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27

第27章 相互争死的两位义女

汉昭帝元凤初年(前80),在珠崖(今海南省海口市东北)县,出现了一对母女争相赴死的动人故事。结果两母女都活了下来,并以“珠崖二义”之盛名流传后世。

珠崖临海,盛产珍珠。稍微富庶的家庭,女人多佩戴珍珠饰品。当时的珠崖县令的家人也不乏这种饰物。他的前妻生有一女,名字叫“初”。初很小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这位母亲在弥留之际,曾含泪对丈夫说:“你还年轻,我走后,你一定要续弦的。但女儿还太小,为她选迎继母时,一定要注意品德,免得女儿遭受虐待。”

县令再娶的妻子,人的确很善良,对初视为亲生,没有一点歧视。初四岁的时候,继母生了一个男孩。父母非常宠爱他,初也很喜欢这个小弟弟。一家四口,和睦相处,两个孩子得以茁壮成长。特别是作为姐姐的初,长到十多岁时,已经出落得十分秀美和温柔。她走起路来袅袅婷婷,欢笑起来两颊绯红。继母对她除了关爱,还教导她如何做人。初知道她不是自己的生母,但她觉得这继母比别人的生母还要胜过几分,所以,她也非常尊敬她。

初十三岁的时候,父亲病逝在珠崖县令的职位上。而他的原籍在中原,距离珠崖遥遥数千里,且在往临中原的途中,还得经过关卡。要想把他的灵柩运归家乡,困难重重。他的妻子觉得丈夫不能魂归故里,自己将遗憾终身。经与继女商量,初也认为应当把父亲的遗体送回家乡,并对继母说:“这几千里的路程,一定十分艰辛。但母亲不要怕,我已经长大了,会全力帮助您。路上,我负责保护好父亲灵柩的一切事务,您只需照顾好弟弟就行了。”

继母听了初的话,便决定尽快动身。

他们晓行夜宿地赶了几天路,终于到了中原关卡。当时朝廷的法令规定,南海出产的珍珠,不许可带进中原,违者斩。

县令继妻平时经常在手腕上佩戴一对珍珠手链。丈夫死后,为了表示哀悼,便把头上的饰物和那副珍珠链子摘了下来,随便丢弃在一旁。她的亲生儿子当时已经九岁,见那些珍珠晶莹圆润,煞是好看。他不了解母亲的用意,便拾了起来放进她的梳妆盒里,母亲和姐姐都不知道。这一下可惹了大祸。当守卫关卡的官吏,照例检查他们的行李衣物时,发现了这副珍珠手链,立刻厉声厉色地问道:“朝廷早有禁令,私人不许携带珍珠进入中原,违者要处以极刑,你们谁来承担这个罪责?”

开始,初吓了一跳,但很快镇静下来。她断定这件事不是继母故意干的。不是由于疏忽,就是有别的原因。而且她相信,不论是什么原因,继母都会主动承担责任的。想到这里,她急忙抢先一步,神态淡定地说:“大人,乡女不知道朝廷的禁令,是我的无知酿成了这个大错,请宽恕乡女的昏聩吧。”

官吏不屑地说:“你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有这么珍贵的饰物。你的话不可信,你是在袒护家人。到底是谁做的,赶快站出来招认。”

县令的继妻开始懵懵懂懂,丈夫死后,自己就把那副珍珠手链摘下来扔掉了,怎么会又装进自己的梳妆盒里呢?刹那间,她曾怀疑有人故意陷害她。家中只有三口人,怀疑对象非初莫属了。现在见初挺身承担罪责,她由懵懂又变为迷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位继母到底是个识书达理、品德高尚的人。她想,即便那珍珠链子真的是初装进梳妆盒里的,也不应当让一个小孩子承担罪责。再者,初不是自己所生,幼年丧母,刚刚懂事又失去了父亲,自己怎么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她去受死呢。想到这里,她故意用力把初抻到自己身边,冷着脸说:“你这孩子是吓糊涂了吧,那珠链是我自己摘下来扔掉的,可只过了一两天,我又心疼了,那可是很珍贵的饰物,所以就放到梳妆盒里了,打算等过了守孝期再继续佩戴,官家依法治罪,应由我来承担。”

初听完继母的话,心里特别着急,她想,自己在襁褓中就死了母亲,所幸遇上了一位善良的继母,自己得以正常成长;而继母若是因为这件事被处死,弟弟没有了母亲,自己也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是绝不可以的。便又抢到继母前面说:“母亲是为了保护我才这样说的,她已经丢弃的手链,是不会再收起来的。”说完,伸出两只小手:“快把我押起来吧,我犯了死罪,不要连累我的母亲。”

县令继妻也急了,以更为严厉的口吻对初说:“你这孩子为了保护母亲,竟然说出这些谎言,这是不对的。你父亲的遗体近在身旁,他如有知,也不会同意你为我而死。孩子,别再争执了,事情是母亲做的,就由母亲接受死罪吧。”她在说这些话时,两眼含泪。初也哭了,拉起继母的手说:“妈妈,让我去死吧。我去了,弟弟还有妈妈;如果您去了,我们姊弟俩人都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妈妈,我是不怕死的。”说完,抬脚要走,走向那条永不回归的路。

县令继妻大声哭了起来,她说:“女儿没罪,不应处死,官家非要我们家死一个人,还是由我去吧。”接着,回头对儿子说:“儿子,妈妈走了。你帮助姐姐把爸爸的灵柩送回他的故乡,以后和姐姐相依为命。”

这时已有不少路人围观,大家见这母女俩,争着赴死的情形,开始都感叹不已,后来也都感动得哭了。忽然,人群中有人喊道:“这对母女如此仁义,请官家免了他们的死罪吧。”此人话音刚落,众人都接应说:“对、对,像他们母女这样的人,是不会故意触犯法令的,宽恕他们吧。”

那位守护关卡的长官,也动了恻隐之心,对县令继妻说:“你们母女二人如此讲义气,我也不忍心把你们中的任何一位依法处死。为了成全你们的骨肉亲情,我宁愿接受上方的惩罚,也要免了你们的死罪。”

县令妻听了急忙跪地拜谢,并且说:“长官,那女孩并不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她父亲的续室,是她的继母。那男孩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官吏和众人听了这解释,更加惊诧。在大家的印象里,多数继母都少有慈爱之心。特别是有了自己的亲生子女后,对继子女更是冷眼相对,歧视虐待是常见的事。而这对继母女在死难面前,竟犯了这么大的争执,真乃世之奇事。于是大家自动帮助他们收拾行囊衣物,目送他们朝着县令的家乡,继续赶路。

路上,县令继妻対初说:“孩子,妈妈非常感谢你,在生死关头,你竟然肯于替我去死,太难得了。”初却平静地说“妈妈,那珠链到底是谁放进梳妆盒的呢?我没放,我相信您也不会再放进去。”县令继妻也一时无语。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儿子开口了,他说:“妈妈,姐姐,这件事是我做的,我见那珠链明亮圆滑,闪闪发光,不忍心舍弃了,便放进妈妈的梳妆盒里,我并不知道这样做是会惹祸的。刚才在关卡,我被那当官的厉声厉色吓呆了,不敢说出真情,请你们原谅我吧。妈妈和姐姐相互争死的情形,我都记下了。我一定学习你们舍己为人的品德,长大后做个有情有意的人。”

其实,母亲和姐姐一直都没怀疑这件事是他做的,现在见他说了实话,并表示了自己的志向,便也不想责备他。母亲只是意味深长地说:“舍己为人是美德,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妈妈希望你永远以姐姐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