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秦汉三国皇帝传
2302200000062

第62章 新朝(1)

一、本帝的根基

新帝——姓王名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享年68岁,在位十五年<公元9~23年>。国号新,国都长安。年号:始建国五年,天凤六年,地皇四年。

太皇太后:无。

太上皇:无。

皇太后:无。

皇后:立王氏,继立史氏。

皇妃:原碧。

皇太子:立王临。

皇子:共4个:除太子外有宇,获,安均未封王。

皇女:2个长(平帝后)次封陆遂王(改公主名)。

谥号:无。

庙号:无。

墓寝:未载。

二、任前简历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其父王曼是汉皇太后王政君弟,早死,不得封侯。王莽兄亦遭短命。王莽靠寡母及寡嫂抚养长大,王莽对其母和嫂很体心贴意。年龄稍大就去侍事伯叔了,他爱交结朋友,很讲礼貌。一度曾向沛人陈参学习礼。经勤学好问,穿着,饮食都表现得朴素,恭俭,不狭富贵,居然像个孝悌忠信的人杰,博取盛名。

成帝永始元年(前16),由伯父王凤,叔父王商举荐,成帝拜为黄门郎,迁官射声校尉,接着又进封王莽为新都侯,授官光禄大夫侍中。

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由于举报废许后再承雨露事有功,由叔父王根荐令代位,遂拜为大司马。

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因指责定陶太后傅氏正座位而自请辞官。

哀帝元寿二年(前一年)六月,哀帝归天。由王太后政君荐举进京处理丧事而从此掌握大权。他注重笼络人心,栽培亲信,安插耳目,重镇逆臣。使之权势隆兴,步步得逞。于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被谀臣推崇为安汉公,至平帝元始四年授于“宰衡”称号,到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索性毒死平帝。迎得孺子婴立为皇太子,当上了假皇帝。随后又战胜讨伐军,终于如愿以偿,做了个篡汉的真皇帝。同时可参看成、哀、平、婴传。

三、嗣位背景

王莽想当皇帝是由来已久的。他没有带兵打仗的本领,可他具备了和平演变的绝技。他懂得阿谀权臣从早年王凤、王商、王根的举荐,到太皇太后王政君的一直宠爱来看,王莽的确具备了一套殷勤献媚的手段。当然这些都是他的宗亲,但宗亲后代也不出他一个,其他的人却不能。

第二,他善于笼络人心,他当官从小到大,年龄从少到壮,他很注重又最显眼又最吸引人愿意看尤其又耐人记住的一些举动,使人民包括官员对他的看好。如他多次捐物献钱赈灾和辞赐,拒宠、让利等。

第三,他下决心重惩逆臣,排除异己。凡对他不满的语言行为,一经掌握,他非一抓到底,他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

第四,他重视安插亲信于机要部门,布置耳目于朝廷上下。一有风吹草动,他就能掌握信息,把握方向,并使之步调一致随心所欲。

第五,关键是他紧抓军权。削弱皇权,平帝遂智力微开,他就下决心刻意地谋杀。紧接着他强调选幼主入宫为他客观上能掌权。使篡权奠定绝好的基础。

惟有以上各因素的存在,阿谀奉承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以伪造假证,托言天意,硬是厚着脸皮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乱封滥尊新朝廷

王莽把一座汉室江山,平白地占据了去。自称新朝,号为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佯与孺子婴泣别,封他为定安公。改大鸿胪府为定安公第,设吏监守,尊孝元皇后为新室父母,命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一是姑母,一是女儿。所以仍留居深宫。

当下封拜功臣。首先以金匮策书按名授爵,列新朝辅佐共十一人。前列王舜、平晏、刘歆、哀章号为四辅。令舜为太师安新公;晏为太傅就新公;歆为国师嘉新公;章为国将美新公。四辅以后就是甄邯、王寻、王邑,号为三公。令邯为大司马承新公;寻为大司徒率新公;邑为大司空隆新公。尚有四人号为四将;甄丰为更始将军,孙建为国将军;王兴为卫将军;王盛为前将军。这一道新朝诏旨颁得出去,新帝是喜得如意。买得一套朝衣朝冠昂然登殿接受三跪九叩就恩就封,内有九人本是王莽爪牙,即日受封,独王兴、王盛乃是哀章随笔捏造,当然无人承认。哀章不敢直谏,只是背地窃笑,那王莽就遣人四访,无论贫富贵贱只要与金匮相符便可,事有凑巧,访着一个城门令叫做王兴,还有一个卖饼儿称作王盛,当即召入朝中,赐给衣冠拜为将军,这两个人凭空贵显,还说是在做梦,仔细审视一下,确实是自己已经得了官,也妙得拜爵登朝,享受荣华!

王莽又嫌汉家制度狭小,特又格外铺张。自称为是黄帝,虞舜后裔,尊黄帝为初祖,虞舜为始祖。凡姚、杨、陈、田、王五姓皆为同宗。立祖庙五所,亲庙四所。惟汉室诸侯三十二人贬爵为公。列侯一百八十一人贬爵为子。所有刚卯金刀的旧例不得再行,向来汉朝中吏民,于每年正月卯日制符为佩,或用玉金挑木县以草带,一面有文字刻着“正月刚卯”说可避一年疫气。金刀乃是钱名形如小刀,通行民间。莽以‘刘’字左偏有卯有金,右有偏从刀故将刚卯金刀一律禁止,另铸小钱通用。又想仿行井田遗制将天下田为王田,人民不得私相买卖,一家不满八口,田过一井,将余田分给九族乡党,不准私顾奴婢。此外所有衣职多半改名。大约是不古不今的称号糊弄一番。

后来又踵行封建,封了好几千诸侯。并改称定安太后为黄皇室主,以示与汉绝婚。立四子临为皇太子,且为临召来四个老师备任其职,一职师疑;二职傅丞;三职何辅;四职护拂。四师反各任其职:一职胥附;二职奔走;三职先后;四职御侮。

莽女守汉节

汉平帝后是王莽的女儿。却与乃父性情不同,自从王莽篡位以后,整日里闷坐深宫,愁眉不展。就是王莽按时朝会,亦屡次托病不去。王莽说她年才二十九岁,不耐孀居,所以将她改号好再去改嫁,暗思朝中心腹虽然多,惟孙建最为效力。建有子豫,又是个翩翩少年。若与黄皇室主配做夫妻,恰是一对佳偶,当下召入孙建与他密商,建表示同意。回到家里与子孙豫一讲,子也是喜出望外。于是想出了一法,由豫穿好衣服带着医生以看病为名,来到黄皇室主宫中。宫中侍女不敢拦阻将他放入,豫得进谒黄皇室主,说是奉旨探视,黄皇室主大为惊异,又见他一双色眼,尽管向自己脸上瞟得过来,料知不怀好意,便慌忙退入室内,传呼傅女,责她擅纳外人,并用鞭抽打。孙豫立在外意,听得内室有鞭扑声,当然扫兴而去,报知王莽。莽知女儿志在守节,心里便打消了前议。

谁知此事一传,偏有一个专讲吃喝玩乐的郎君,非常爱羡黄皇室主,硬要与她做个并头莲。这个人就是根始将军甄丰的儿子叫做甄寻。他听王莽要招孙豫为婿,不由得因羡生妒,背地含酸。后来见孙豫无成,高兴得不得了,朝思暮想定下一计,便悄悄地自去实施。他认为王莽真信符命,便向符命上来做文章,先借别事一试,他说如今新朝皇室应设立二伯。甄丰可为左伯,太傅平晏可为右伯,得古代周公召出故事。将这次符命呈得进去,竟得到王莽批准。甄寻这下可更高兴了,他想趁热打铁,再过一篇“内容”:“故汉氏平帝后应为甄寻妻”满望王莽再行准议。好教黄皇室主下嫁过来,做个乘龙娇客。哪知宫中传出消息,王莽怒气勃勃地说:“黄皇室主为天下母,怎得妻寻”并下令要捕寻,甄寻此时只好一走了之。不到半日,果有许多吏率来围甄寻宅第,要捕寻。甄丰尚不知道甄寻所犯何罪,及问明情由,也吓得魂飞天外。急忙自己寻找,意欲绑子上朝,为保荐自身,偏偏四处都找不着。这边朝吏又追迫交出,一时无法对付,只好拼了老命,服药自尽。王莽听得甄寻已经逃脱,一面下令通缉,一面又追究党羽,查得国师刘歆子侍中刘棻。棻弟长水校尉刘豫及歆门人骑都尉丁隆,与大司马王邑弟,左关将军王琦,军统是甄寻好友。便一股脑儿拿入狱中,遂加讯问,因此数人都不知此事,当然不肯承认。几日后那在逃的甄寻已被抓住,经审读也说与以上数人无关。偏问官有心罗织共严刑逼供,没奈何将刘棻等牵扯进去谳成死罪。这还不算,且还有刘棻的业师,当时任莽大夫的扬雄,也做了此案的嫌疑犯,竟遭传讯。自思年过七十何苦还受刑不如一死了之,乃即咬定牙龈竟从阁上跃下,跌了一个半死半活。告之王莽,莽才罢议,更有一种可笑的事情是:王莽仿行虞庭故事,令人将刘棻、甄寻、丁隆三人的尸体,分别用车装送幽州,号为三凶辗转游行,此外牵连朝臣也不下数百人。

王莽的女儿,汉朝平帝皇后,于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乱兵冲入内宫中放火。见势不妙,难以逃生便哭说再无面见汉室了,而跳入火中烧死。表示死为汉室守节到底!

龚胜忠汉殉节

哀帝时曾任光禄大夫的龚胜,至今已经年寿很高了。但是他年高德重,经明行修,因王莽擅权他上书乞休,退归楚地原籍,家食自由不问世事。

王莽篡位后,他想罗织一班旧朝的老臣来为他服务。因此特遣王威将帅赉着礼物前去向龚胜表示慰问,并向他提出朝廷想把他请示讲学。龚胜一听很不是滋味,便一再托病,不愿意去。朝使回报王莽,偏王莽硬是要行。吏奉莽命又到了楚地,料知龚胜不愿意就征,就预先邀同郡守,县吏及王老诸生约千余人,齐集中来到龚胜的家里,强迫他启程赴京。龚胜只好再装病,整日里卧床不起。朝使便入卧室内拿出皇书并给印绶,龚胜当然辞谢。经朝吏先劝后迫,一定要龚胜应召入朝。龚胜长叹了一口气说:“胜亲愚昧,更兼老病侵寻,朝不保暮,若硬要强迫我去,必定会死在路途,反增加新朝多少麻烦,如何是好?”朝使听了,才不敢硬逼。但他们还是住宿在郡舍,每越五日,朝吏与郡守刘安一同去问一次情况。并且对龚胜的儿子和龚胜的徒子高晖反复说明:“朝廷的厚意将加封侯。就病重,实在不能行,也请勉强出居,传言以表示行意,我们也好向朝廷交待,否则此事关系到子孙的前途命运。”通过这番话的劝说,龚胜的儿子和学徒高晖等颇为所动,因此也去卧房劝说龚胜。这时龚胜的心情就更加急燥,很不高兴地对他们说:“有受汉家厚恩,愧无以报。今天我年已老,尚好出事他姓么?”说罢,即令二子预备后事,自己绝粒不食饿至十月四日气绝而亡,寿终七十有九。

朝吏听到说龚胜已死,尚疑胜有诈谋,便令郡守往吊,其实是去审视真假。果然是死才慨然归去。此龚胜用生命的抗争,谱写了一曲忠于志向的凯歌。

元后告终志属汉

“太阴之精,少簏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著其协于元城”这是莽大夫扬雄为元皇后死后所作谏文。相传老元皇后王政君,初生时曾有奇异。母李氏梦见月入怀。所以谏文中说太阴之精。政君为元成人。今遭新朝代汉朝为王莽所篡。是元后实系亡汉罪魁。不过她见莽篡位也觉悔恨。且莽改称元后为新室父母,与汉绝体,使元后越加不安。莽又毁坏刘氏宗庙连元帝庙也被折去,独为新室父母造生祠,就将元帝庙故殿基地作为父母膳食堂。建筑告成号称长寿宫。叫元后至新祠中就宴。元后见元庙拆毁不禁惊泣道:“这是汉家庙宗,当有神灵,为何无端毁去,我乃汉家妃妾,怎得妄踞斋堂。并对左右说莽败亡不远哩!”

莽见元后常是怏怏,料她心怀怨恨,不得不巴结。所有一切奉养常亲自看过,数量不得少,质量不得差,尽管这样元后一切尽照汉家,不依莽政,总算度过残年至王莽始建国五年二月得病告终,享寿八十四岁。王莽为元后持三年服,奉柩出葬谓陵与元帝合葬,但中间却用沟夹开。并且为元后建有新室父母庙,每年都有致祭。不过庙中汉令元帝配食设坐床下,这真叫做阴阳倒置,妇可乘夫了。

王莽家人遭殃

地皇元年(公元20年)王莽改未央宫前殿叫做王路堂。不久,忽被一阵极大的秋风吹倒许多墙壁,王莽认为是天在捉弄他,不该以立幼,因此就撒销了皇太子的名称。一直以来临母王氏就因长子宇、次子获被杀,时常悲悼,涕泣失明。恰又有王宇的子王宗曾封功崇公,他又鬼迷心窍,私服天子衣冠。擅刻玺章,又由莽查出情况迫令自尽。王宗姊卫将军王兴夫人,诅姑杀婢,莽使中常侍带恽责妨并及王兴,王兴夫妇又皆自杀。莽后王氏既哭二子,又哭孙儿、孙女,遂致悲上加悲。激战疾病奄卧不起。莽令临去服侍母亲,日久在侧,便有一个黑婢叫做原碧的,生有三方姿色,楚楚动人,更兼口齿伶俐,眉目轻佻。王氏倚为心腹,宠爱逾恒,但该女却不安本分常向莽殷勤献媚,引得莽欲火上升,往往瞒着王氏与她演几出秘戏图。至临入官侍母,时与原碧相见,原碧又卖弄风骚,勾动临心,临已娶刘歆女为妻。他觉得,原碧姿容比妻尤艳,况由她自来勾引。乐得移篙近舵,勾搭成欢,俗语说得好“月里嫦娥爱少年”。临年正少壮与原碧谐欢鱼水,比乃父大不相同,原碧很是快意,不过原碧既为莽所幸,怎得再与临私通?倘或发觉坐致送命。因她喜中带忧,有时与临欢卧,装出一种嗟叹声,说出几句蹊跷话。临不禁心疑,搂住细问,才知道她怕的是这老厌物,自己也不觉吃惊。原碧又故意撒手想与临中断情缘。此时临已为所迷,怎肯中止,辗转思想,只有弑父一法尚可免患,当下告之原碧。正中原碧心坎,既得除去眼中钉,爱好做现在的妃子,那有不赞成之理?于是两人商议,待时下手。临妻刘愔得父歆家传,能视星象夜见金木二星聚会一处,心知有异趁着临回至东宫。即与王临说“星象告变恐宫中将有白衣会”,临听了“白衣会”三字,想是指着丧服,大约莽命当死,谋将有成!心下当然暗喜,却未便与妻说明,只是吱唔一番又跑入中宫告知原碧,原碧得了此言,正拟按期毒药,等莽入宫便加入茗中把他毒死。偏莽颁下诏书,贬临为统义阳王,迁出宫外。王临只好向母告别又与原碧流涕话别。莽亦妻病未痊虽将临迁出东宫,尚未遣令就国,临既不得见慈母,又不得见妻女,满怀怅望,愁极无聊,乃寄书与母略言父皇待遇子孙很是严酷,前次见侄等多壮年早死,臣几年亦及壮,恐母后不测几安,不知命在何时。王氏见书越增伤感,就将临掷至案上。可巧莽入宫问候,览着临书又起了疑心。意欲彻底查问,只见妻病垂危不便发作。因将临书藏入袖中,忿然趋出。过了数日莽妻竟死。由莽饬令左右收殓,不准临入宫会丧。待至丧葬已毕,就要将王临事追究。得知王临与原碧通奸,当下召入法吏拿下原碧,把她刑讯起来,原碧是个柔弱女子,禁不起粗鞭大仗,一经敲扑,就一五一十供出实情,通奸以外,还有逆谋,当由问衣详报。莽立命捶死原碧,并嘱心腹人刺毙,问官把尸首并埋狱中,省得他传扬出去,一面赐临鸩毒逼命饮下,临不肯自饮,宁可自刨拔刀刺胸须臾毙命。莽又有诏书与刘歆,说王临本不明星象,事由临妻刘愔妄言致使王临犯罪。这样说的罪又归咎刘愔,叫歆转嘱女儿,颜自恐坐罪,慌忙将女儿召回,责备一番,情无从诉冤,含泪回来服药自尽。这是地皇二年(公元21)正月间的事,在这一月内莽子新建王王安及莽孙公朋,公寿,统皆病死,匝自四丧。莽还不自恐惧,反毁坏汉武帝,汉昭帝庙。室腾出空址作为子孙葬地,试想王莽所为恶不恶,凶不凶呢?

王莽立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