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01

第1章 妇好——中国最早的女军事家

1976年5月17日女考古学家郑振香,主持了对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五号墓的发掘。这是继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更是已经发掘的十一位葬于安阳的商王大墓之外,唯一没有遭到盗掘、保存完好的葬墓,它就是“妇好墓”。

妇好是个女人的名字,但过去的史书却未见记载。而在这次发掘出土的200多件青铜礼器中,有109件上的铭文出现了“妇好”二字。除了青铜礼器外,还有4件铜钺、156件酒具和755件雕刻精美的新疆玉器佩饰、47件各色宝玉制品以及大量南方沿海所产的通货海贝。令人更为惊异的是,为这位女人殉葬的竟有16个人和6条狗。如此丰厚的陪葬,说明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从甲骨文中人们终于知道“妇好”是殷王武丁的妻子——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英雄。“妇”是亲属的称谓,如同当今的“姑姑”、“姨娘”等,“好”才是她的名字,又称“后母辛”。

据文献记载,商汤灭了夏桀建立了商朝以后,曾经在良相伊尹等人的辅佐下,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稳定发展时期。当中因多次发生“弟子或争相代立”而致国事衰落,到了武丁的伯父盘庚继位之后,觉得“殷”(今河南安阳郊区)这个地方“前带河,后背山”物阜民勤,是定都的好地方,于是迁都到殷,从此“殷商”时代开始了。盘庚以后,又经过小辛、小乙两代帝王的统治后,小乙的儿子武丁(即高宗)继位。武丁即位约在公元前1250年,他“三年不鸣”,不理朝政、不发号施令,把国事交由家宰管理,他只在一旁细心观察。他的父亲小乙为王时,曾把他下放到民间体验生活,有了良好的修养,所以他才能虚心学习治国才能。他理政以后又任用良相傅说(据说是一位出身卑贱但很有治国才能的奴隶)和甘盘等贤臣,励精图治,国力日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得到了空前发展。特别是甲骨文的发展到了武丁时期已经日臻成熟,青铜时代进入了鼎盛时期。在殷墟已经发现的商代甲骨文和青铜器中,绝大部分来自武丁时代。被称为“青铜器”之冠的司母戊(现在又有说法为“后母戊”)大方鼎(现伫立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展区之内),即当时杰作。

武丁政权巩固之后,为了扩大疆土,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战。经过几年的努力拼争,商王朝的版图扩大了好几倍,国力强盛,史称“武丁中兴”。而在这些征战中,武丁的妻子妇好起了重要作用。若是论功行赏,她当推为功臣第一。武丁有60多位后妃,其中有三位是法定配偶,称之为后,而妇好则居三位王后之首。她嫁武丁之前是商王国下属部落的母系部族的首领(也有说是公主),具有高贵的出身和不同一般女人的阅历。从“妇好壁画”和安阳殷墟的妇好塑像上看,她生得并不娇好妩媚,但很端庄、健壮,且天赋聪慧,膂力过人,有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胆魄。妇好墓出土的四件青铜钺(大釜)有两件重达九公斤。她逝世后,武丁把她用过的武器作为陪葬,证明了她是一位勇猛过人的女将军。

武丁非常爱她,她也非常忠于丈夫。两人志同道合,共同营造了商王朝的辉煌和强盛。

开始,武丁对妇好领兵作战的能力并不是很有信心,然而就在这一年的夏天,北方边境发现了外敌入侵,派出去的几位将领均不能取胜,武丁甚为焦急。妇好见状,主动请缨,亲自率兵前去助战。武丁担心她不堪胜任,考虑再三,最后通过占卜才准许了妇好的请求。妇好到了前线,首先了解敌我双方的阵势,作出了实际有效的助战方案。在战斗中她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以超人的智谋和勇敢,很快扭转了战局。不久,击败了入侵的外敌,取得了保卫边疆的胜利。从此,武丁和其他大臣、将领对妇好都刮目相看,很快封她为商王朝的军事统帅。此后,这位军事奇才的征战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她屡屡主动出战,先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和鬼方等廿多个小国,使商王朝的疆界不断扩大和稳固。一次,在对西北部羌方作战中,武丁把占全国一半的军队(13000多人)都交给妇好指挥。其实妇好还从来没有带领过这么多军队,但她没有丝毫的怯懦,反而更加威风凛凛,手持十几斤重的大釜指挥若定,最终一举消灭了长期困扰商王朝的强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使羌方臣服于商。这场自卫战的胜利,是武丁时期出兵人数最多、战争规模最大的一次,它对奠定中国文明历史的进程具有重要作用,而这样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胜利,竟是来自一名女帅之手,实在令人叹服。在攻打巴方(今湖北西南部)的时候,武丁与妇好各领一支军队,依妇好的谋划,两人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妇好在西南方布阵埋伏,武丁则率领大军从东面发起猛攻,敌人不知是计,便向西南方向逃窜,这就恰好落入这位女将军的“铁桶”之中,夫妇合战,大获全胜。

从甲骨文的记载中,商王朝时人们还非常迷信鬼神,占卜在治国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时时问天,事事占卜,所以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妇好不仅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女统帅,还是国家负责占卜的最高祭司,掌握商王朝祭祀占卜之典,是名副其实的神职人员。当时祭祀的种类很多,除了祭天、祭水、祭祖先外,有时为了驱除疾病、灾祸或为了出兵征战获胜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一般都是在香烟缭绕的宫室、宗庙里举行。参加祭祀的奴隶主贵族和平民,人人都要穿戴整洁、神态端庄严肃,随着主祭人的指令进退跪拜。妇好在进行这项活动时,则要身着神职人员的盛装,站在祭坛旁的显要位置上,高声诵读祭文。同时还要将牲畜或当场杀死的奴隶、战俘、酒水等做为祭品,献给享受祭礼的神灵。

在殷墟的发掘中,还曾发现一些刻有“妇好整治”的龟甲,这说明在武丁时代妇好除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主持祭礼的最高神职人员,还是一位占卜官。因为在龟甲或牛胛骨上刻字(即甲骨文),事先需要进行“整治”,即把龟甲或牛胛骨上残留的肉渣皮筋等剔除干净,洗清削平,晾干后,再用特制的青铜钻在干净平整的龟甲、牛胛骨的表面上钻出一定数目和间隔的小圆孔,以备占卜时用火柱烧灸。再根据烧灸的焦纹纹理走向,判断吉凶。而能够胜任“整治”甲骨和占卜的只有占卜官。占卜官除了要亲自整治甲骨,还要将此事写在自己整治的甲骨上,以示郑重。上述的祭礼和占卜都说明妇好是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的,不然,她就不可能诵读祭文和在甲骨上刻写文字。由此可以认定,妇好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是武丁王朝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武丁非常尊重、喜爱她,给了她丰腴的封地。在她的封地上,还驻有妇好的嫡系部队3000多人(超过了一般小国的兵力)。为了管好自己的封地,妇好经常离开王宫,到封地去生活。并且按着礼仪规定,她同样向武丁交纳贡品。

妇好毕竟是个女儿身,因为频频征战,33岁时(约为公元前1200年)因难产殒命。她为武丁留下了一个儿子孝已,一个女儿名字不详。生前,因为武丁特别关心她,经常为她占卜,求问她的起居、健康、生育等情况。死后,武丁十分悲痛,为了报答她为他的商王朝建立的丰功伟绩,特别把她葬在了自己的宫室旁边,并将她生前拥有的大量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和通货海贝以及十六名奴隶做为陪葬。在墓葬的展厅内有一只质地细腻、晶莹剔透、雕刻精致、造型美观、栩栩如生的玉凤凰和不少小巧别致的青铜饰品,说明妇好和其他年轻的贵妇人一样,爱修饰好打扮。看来,在3000多年以前那位叱咤风云的女将军就已经懂得“女为悦己者容”了。

到了武丁末年,商朝已经成为西起甘肃、东临滨海、北及大漠、南逾江汉,包括众多方国、部族的泱泱大国。为了控制稳定广大被征服的地区,武丁把妻、子、功臣及少数民族首领都分封在各地为侯为伯,开创了分封制的先河。

武丁一直怀念妇好,按照国家制度,他在妇好去世后又册立了新的王后。然而这新王后虚有其名。在武丁心里王后只有妇好一人。特别是当遭到外敌侵扰时,他会越发怀念她的忠勇善战、她的赫赫战功。为了发泄他的大哀大痛,她曾率领儿女们一次又一次地祭祀。并为妇好办理了多次冥婚,将她的幽灵先后许配了三位先商王,即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汤。这样武丁才放下了心,认为有三位伟大先祖的共同关照,她在阴间也就安全了。为了保护爱妻,他费尽了心思,但却没能保护好妇好为他所生的儿子孝已。因为他的后妃众多,引发了宫廷内乱,孝已被活活逼死。这也让武丁痛心不已。妇好死后大约八年,即公元前1192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后去世,由他的儿子祖庚继位。也是从武丁开始,王位继承由兄终弟及,确立为父死子继的制度。

妇好,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政治家、军事家的名字,在被埋没了3200多年之后,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名扬遐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