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三国皇帝传
2302200000060

第60章 西汉(51)

元始三年(公元3年)平帝年已十二,情窦未开,当然见人语言举动总觉得有些稀奇。所以王莽凑着机会转告太皇太后名为平帝择婚,太皇太后自然没有什么意见的。王莽想采用古礼说法天子一娶十二女制度,方可多生出男,以后就有条件在广阔的范围内继着嗣位。当日下诏令有司选择世家,良女造册呈入。被派负责这方面工作的人立即领命,寻选数日已得了数十人,按年龄分别编在册上,呈上朝廷。王莽先行展阅,见册上所选之女原是豪阀名家,但有一半是王氏女儿,连自己的女儿也纳在其中。莽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即携名册入内,面奏太皇太后说:“臣本无德?女亦无才,不堪入选应即除名。”太皇太后听了不知道莽是何用意,俯首细思,想必王莽是不让外家为后,故有此说。当下召令有关人员说,王氏女俱不得选入。那知王莽本意正要想自己的女儿去为后,好做个现成国丈。不过选女册中王氏女不除去的话,难免鱼目混珠,被他人弄了去。偏王太后没有误会,竟将王氏女一概除去,岂不是弄巧成拙么?正在忧虑间已有许多朝臣强烈要求,请立安汉公女为皇后,接连是吏民附和。都奏称安汉公功德巍巍,今当立后,奈何不选安汉公,反去选其他人呢?说得太皇太后不能不从,只好依言选定,王莽见大势所趋立自己的女儿是毫无疑问的了,故当太皇太后下令后,他又当假要做什么一番,又来一个推让。后来看见太皇太后决意要立莽女,王莽便发言说:“选了他的女儿做皇后,还得另选十一人作配嫁。”群臣又相率上议,不必另选免多后患,王莽还要生出周折,一是请派官看验,一是请卜定吉凶。太皇太后便遣长府宗正尚书令等往视莽女。他们恭谀复命,俱说莽女容秀丽完全够格入中宫,再令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兼及卜筮。太仆又说,卜得吉兆,乃是金水旺相,父母得位,定主康强。于是接着就议定聘礼,遵照先朝聘礼故事:计黄金二万斤钱二万万缗。此时王莽另请选的十一个配嫁女也已选就。自己只受聘礼钱四千万,还把四千万内腾出三千三百万令给配嫁女各家,每家三百万,群臣再奏称皇后受聘只受七百万钱。与娄女相去无几应该加给。太皇太后复增钱二千三百万,合莽原留七百万共计三千万。王莽又腾出一千万散给九族。群臣吏寻出古礼,说古时皇后父受封百里,今天应当举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顷加封安汉公。王莽又慌忙固辞,乃不复加封。后既聘定,太史择定婚期应在次年仲春吉日。莽家闻讯予备嫁奁自然有番忙碌。

元始四年(公元4年)春二月,平合大婚。特请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等走在前面去安汉公家第恭迎皇后。王莽令女儿装束齐整,出受皇后玺绶,登舆入宫。与有典礼官依着仪式引着十二岁的小皇帝与莽女成婚。莽女年龄与平帝相去不多,也未曾通晓礼节,全靠男女宾相随时指点,礼成以后颁诏大赦,三公以下一律加贺。

紧接着太保王舜,邀集吏民八千余人,申请加封安汉公王莽。主持人复议,议定方案略。又仍将王莽所让出的新野诸田作为赏赐。彩集伊尹,周公称号:命莽为宰衡位居上公。赐莽母太夫人呈为功显君。莽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贲都侯。加皇后聘金三千七百万。太皇太后立即依义,亲临前殿授策封拜,莽率二子入朝稽首辞让,不肯受赏。赶紧退下表示只接受母功显君称号,太师孔光又出来谀莽向太皇太后奏道:“安汉公勋德绝沦,所议封赏尚未定以酬功,现在公谦让不受,朝廷应当出面令他接受。”太皇太后又依言把莽叫到跟前,对他反复说明道理。王莽又是在太皇太后面前叩头涕泣,表示坚决辞去封赏,太皇太后只好再一次召问孔光。光答新野诸田或可以听他让还。功显君名号止及一身,两子的封国不过三千户并非重赏,聘金加给乃是尊重皇后,与安汉公无关,应再派大员劝他接受。太皇太后乃再命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持节劝莽,莽方才拜受。惟所受到外聘金,又取出千万赂遗太皇太后,下至宫娥采女无不沾润。且请尊太皇太后娣王君侠,为广恩君。妹,君少为广惠君。君弟,为广施君。三人均给汤沐色。妇人女子得了好处当然大喜过望,交口誉莽,于是内处一致莫不称赞为第一好人。

莽又求媚太皇太后说:“她年老,好人寂处深宫定缺乏兴趣,不如出外游览使她快意,”于是入请太皇太后,四处出巡。太皇太后果然合意,带领皇后及列侯夫人乘辇巡车,勿得别开生面,扩阔眼界,还有什么不怡情悦色哩!太皇太后尤为得意,觉得莽面面周到,就是古来孝子想亦不过如此,何况一个侄儿能这样孝顺,真好说是独一无二了!

王莽弑皇帝

平帝嗣位年才九岁,一切权力都集中在安汉公王莽的手里,王莽耍尽一切花招,采取各种强权政治,恶劣手段,为所欲为。骗取了太皇太后的信任,压迫着朝臣要拥护他。笼络、欺骗和蒙蔽了相当一些平民,为他储备了相应的土地,为其颠覆汉朝的政权,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以王代汉的野心,早就蓄谋已久,那小皇帝是他掌中的玩物,除掉他是随时可以做到的事。只是一路来看他年纪还小,成不了多大的气候。等到自己的条件更加成熟再来动手也不迟吧。加上也总要找个合适的借口,才能蒙住世人的眼睛,使其自至达到一个名正言顺的目的,故一直拖延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到了元始六年(公元6年),平帝也已有十四岁了。朝廷的一切事情虽平帝全然没有参议。但内在的知识渐开,差不多一些重大的事情只要有人在议论,他则听得明白了,并且在自己头脑里还会去思索考虑,认定正确与否,从而产生表情甚至发出了语言,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比如听得王莽协迫太后下令调集工役挖掘二后坟墓之事,他听到以后也觉不平,并听得王莽杀尽舅家就剩生母一人,还不许与己相见,如此刻毒,实属容忍不住,所以与莽相见总露出愠色即很不高兴的样子。背地里且还有怨言。那宫中的待役,大多都是王莽的耳目,当然有人听到,也有人去报告。那王莽得到这些报告后,便想,皇帝我看他这小小年纪,竟然从前我做的事他都记在心里,现在就敢怨我,将来长成还当了得!心里又想今天汉室的江山全然还掌握在我的手中,不如趁早除了他来个先下手为强!但又后悔自己的女儿不该嫁与了他。搞得有些为难。苦恼了一时以后,矛塞又开:女儿的事是小事一桩,不就要她改嫁好了。因此主意已定,也不去商绪他人,待到了当年的腊月(汉朝以大寒过后戌日为腊)照着古例进献椒酒(这就是最好的借口)以此暗中进毒。平帝怎么知道,见酒便喝。一杯下肚,一到晚上便即发作,自呼肚痛辗转呻鸣,到了第二天由宫娥传出消息“平帝得病甚剧”。大臣们听了,个个瞠目结舌,惊惶得不得了,忙寻来医师就诊。好容易过了一日,有几个医生看过都不见效,王莽暗暗心喜,但又恐被人瞧破机关,便假意入宫问疾,装出愁眉泪眼一般,敷衍一番后趋驰退出。复令祠臣制成一篇祝文,情愿以身代帝,立往泰畤祷告再将祝文藏金滕,故意嘱语群臣不得多言。群臣以为金滕藏策,是用周公故事,周公为了武王有病愿甘代死,今安汉公也是如此,真是周公重生了。哪知平帝一条性命已被贼莽断送,几日后竟至告崩!

2、讨伐内外

无。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同先帝。

六、重要文化科技无成果

无。

七、略评本帝

平帝九岁嗣位,十四岁辞世。明目上在位五年,实际上全部是王莽的天下。王莽表面上叫“安汉公”,实际上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着以己代汉打基础,他只不过利用了平帝作为一个过渡,好从这个隙逢中间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其一旦时机成熟就能畅通无阻,如愿以偿!

谋害平帝是迟早的事,若平帝未出怨言恐可以多活一两年,随着他的懂事即逼近他的死亡,这是王莽早就定下来的平帝的宿命。

刘 婴

一、主人根基

孺子——姓刘名婴号孺子,公元5年~公元25年,享年二十一岁(刘玄更始三年死)代位三年(2~4岁公元6~8年),国号承汉,国都长安。年号:王莽居摄二年,建年号初始一年。

太皇太后:尊王氏(名政君)居元、成、哀、平、婴五代。

太上皇:无。

皇太后:尊王氏(王莽女)。

皇后:无。

皇妃:无。

皇太子:无。

皇子:无。

皇女:无。

谥号:无。

庙号:无。

墓寝:无考。

二、任前简历

刘婴为宣帝玄孙。楚王刘器曾孙。其父为广戚侯刘显。进京立储时年仅二岁。

三、嗣位背景

平帝无子。太皇太后王氏特召群臣会议立储,此时元帝支裔已绝。只有宣帝曾孙五人为王,及列侯四十八人。群臣拟就五王,列侯中推就一人。独王莽不同意。他说:“五王列侯统系大行皇帝兄弟,不能相继为后,应在宣帝玄孙选择。”群臣闻着不敢作声。唯宣帝玄孙也有二十三人,王莽独寻出一个年龄最小的就是刘婴。托言卜相俱吉应立为嗣。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