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三国皇帝传
2302200000115

第115章 东汉(49)

这时曹操的病情加重,整日里心神不安。一夜梦见有马同槽共食,醒来不知主何吉凶,转问许多谋士或说是禄马吉兆应要受禄,操也自以为。但到了晚上一合眼往往又看见有许多男女冤魂孤立序侧,自己则怀疑洛阳故宫不能再住下去了。便特使大匠苏越另造建始殿,以便移居。苏越接受任务后,当即开始了工作。首先他知道濯龙祠旁有一棵大梨树高十余丈,可建栋梁,并向曹操报告,取得操同意后,才去采伐。才砍数斧,树中忽漂出血来,众工不敢再砍,追报曹操。操不相信方带疾乘车自去检查,并拨剑试砍,树血飞溅身上,打了好几个寒噤慌忙返回,易衣奄卧,从此不能再起来了。到了病笃时他密嘱近臣,说他死了以后,须置七十二篆,可免人发掘。又遗命后宫姬妾分取吝香,此后应带领后宫的女士们勤快地搞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供给自己的生活。说到此处,已是口舌微动不能再语了,少顷即逝,年终六十有六岁。

曹操长子曹丕此时尚留邺中即许昌。接到讣告,急欲嗣位,但是没有诏令怎么行呢,还是尚书陈矫说得好:“应当先请长子嗣位,免得发生变化!”他就奉了卞王后的命令立曹丕为魏王。第二天御史大夫华歆从汉献帝那里领来了诏书,曹丕就正式成为了魏王,嗣丞相领冀州牧。当时在洛阳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遗体入了殓。灵枢运到邺城,由长子曹丕主丧。

魏王曹丕尊父亲曹操为魏武王。母为王太后。接着他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其他大小官员各有升赏。接着奉操遗椽安葬西陵。丕弟:彰、植、熊等俱来奔丧,彰已封鄢陵侯,植已封临淄侯与丕熊属同母弟,熊不久便死了。此外尚有异母弟十余人一并会葬。彰多力,植多文。二人素为操所爱。此时丕恐他们夺位,所以丧事完毕后即令回国。彰本是个贪权人物,进都治丧时曾向主薄贾逵索取先王玺绶,遭到拒绝。贾逵是曹操最信任的人,玺绶交他手,并由他主持护送灵柩回邺城。彰已令回国,也只好怏怏回国。

丕又布告天下。封贾逵为关内侯。丕因有篡权的打算。因此仿效汉高祖,光武帝故事,也率甲士数十万人,南巡谯城。遍召故乡父老,各给宴饮,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欢宴终宵。可巧蜀将孟达遥奉降书,愿举上庸城属魏。曹丕授达为新城太守;又有武都氏王杨仆挚了很多大胡种前来内附,曹丕欣喜万分,认为好事接着而来。丕把这些氏种人安排入居汉阳郡。一面亲笔下令自阵威德,就这样很快稳定了朝中形势,接着曹丕魏王又有他的新主张了。

逼令让国

献帝以为曹操已死,可望亲政,因改建安廿五年为延康元年,与民更始。那知一班新朝走狗,竟来逼令让国,要他拜献江山哩!献帝大吃一惊,不禁泪下。有个叫李伏的即抗声奏请道:“孔子王版中,已有予言,谓定天下,出魏公子桓。”今魏王表字适合谶文,所以祯祥毕集嘉应显然,陛下即宜应天顺人,仿行圣朝禅让故事。说到此又有一个叫做许芝的说:“臣职司天象默察星纪,魏当代汉。《春秋·汉合孽》云:‘汉以魏,魏与征’;《春秋·佐助期》云:‘汉以许昌失天下’;《易运期》又云: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鬼女禾’三字拼成魏字一个,天数如此,陛下怎可违天呢?”献帝无言可答,总是两袖拭目,泪湿龙袍。还有华歆等更疾言厉色,几乎要将献帝吞噬下去。献帝尚未有承认,忽外面有许多甲士、持械入殿,气焰很是厉害,慌得献帝只好离坐返奔。华歆等竟抢步追入,直至中宫,曹皇后闻声出迎,见献帝神色慌张,惊问何事,献帝泣说道:“汝兄欲夺我帝位呢”曹后听着,禁不住竖起柳眉,让过献帝,阻绕华歆等人,开口叱骂道:“汝等希图富贵,敢造逆谋,试想我父功盖于世,尚且始终事汉,我兄嗣位未几,便思攘窃神器,应不至此,总是你等撺掇出来”华歆听了,也无惧色,只因曹后是魏王丕妹,不得不略顾面目。权将天命人事的套话,敷衍数语,曹后全然不睬,歆等不得已只好暂时退去。

越日闻曹丕已将到许,又命合群臣,力请献帝出殿,献帝被逼不过,勉强出来。华歆等已草就禅诏,硬迫献帝答应。当即遣御史大夫张音赍诏送丕,丕行至曲夤,按诏展读道:“朕在位三十二载,遭天下荡覆。幸敕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女,俯察民心,我的精之数既终,行运已在乎于曹氏了。这是由于先王创下了许多功绩,今天的新王又能光曜明德,天下为公进贤与能,今我应该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请王其勿辞!”

曹丕谈诏毕,心下甚喜,但形式上,未便立即接受,不得不上表推辞。即遗张音返报,但华歆等又忙拿书来劝进。另一面便已派人胁献帝交出玺绶。献帝流涕道:“玺绶由皇后收藏不在朕身。”华歆等因再向曹后求玺绶,曹后仍然不与,华歆乃转报曹丕,丕竟派曹洪、曹休引兵入宫劫取玺绶,曹后料不能坚持,将玺掷抵轩下,且泣且语道:“天下祚尔!”曹洪得玺,未便亲交曹丕,再由华歆等继续缮好诏书,乃使张音持玺献丕。更可恨的是硬要帝女二人充作魏嫔,一齐献去。丕在曲蠡待诏,见张音奉玺到来,并有娇娇滴滴的两个帝女随玺同至,真是喜气重重大快所望。

第二次的诏书是这样说的:“惟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说:魏王的命运很好,依德应升,是天命时给的,帝王不能永远一姓人去当,汉运已至,安顺应该以降。……是以四方都效琛,人神皆响应!天天历数实在到了,古时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今我禅位于魏王还有什么犹豫!故诚心奉上皇帝玺绶敬御天威允执其中敬之哉!”

丕接此诏,即欲老实接受。还是太尉贾诩,叫他再还玺绶,至第三次下诏:“内有天不可违、众不可拒、玺华不逆尧命,大禹不辞舜位等语。”乃由张音赍玺奉丕。丕不复再让,择于十月庚午筑城以魏代汉登基。总计后汉凡十二帝,一百九十五年而亡。

2、讨伐内外

联盟讨董卓联盟不连心

董卓暴行逆施横蛮无理却是一路顺风,好生高兴。满以为从此大权在握,一手遮天,无人敢以己为敌了!于是洋洋得意,要发的气尽发尽,要算的帐尽算清。笼络了一大帮人,把持要政戍军。可惜他不知自己已犯下了时人不可饶恕的罪行,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于是从朝廷上下到神州大地对其卓的暴行恨之入骨,人民的咒骂声此起彼伏,一时间讨伐董卓成了一触即发的原子弹!

首先东郡太守桥瑁曾经做过兖州刺史,在太守和刺史当中,算是很有威望的。他对董卓实在看不上眼了,他借作三公的名义向州郡发出通告,宣布董卓的罪状,号召各州郡一齐发兵去征讨董卓。时有冀州牧韩馥是卓推荐到任才数月的人,他探得渤海太守袁绍日久募兵,有图卓意,自思渤海隶属冀州,正要遣使监束不让袁绍妄动,并将情况已向董卓作了汇报,立见已定!偏又接得桥瑁徼文,阅一周,又累得满腹孤疑,乃召问诸从事道:“今天是相助于董氏呢,还是相助于袁氏?”语尚未毕,有治中从事刘子惠,挺身而出答道:“起兵为国何论袁董!”这句话使馥被提醒,面有惭色,乃致书与绍,听令起兵。袁绍得馥赞成越加胆壮,遂派吏四出约同举义。东郡太守桥瑁与冀州牧韩馥当然如约。绍从弟左将军袁术,山阳太守袁遗也即响应。还有豫州刺史孔由,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河内太守王匡均复书答如同时并举,前典军校尉曹操逃归陈留,散家财募义徒也是为讨卓计,又得孝廉卫兹出资帮助集成了五千人。一闻袁绍起事即率兵往会,就是前骑都尉鲍信引兵返里并未遣散,反多召了万余名合得步兵二万,骑兵七百辎重五千余乘与弟鲍韬督得成军,应各州郡义师。袁绍引军到河内与王匡合兵,韩馥留守邺城,督运军粮,袁术屯鲁阳,余军屯集酸枣。到了约定的日期,袁绍、王匡、韩馥、袁术、孔由他们带着随从的人,都到了酸枣来开会。长沙太守孙坚和右北平太守公孙瓒派了刘备、关羽和张飞来参加,因为路远还在中途,故未按期赶到。北海太守孔融和徐州刺史陶谦,因为要对付本地黄巾军也不能来。当时到得酸枣开会的就有十一路人马。会上他们慷慨激昂,设坛祭天,歃血为盟,并订立于盟约,公推袁绍为盟主。绍自立为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任命曹操为奋武将军。檄文传入京都董卓又惊又愤。复想出一条逆谋,嘱使郎中令李儒,用一杯毒酒给十五岁的刘辨上寿,硬把他送上了西天。董卓认为弘农王一死,这些太守刺史们就不能再借着他搞复辟了吧!

这样一来,董卓便把河东的黄巾军,看得比这些关东兵马更严重了。那时候黄巾军的首领郭太,在白波谷即山东汾城县东南作战,所以这一带的黄巾军也叫做白波军,他们占领了河东,参加起义的农民就有十多万人。因此董卓派了中郎将中辅,去抵抗白波军,中辅是董卓的女婿,是董卓最重要,最得力的一个将军,第二个就是吕布了,吕布杀了丁原以后投靠董卓做了骑都尉,跟董卓亲密得父子相称。不久,吕布又由骑都尉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他自告奋勇要去打袁绍,当时有个叫做徐荣的,也是个中郎将。他说:“杀鸡何必用牛刀哩?”所以董卓听了他的,便把吕布留下来镇守洛阳附近几个地方,不让关东的兵马进来就是了。

的确,关东兵那些太守刺史们攫高扬扬,轰轰烈烈一时,怎么就没有一点动静了呢?不过动静还是有的,只是各人情绪不同而已,也许是叫做同盟不同心吧!

董卓派中郎将徐荣带着校尉李侬,郭汜和张济领几万兵马巡逻颖川,汝南一带。徐荣所到之处并未遇到一个敌人。一天到了梁县,碰上了长沙太守孙坚的兵马。孙坚原来跟南阳太守袁术合在一起,现在又跟颖川太守李旻交上了朋友。也准备去讨董卓,坚一见到徐荣就打了起来。孙坚敌徐荣不过,找个空子就往回跑。那徐荣不肯放松紧紧地追着,这时李旻见孙坚败逃,便从横腰里斜插了过来,截住了徐荣,让孙坚快跑,谁知道救了孙坚,自己则被徐荣抓住了。送到董卓面前,卓大骂李旻一顿后,便令用布裹着身上灌了油涂上膏,倒立着慢慢地把李旻下了油锅,这叫“倒点大蜡烛”。

有河内太守王匡向河阳津进兵,准备夺取洛阳。董卓还真能耍花样,他假意发动大军从正面去应战,暗地里却派出中郎将吕布带领一万精兵,偷偷地渡过小平津,绕到王匡背后,前后夹攻,把王匡的兵马打得落花流水。王匡带着少数残兵逃回河内,向盟主袁绍报告打败仗的情况。袁绍因为董卓杀了他的叔父袁隗和袁术的哥哥袁基,还把这两家灭了门。他当然想报这个仇,可是再一想:“做大事的人都是顾不了家的”再说董卓的军队那么利害,打得王匡这么惨,自己的这点队伍得先培养实力,万万不可受到损失就好哩,所以就总是按兵不动!

曹操哪里知道袁绍在想什么呢?他总是要求盟主发兵进讨董卓,袁绍总是不听。曹操就对大家说要齐心合力去讨董卓,大家也就没有他那么热心,他们只怕自己也会象王匡、孙坚一样挨打惨败;更怕象李旻那样下油锅,再说打下的地盘归谁哩,盟主都不发动我们急什么?

曹操眼看这些人同盟不同心,心里头直生气。他就独自带着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他们往西去打董卓,东留、孝廉、卫兹也愿意一块儿去!曹操自己打头阵,请卫兹在后队接应,勇气百倍地从酸枣出发,经成臬夺取蒙阳,一路上还算顺风。几天后兵马到了汴水,也碰上了董卓的大将徐荣。原来董卓听侦探报告曹操的兵往汴进攻来了,而特把徐荣的兵调来汴水。徐荣的兵马多,并做好了许多设备,幸亏曹操手下的兵有点能耐,打了一整天才垮下来。军队一垮分头乱窜,伤亡人数很多。夏侯惇、渊等保护着曹操拼命逃命。徐荣的兵马紧紧追着,忽然一声骇响,曹操已在眉上中了一箭,他还未转过身来,又来了一箭射中了马屁股,那马往前跪,曹操倒在地上。后面几十个兵士拥上前来割曹操的脑袋,幸亏曹供赶到奋力杀开了,众兵把曹操扶上自己的马,拼命逃走。跑了一段又碰上一帮兵马迎面到来,曹操与洪吓瘫了,近前一看才知道是卫兹的兵来迎接了,可是卫兹自己已经阵亡了。天黑了他们只好赶快连夜赶路离开蒙阳,那徐荣也就回去了。

曹操他们回到酸枣只剩下五六百人了,幸亏几个将领都未阵亡。曹操打了败仗,那张邈刘岱、桥瑁、袁遗几个,虽有十多万兵马,可没有半点想去讨董卓的意思。他们劝曹操休息休息养养自己的精神。曹操见他们是这样的一些人,便又带着自己的一点人马走了。来到扬州,见到了扬州刺史陈温和丹阳太守周昕。向他们说了一些要讨伐董卓的话,他们不好意思拒绝。就把四千士兵给曹操,曹操带着这四千士兵走了,可是没走多远,就全部跑掉了,因为他们不肯跟着他去打仗。没有参加叛变走掉的只有五百来人,曹操又只好在路上招募了五百来人,加上细客家兵只不过几千人,干脆渡过黄河、赶到河内、跟盟主袁绍住在一起。

再说酸枣那边又出事了,原来兖州刺史刘岱派人去向东郡太守桥瑁借粮,他不给,所以刘岱杀死了桥瑁,曹操说到这会事感到很叹息。接着袁绍和冀州刺史韩馥认为,董卓劫走了十一岁汉献帝不知生死,所以想立幽州牧刘虞来做皇帝,遭到了刘虞的拒绝和对他们的批评。袁绍还像小孩子闹着玩似的不在乎,还写信去征求袁术的意见。袁术自己想做皇帝,他怎么会答应刘虞为帝呢!曹操和袁术的用心不同,他也不同意立刘虞为帝,曹操和刘虞都主张盟主袁绍要打起精神来,集中优势兵力,去讨伐董卓,拯救献帝,但袁绍总是按兵不动。他们只好叹息说:“同盟不同心。”什么事也办不成,也只好一个一个地回去了。

孙坚豪气逼人

同盟伐卓已是一句空话了。各州郡起兵的人见袁绍始终不进的那种态度,都各有各的打算。独长沙太守孙坚豪气逼人。他早在收到袁绍檄文讨卓时,心里就怒火上升,恨不得一下子吞掉董卓。当时荆州刺史王睿,与他的意见不同,孙坚就把他杀了,接收了他的部队,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他带着几万人前去讨卓。行至南阳、南阳太守张咨好象没事似的,孙坚向他借粮,他不给。坚也把他杀了。张咨部下五六百人无不拍手叫好,情愿投诚。回转城内取得军粮转运晋阳城与袁术合作。但是这时的袁术更有自己的打算,原来他很想自己当皇帝。他把大军驻扎在鲁阳,利用孙坚去打头阵,替他鸣锣开道,他跟孙坚约定:坚为冲锋,术为后应。孙坚当下引兵急进,所向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