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44

第44章 一位训子失败而名垂千古的母亲

本书记述了多位教子成名的贤德母亲,诸如孔母、孟母、陶母、岳母、白居易母、欧阳修母、徐霞客母等。这些母亲为了儿子成名,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最终如愿以偿,与自己苦心孤诣教育出来的儿子一样,青史留名。而本文中的母亲也和上述诸位贤母一样,对儿子寄予了莫大希望,并以自己的深明大义和古典的处事之道——知足常乐,去启发劝诫儿子。但这个儿子却拒绝了母亲的大爱,贪权弄势,追逐享乐。为了达到目的,不惜趋炎附势,阿谀权贵,最终落得个被诛杀的下场,还连累了他的至亲和族人。

这个不屑之子便是西晋著名文人、美男子潘岳。他的母亲因精通经史,深明大义,训子“止足”而受世人尊敬,但却没有留下姓名。只知道她是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人,出身名门世家,因而嫁给了同样为世族之家、官为琅琊内史(掌王国内民政事务的官员)的潘芘。潘岳是他们的独子,很小的时候,便显出与众不同,聪慧机敏,相貌奇骏,被乡人称之为“奇童”。父亲以他为骄傲,常常夸耀于众人面前;母亲视她为掌上明珠,但不溺爱。她觉得儿子越是英俊聪慧,越应严加约束。从他刚刚懂事起,母亲便教育他安身立命之道。她对儿子说:“一个人要想安身,最重要的是正直无邪。而要正直无邪,则要无私,而无私的根本在于寡欲。人的欲望有许多种,凡是为私的欲望都应克制。人们常说‘欲壑难填’,你要能够做到‘欲壑易满’就好了。”当时的潘岳听了,还常常笑着点头,母亲很高兴。

潘岳长大了,成了远近闻名的美男子,而且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再加上家世显赫,衣食富足,竟成了女孩子们的偶像。他学而有术,但贪图享乐,吃喝打扮,游手好闲。经常到洛阳城外观赏游荡。每逢这时,便有许多女孩子追逐左右,有的往他的马车上投掷花朵,有的投掷水果。遇到投掷的人多了,则可“满载而归”。母亲见他如此放荡无羁,十分不满和忧虑。便劝导他说:“你很有才华,相貌也好。但这不应当是你有恃无恐的资本,而应当用你的才华去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人的丑俊,与品德毫无关联。古代的丑女钟离春,是齐宣王治国的得力助手;另一个丑女孟光,非大名鼎鼎的梁鸿不嫁。即嫁,便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梁鸿为官直言政事,获罪被贬,她能做到‘妇道安贫,不汲汲于荣乐’。你是个堂堂男儿,却以自己的相貌好,而与那些轻浮女孩相互挑逗;以自家富庶而不知节俭,养成了纨绔之气,这是非常危险的,你必须尽快改正。”说完,令儿子做出承诺。

潘岳畏惧母亲的严厉,便答应听从母亲教导,决心改正。

以潘岳的家世和才学,被“察举”为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因他有“纨绔子弟”的恶名,很长时间不得重用,因此他郁郁寡欢。这时母亲又来劝慰他:“朝廷重用不重用不要紧,只要你肯纠正自己的缺点,不再沉湎于浮华奢侈,正直做人就是了。”

这个自幼以聪明貌美而名扬远近的人,想法总是与母亲背道而驰。为了争得朝廷的重用,便献媚晋武帝司马炎。一次,晋武帝要去乡野“躬耕籍田”,亲自尝尝农夫扶犁播种的滋味。他知道此事以后,觉得取悦于皇上的机会来了,便铆足了劲头儿“作赋美其事”,赋中极尽他的文学能事,把晋武帝一次下乡劳作的情景,描绘的生动感人,美好无比。晋武帝见了很高兴,可并没有立即提拔他。但总算对他有了个好印象。

公元292年晋武帝逝世,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这位惠帝,智商偏低,昏聩无能,册立丑婆娘贾南风为皇后。贾南风相貌丑陋倒也不能怪她,但权欲太强,心肠太狠。为了揽权,她用尽了阴谋权术,是导致西晋“八王之乱”始作俑者。惠帝即位后,由他的外祖父杨骏辅政。早在晋武帝时,杨骏已经是权倾天下的朝廷重臣,辅佐外孙执政后,在用人上公开主张“高选吏佐”,选拔有才能的人入朝为官,共同辅政。实际上,也是心怀叵测,旨在拉拢亲信,结党营私,与贾南风抗衡。当时,潘岳便是他看中的人选。先以文学高手委以河阳(今河南孟州西)县令。潘岳觉得自己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在河阳县令的位子上,还真的干了些事,政务上兴革利弊,受到了官民的一些好评。不久,便得到提拔,到朝中任职,后官至廷尉。这廷尉是主管刑狱的高官,权力很大。用现在的话说,是有“生杀予夺”大权的人。他的母亲见儿子那踌躇满志的样子,很替他担忧。便告诫他说:“你的官职已是名列九卿,大权在握了,但切不可‘得志猖狂’。要谨慎为官,正直做人。不可以枉法冤狱,不可结交小人。在仕途上不可无止境的追求,该‘止步就止步’,适可而止。更不能为了高攀官阶,做那些为人所不齿的事情。”但这时的潘岳,自觉羽翼丰满,对于母亲的教诲,只当耳旁风了。

他做了太傅杨骏府上的主薄后,深得杨骏器重,皇后贾南风与杨骏势不两立,于公元291年暗中勾结唆使楚王司马玮,以“专权”罪名杀死了杨骏。潘岳被人搭救,免于死难。但主薄是当不成了,便回乡为民。在居于乡间时,曾做《闲居赋》,发泄不满。

但潘岳毕竟是知名度很高的文人和美男子,不久又被任命为长安县令。他自然高兴,乘兴做《西征赋》,描写了他此次赴任的情景。后又调他回朝廷做官,因母病,未能赴任,回家侍奉母亲。他弃官侍母的事情,还上了“二十四孝图”,传为美谈。其实,直到这时,母亲仍在谆谆教诲他“要知足常乐”和“退求已而自省”。他在侍奉母病的日子里,也曾感受到“天伦之乐”,一再向母亲表示,要按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检点自己。但没过多久,他的“性轻浮,趋时利”的本性又复苏了。结交西晋巨富石崇等人,一同向当时的奸相贾謐献媚邀宠。贾謐是恶后贾南风的亲侄子,与姑母狼狈为奸,作恶多端,为朝野所痛恨。

很快,潘岳、石崇等与贾謐结成私党。世人称他们为“二十四友”。潘岳和石崇对贾謐言听计从,顶礼膜拜。凡遇贾謐乘车外出,他们两人都要对远去的车骑“望尘而拜”。人们看了,莫不掩鼻而笑。潘岳因“溜须拍马”技高一筹,竟在“二十四友”中名居第一。他的母亲知道了这些以后,非常生气。责骂他:“追逐名利,贪图奢华,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楚王司马玮依贾南风唆使,杀了太傅杨骏以后,并没有得到贾氏权力集团的重用,竟让汝南王司马亮辅政。这无疑会挑起司马氏诸王的不和,给“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贾谧专权达十年之久。在这十年中,潘岳因紧紧依附贾门势力,官阶一路攀升,仕途几达顶峰。他个人“春风得意马蹄疾”,而老母却忧心忡忡。只要见到了他,便要重复她的“止步之道”和“知足常乐”的旧论。

到了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率兵攻入洛阳,贾南风及其侄子贾謐被杀,潘岳和石崇等人,因为是“二十四友”的领衔人物,特别是潘岳,曾奉贾南风之旨,拟诏“废除太子”愍怀,引起了“天下咸怒”。所以,他和石崇同时锒铛入狱,只待问斩。

受到潘岳株连的还有他的子女、堂兄弟、侄儿等。他年高八秩的老母也被关进大牢。

临行前,潘岳才真正“自省吾身”,流着眼泪跪对母亲说:“自我懂事起,母亲便教导我要正直无私的做人,知足常乐,不可贪图奢华富贵。在仕途上要知‘止步之道’,不可攀高附贵。更不可结党营私。可我没按母训去做,最后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自己死于政治斗争的漩涡,还连累了这么多家族和母亲。我死有余辜,实在愧对你老人家。”说完,泪如雨下。母亲抚摸着他的头说:“儿子,你到底知道悔过了,虽然死难临头,我仍为此欣慰。如果真有来世。希望你记取此生教训,做个好人。”说完,扭头对侄孙们说:“孩子们,你们是无辜的,遭此劫难,我有责任。是我教子失败,导致三族被诛。我已年迈,死不足惜,只是没有颜面去见九泉之下的潘氏祖先。我先去了。”说着,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了持刀而立、一脸杀气的刽子手。低下头、闭了眼,引颈受刑。人们看到,连向她举刀的刽子手都有些迟疑,而这位弱不禁风的老妇人,却镇定自若。鲜血染红了她的满头白发。围观的人无不感叹。一个老者说:“许多贤母教子成名,她却训子被戮,是个失败的母亲。但人们应该记住她,她同样是一位贤德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