿子涂了树胶去抓知了,大树底下戴个斗笠在池塘边叼着草条乐悠悠地垂钓,当然放了学也得割草放牛,隔个一时半会儿就得摸摸牛的肚子,它没吃饱自己就不能回家吃饭,秋后也得背着麻袋挑着扁担柴耙去树林里搂干柴枝和干树叶……

钟离赤羽是完全都猜不透安时,好不容易接了回来,想着她的伤刚好,要将她好吃好喝好穿好睡地养着的,但她却一直要他给她找来伊和城内最会种树的人,然后还问他借了几百人,要去挖河道引流到荒漠里来……她那些超前的想法和行为举动,都令他惊讶不已,你说这看起来好端端的一个姑娘家,怎么做起事来就总是给人一种“一言难尽”的感觉呢?不过钟离赤羽慢慢就习惯了,甚至开始慢慢领悟她的行为想法。

慕国先启二年四月二十七,“倡导种树”一事已经逐渐开展了。在大金宫的殿门之前,钟离赤羽随时为安时准备好所有她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要一起做这件“大事”。

琉璃公主,就是那日在大金宫外安时看到穿一身得体又华丽的蓝裙的那一位,她是赤羽的妹妹,达亓国的小公主,十七岁,比安时小一岁,她亲切地喊安时“安姐姐”,自从安时来了,她每天都跟安时黏在一起,吵着要听各种趣事,这个小女孩天真美丽又温柔善良,穿戴的服装佩饰都特别的庄重华丽,简直就像一个小模特儿,总是能令安时觉得眼前一亮。而安时也需要入乡随俗,按照小琉璃公主给她的方式来梳妆打扮,穿了高领衬衣衬裤,外层再穿深色长袖大襟,裙袍长至脚面,腰间要扎绑带,穿皮靴,头发要用五色加长的粗丝线绑成长辫子,再嵌上各式各样玲珑小巧的巴珠银饰……

当钟离赤羽初次看到安时这番模样装扮的时候,着实是看呆了眼,她平日里淡妆素裹低调简单打扮的时候就已经很灵气逼人了,高身细腰的她换上了达亓独有的端庄美丽的服饰,那碧眼盈波顾盼生神的模样,简直就是美得不容侵犯。

琉璃走到他的身旁,撞他的肩,把他的心思都看透了:“二哥哥,怎么样,是不是特别好看?”

钟离赤羽望着安时,整个人停在那里,安时静静地笑着向他走近来,在他跟前摇了摇手,说:“喂,你清醒一点!”

琉璃哈哈大笑,钟离赤羽也笑,安时只顾着和琉璃打趣,没有发现他的耳根子都红了。三人又在大金宫的殿外坐在街上,开始商议他们的计划。

安时问:“自从休战之后,你和大汗是怎么做的?”

赤羽回答:“战乱结束之后,需要整顿民生,自古以来,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在百废待兴之时,不但要勤于政事,恢复生产,还要关心民间疾苦,减少他们负担。”

“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安时停了一下,接着说:“不过当下来看,若要如太宗所说,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大概是有些困难……边疆外那些受战乱影响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加上饥荒疾患,如今未必能穿的暖和吃得饱饭,尽管从国库之内拨出了大批款额去帮援,但是据我所知,在与慕军议和之时,达亓国已经花了大量的财力,如果接下来还这样没有条理地去浪费,国库迟早都会被挖空的……”

琉璃不是很懂,问:“那我们开河引流植被种林是为了什么呢?”

安时笑了一笑,说:“以达亓国如今的民生和经济状况,光吃饭不干活,能支持多久呢?正所谓授之以鱼终究不如授之以渔,让百姓自力更生,不但可以减少国库的支出,将来还能以税收的方式来增加国库的收入。”

钟离赤羽听明白了,“所以,你的意思是先富民,后富国?”

“嗯”,安时点点头,“我问你,达亓与慕国议和时规定的主藩条约,进贡一事是如何计算的?”

“藩属国每年要向宗主国进贡三次,包括名马布匹、弓箭兵器、名贵药材、奇珍异宝、粮食茶品等等。”

安时停了一下,暗自叹了一口气,带些责怪道:“这慕军,够横的呀。”

钟离赤羽无奈地笑,问:“你没想过这些?”

安时抿抿嘴,摇了摇头,“那达亓国要在什么时候向他们进贡呢?”

“每年慕国先启帝的生辰之前,也就是历年二月之前算是第一次,中秋节是第二次,除夕便是第三次。不过在议和之时,慕国的镇守府大将军曾经说过,战乱之后两国都需要整顿,考虑到百姓的负担甚重,便主动免去了去年除夕和年前先启帝生辰这两回的进贡,所以,今年的中秋就是达亓国第一次向慕国行进贡之礼。”

安时听到“镇守府大将军”几个字,停了好一会儿,静静地低下眼来,没有作声。

钟离赤羽马上意识到自己提了不应该提的人,装作若无其事般继续往下说:“其实如果能跟慕国通商,也算是一条值得一试的新财路,只要达亓国能给他们提供中原所没有的琳琅货物,也算是在贸易上开了一条生财之路。”

安时点着头,站了起来,指着远处黄沙,对琉璃和赤羽说:“你们看,水道如果通了,我们就开始植被,慢慢地将这片荒漠变成草茵绿地,然后百姓就能养更多的牛羊和马。还有,你们看靠近雪山的一带,长着遍地的藏红花,卫零说过,雪山之上应该还有雪莲花和红景天,除此之外,这里人参鹿茸,冬虫夏草,全都是中原没有的珍稀名贵药材,肥水不流外人田,咱们屯起来……”

看准时局把握机会去做一件对的事,付出的努力需要很多,但相应地得到的回报也会很多,利人利己的作为应该得到推行,可以利用的资源不应该被浪费,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另外两人听了她的话,都觉得前路突然就开始明朗起来,安时的头脑通透,思路清晰,看似无厘头的想法实际上是早就井井有条胸有成竹的计划,钟离赤羽特别喜欢她做起事来那股较真的劲儿,琉璃对安姐姐也是钦佩得不行。

计划清晰有条理之后,就开始实行,不但是百姓,连台吉公主也得跟着安时一起亲力亲为,因为用实际的行动来言传身教,总是比站在一旁指手画脚地当指挥官来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