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和艾伦因为找不到另一部电脑而泄气。他们最后只好自掏腰包买下8008晶片,然后两人与朋友保罗·季尔伯特一起制造电脑。盖茨出资360美元,当包着铝箔的晶片送达时,看起来是那么的神奇,这群小男孩几乎不敢伸手去摸。他们打造电脑所吃的苦头,使盖茨和艾伦确信,他们应该确定从事软件生意。
盖茨回忆说:“我们还是青少年时,保罗·艾伦就教我许多有关电脑硬件的知识,并鼓励我建立信心,并且押注于微处理器上。我很幸运,年纪轻轻就发现我的兴趣,而且令我如此着迷,至今仍是如此。我也很幸运有双亲给我刺激和鼓励。”盖茨说,在保罗·艾伦开始学习有关电脑和电晶片的知识前,他原考虑当个律师或科学家:“我作不了决定。我爸爸是律师,但科学家的工作好像比律师更有趣。”即使如此,盖茨还没有认清未来在电脑业上的发展方向。”那不是主流职业,我不认为我能永远当个驰骋者。”
大学生活平淡无奇,艾伦便向盖茨提议成立一家交通数据公司,公司专门为西雅图市的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程序。当时,西雅图市区内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和高速路通道都装有简单的仪器记录交通的流量。西雅图有一家公司专门收集记录交通流量的纸卡,然后作进一步分析。艾伦的想法是将这些工作都交给电脑处理,若此构想可行,就可推广到全国。于是,盖茨非常赞同艾伦的构想,二人就着手筹办公司,购买电脑实施创业计划。但是,PDP-10型电脑价格太昂贵,惟有另觅途径。艾伦密切关注电脑科技的发展,希望得到性能新颖、价格低廉的设备。
不久后,艾伦在电子杂志上看到英特尔公司推出型号为8008的微处理器,功能相当于旧式大型电脑的中央处理装置,但是它的体积要小得多。于是他打算在8008微处理器上运用BASIC语言设计程序。盖茨想,艾伦这个老搭档对8008晶片如此执着,也不好泼他的冷水。于是两人商议合资360美元,买了一个8008微处理器。
1973年秋季,盖茨进入哈佛大学。艾伦也在1973年秋季到了波士顿,平时晚上的课余时间和周末,他都去学校看望盖茨。他们经常谈到的一个话题,是什么时候可以拥有一家电脑公司。
在哈佛大学,艾伦找到盖茨,他们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脑语言。于是他们努力工作,实施着他们的计划。很快,他们开发出了一种适用于阿尔塔电脑的软件。
经过了几年的奋斗和奔波,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终于将积存于心中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正式创建微软公司。
5.时刻准备超越
经过多年艰辛的努力,微软公司已使自己位于软件霸主地位,那么他们将如何使霸主地位永驻呢?盖茨对这个问题又如何看呢?他说:
“事事审慎才能透彻思考,正确决策是企业成功的要诀。经营微软公司也是这样,我亲身投入软件事业,和它一起经历了种种变化。
“微软公司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我们已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有识之士也能清楚看到微软公司的远景规划。微软公司未来以100%的力量去实施这个计划,对这项决策,我完全有信心。”
当然,任何公司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有富而思进的思想。然而却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如微软公司一样懂得如何巧妙运用策略,使其产品成为市场系统结构标准。微软刚刚崛起之时,在市场上的地位还很脆弱,它坚持保有DOS操作系统所有权,即使IBM公司当时投入大量人力辅助其开发DOS,盖茨也不会拱手相让的。后来,盖茨也因为知道图形显示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在与IBM公司合作开发OS/2的同时,自己再开发“视窗”操作系统,这时,就算把DOS的源程序交给IBM公司,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损害了。
也就是在此时苹果公司的黄金时期,斯库利和他的同僚们都认为肥水不应流入外人田,坚定不移地维持高售价高利润策略,不放开MacOS操作系统,因此,对于苹果公司的“甜美”丽人却尝不到,当然这也惟有转向IBMPC兼容电脑市场。
随着岁月的推移,开放性体系——微软公司的软件、英特尔公司的微处理器和IBM公司的PC电脑便登上了个人电脑架构标准的宝座。
苹果公司的自我封闭政策使其不能发现产品的缺点,致使它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不归路。
比尔·盖茨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避开了走苹果公司老路子的可能,使微软走向高速发展的道路。
“视窗”3.0版问世后,在市场上获得迅速而良好的反应。据《PC周刊》的统计,在两个月内,微软公司的交货量超过80万套,到1990年底,销售量突破100万套。各种电脑专业杂志几乎都毫不例外地把“视窗”3.0版评为优秀产品。
在继“视窗”3.0版之后,微软公司又推出功能更完善、更好用的“视窗”3.1版。
90年代以来,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软件不断推陈出新,到了1995年8月,“视窗”95问世,这是盖茨巩固霸业、继续进取的重要标志。
一家公司推出其产品系统结构标准,并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它就应该面对下一个挑战——将此系统结构标准扩展至其他相关的生存空间。如果一个系统结构标准不能成功地尽量扩展,就无法保证它可以成为整个行业确认的一个标准。
盖茨靠建立软件产品的结构标准发家,然而世易时移,仅仅依赖现在的成品是不能长久生存和发展的,他开始超越自我,脱离软件行业现有的窠臼,也许盖茨用他那双深邃的双眼已看到软件行业发展的新苗头!
6.“坚挺”的微软价格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终于将他们久存于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在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正式创立了微软公司。
微软一词是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的缩写。现在,微软一词已经名扬全球,对计算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鼎鼎大名的公司的创办者就是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他们当时的年龄分别是20岁和22岁。
微软公司成立后,就同罗伯茨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签订了第一个合同,把销售BASIC语言软件的专利权授予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在这个合同中,比尔·盖茨以其优异的法律知识,精确地规定了软件的开发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各自所拥有的权利。这个合同后来成了软件专利合同的典范。
要启动罗伯茨的阿尔塔计算机,就必须具备密度较高的存储板和快速输入程序。罗伯茨在自己的机器里安装了他设计的4K存储板,这使比尔·盖茨的BASIC语言程序在计算机上有可能运用。但是这种存储板的可靠性太成问题,比尔·盖茨编写了一套存储测试程序,用它来检查这些存储板时,发觉到都不能使用。但是,罗伯茨拒不承认这一点,他认为盖茨太嫩,对商业一窍不通。
然而,挑战却无情地从公司外紧逼而来。加利福尼亚州一名计算机爱好者开办的一家公司,设计制造了一种4K存储板和其他一些适用于“阿尔塔”的部件,另有一些公司也生产了能与“阿尔塔”兼容的插件。
罗伯茨勃然大怒,在报上发表文章谴责这些公司,说他们这样做是地地道道的“亵渎行为”,骂厂商是“寄生虫”、“恶棍”。但那些人对此并不予理睬,有两个奥克兰人反而把他们的存储板公司取名为“寄生虫”公司。这样,罗伯茨就只能以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为他开发的BASIC软件作为拳头产品了。
为了推销机器,罗伯茨还采用了搭售的做法:单独购买BASIC软件得付500美元;如果同时购买存储板,则BASIC就只卖150美元。500美元超过了计算机本身的价格,引起人们普遍的不满,于是,报复行为就频频产生。罗伯茨向客户提供的机器只能将程序存储在纸带上,使用的时候再装入存储器。比尔·盖茨他们花费极大的心血研制的BASIC语言记录在纸带上,一些爱好者就复制纸带广为散发,使比尔他们蒙受了重大的损失。
比尔·盖茨看到这种销售方式产生的后果,认为必须建立软件是一种商品的概念。
罗伯茨的计算机用纸带输入程序,所花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它运行的速度也太慢。而那时,IBM公司已经使用磁盘驱动器来存储程序,它是一个覆有磁性物质的薄盘,可以高速旋转,磁头能在盘上精确的定位,迅速读写信息。罗伯茨打算把这种先进的磁盘驱动程序安装在“阿尔塔”上,为此,就得编制管理软件。
1976年2月,他们开始为罗伯茨的公司编制磁盘BASIC语言。这时,他和保罗·艾伦住进了离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不远的一家便宜的旅馆。他用一支笔和一叠草稿纸,花了大约10天时间就完成了编制磁盘BASIC语言的工作。他采用了数据资料分配的方式来处理磁盘有效空间的分配和管理,这样一反传统的做法,大大加快了数据资料的处理速度。由于磁盘作为一种存储信息的方式有其方便快捷的优点,磁盘驱动器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广泛使用,BASIC语言自然也就成了大量应用软件的程序编制语言。7月,这个磁盘操作系统正式发行,售价200美元。但是,如果同时购买公司的16K存储板,这个软件就几乎免费。当然,这又是罗伯茨惯用的促销伎俩。
为了促销,微型仪器公司还带着“阿尔塔”进行了一次公开演示的公路旅行。车上载着阿尔塔计算机,连着一个电传打字机,里边运行着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4K版本的BASIC。走到哪里,微型仪器公司就把爱好者协会或计算机俱乐部办到哪里。规定凡使用阿尔塔计算机的,免收会员费。
这种促销活动,很让比尔·盖茨开眼界。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白天做着这样的旅行,晚上加班加点搞BASIC。到夏天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个8K内存的BASIC。接着他们又向12K或16K带有扩展功能的BASIC努力。1975年夏天,他们与埃德·罗伯茨正式签署了协议,着重申明了关于8080计算机的配套软件BASIC的使用权利问题。
这个协议是由比尔·盖茨起草的,他父亲和阿尔伯克基的一名律师帮助做过完善工作。这一年,比尔·盖茨19岁。
比尔·盖茨不仅懂得复杂的计算机技术,而且懂得涉及软件协议的严格的法律条文。这份协议有效期10年,给予微型仪器公司独有的在世界范围使用BASIC的权利,包括向第三者发放从属许可的权利。
这个协议后来引起了诉讼,但是最后诉讼胜利。
这个协议最重要的部分是这样几句话:微型仪器公司同意全力以赴许可、推进并使BASIC商业化,如不能尽力,将造成此协议终止。
没有这句看起来不关痛痒的话,微软公司就不可能打赢官司。
可不要小看了比尔·盖茨的这份协议。在当时,这类的协议几乎没有像样的。因为软件就没有像样的。这份协议后来成了不断兴起的计算机软件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的范本,成为软件行业的法律标准。
这个协议规定每卖出一份BASIC,如果是随着硬件一起卖出的,微软公司收取30美元。8K版本BASIC每个拷贝35美元。扩展BASIC,每个拷贝60美元。如果单独卖出,微软公司收取销售价的50%。如果使用者需要修改BASIC,那么他还得为源代码付钱,微软公司还将收取其中一半费用。
但是,盖茨和艾伦并不满足,他们只是从中挣到了18万美元,而这种按每个拷贝收权利金的软件转让方法在当时很罕见,是比尔·盖茨首开先河。
继盖茨的4K解释型BASIC之后不久问世的微电脑的编译型BASIC转让给以赛姆公司时,以赛姆公司获得了无限的发行权,而仅仅付出了一台自产的8080微电脑和一些外围设备作为代价。虽然便宜得要命,软件开发者尤班克斯还像占了大便宜一样向朋友们夸耀说:“他们还要给我一台打印机呢。”
对同一类软件产品,价值观如此不同,可见比尔·盖茨的高明。尽管BASIC开始卖价并不理想,可盖茨也不会采取低价或者挂机免费的方式,他仍然采取强硬的市场运作方式,从而从长远的方向上得到了顾客,而不是像罗伯茨那样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取一时之利的做法。
7.不让机会从身边“溜走”
比尔·盖茨最初办公司时,也是阻力重重,并不一帆风顺,起先他的父母就不赞同他开办公司。他的父母要盖茨读研究生院,反对他开办公司。后来,盖茨也顺从了父母的意愿,攻读了研究生课程。但是他感兴趣的还是开办公司。于是,他和艾伦就开始收集资料。
盖茨和艾伦通过长时间的收集资料,认真思考,确信计算机工业的触角即将伸向市场的核心力量——广大的人民群众。当这一点真正实现时,就会引发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他们正处在历史即将发生巨变的关键时刻。正像汽车和飞机发展史上曾经历过的那种关键时刻一样,他们预见计算机必将走进千家万户不再是疯狂的梦想。
“计算机的普及化势必到来。”艾伦不停地对盖茨重复这一点。他们不是顺应甚至领导这一场计算机革命,就是被这一革命抛到后面去。由于艾伦更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些,所以盖茨更急于开办自己的计算机公司,但盖茨始终担心,如果自己因开办公司而荒废了学业,就会引起父母的不满,而他又很不乐意让父母替他担忧,也不愿引起父母的不愉快。
艾伦不停地说“让我们开始创办计算机公司吧!让我们开始干吧!”盖茨回忆说,“保罗看见技术条件已经成熟,正等着人们去加以利用。他老是说,再不干就迟了,我们就会失去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我们将遗憾终生,甚至被后人责备。”
于是,他们开始考虑制造自己的计算机。艾伦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而盖茨则对计算机软件情有独钟,他的软件才是计算机的“生命”。
但很快,艾伦和盖茨放弃了自己动手试制新型计算机的念头。他们决定还是紧紧抓住他们最熟悉的东西——这就是软件。生产计算机花费太昂贵了,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冒险。
“我们最终认为搞硬件容易亏损,不是我们可以去玩的艺术。”艾伦说,“我们俩人的综合实力不在这上面。我们注定要搞的是软件——计算机的灵魂。”
盖茨和艾伦最后搞了计算机软件,创办了微软公司,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事实证明,这一切又都归功于他们善于抓住身边的机会。
8.对理想义无反顾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有好几次,盖茨试着告诉父母他想从哈佛退学,和艾伦一起干计算机事业。他并不想在西雅图开公司,虽然那是他的家乡,而是要到阿尔伯克基,在西雅图人眼中,那儿全是沙漠,到处流石飞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