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46

第46章 能诗善辩的才女谢道韫

《红楼梦》第五回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写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四句判词无疑是对金陵十二钗不同命运的总结。其中的“堪怜咏絮才”,肯定隐喻着十二位女子中的诗才。其实这句典故中的主人公,却是距离金陵才女大约一千三、四百年——东晋末年的才女谢道韫。

谢道韫,约生于公元309年。在东晋,谢、王两大家族均为举足轻重的世族大家。她的父亲谢奕曾为安西将军,叔父谢安是著名诗人、杰出政治家、朝廷重臣,曾任吏部尚书。因领兵八万而战胜前秦王苻坚的近百万进犯大军,而名扬四海,史书称其为一代名将。而谢道韫长大以后,又以才识过人、风韵高迈嫁给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她一个人横跨王、谢两大世族,其境遇之不同一般可以想象。

谢道韫,名韫之,道愠乃是她的字。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她不仅出身于礼乐诗书之家、高贵簪缨之族,且天赋聪慧、更具辩才。十多岁的时候就表现了非同一般的聪明睿智,一年冬天,她的叔父谢安与儿女子侄相聚于自己的书房,谈论诗文。室内气氛和谐、温暖如春,外面却飞飞扬扬飘着大雪。谢安望着窗外大雪纷飞、气象萧杀的景象,遂生感慨。他是个满腹书香翰墨的文人,便以文人的习性对诸弟子说:“你们都读了不少诗文典籍,也经常诌些词章诗句,现在我考考你们,看谁的文采最为精深。现在,外面正大雪纷纷,怎么样形容它更为贴切?”谢家的诸子弟个个满腹文采,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面对这样的问题似乎都是“胸有成竹”。谢道韫的堂弟谢朗较之其他兄弟文思更为敏捷,便轻松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这回答一般说也过得去。雪是洁白的,而盐也别无杂色,雪纷纷飘落,把盐撒向空中也可以出现类似景象。谢安听了没说什么,倒是谢道韫轻轻摇了摇头,微微一笑说:“朗弟的文思快捷,令我辈莫及。但用撒盐形容飘雪,似乎﹍﹍”,“似乎什么?我的才女姐姐不要太挑剔了吧。”其实,谢安对侄子的比拟也不满意,所以当他听了谢道韫要做别样的形容时,暗自笑了。他深信道愠的才华绝对在诸兄弟之上,便鼓舞说:“好,道愠是我们谢家的奇才,她的诗句常常有艳压群芳之能。大家还是认真听听她的吧。”

“未若柳絮因风起”。

“好!用柳絮因风起比喻纷飞的大雪,不仅确切、形象,而且别有意境。以春景喻冬貌,给了严冬以生气,实在是妙。人们不是常说嘛,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说,这形容太好了。”

众人听了谢安的话,都热烈地说:“妙喻,妙喻;绝句,绝句。”这众人也包括谢朗。他们没有说错,从此谢道韫便得到了“咏絮才”之美称。

谢安见大家一致称赞谢道韫,十分欣喜。他不由得回忆起谢道韫还是个少女时,他曾问她:“毛诗(古文诗学、西汉毛亨所创)何句最佳?”

她爽快答道:“吉甫(指周朝贤臣尹吉甫)做颂,穆如清风;仲山甫(周宣王的卿士,尹吉甫在《丞相诗》中赞美了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听了大惊。他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对这种比较艰深的古文学派,竟也如此熟稔,实在难得。便夸奖她有“雅人深致”。

谢道韫著有文集三卷,其中有诗、赋、诔、颂等,但大都散失,流传下来的仅有两首诗:一为《登山吟》(《诗纪》易为《登山》),全文是: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另一首是,《拟嵇中散咏松》,全诗是: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神话人物,能飞腾)。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摇。

两首诗一吟高山,一咏青松。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她浮想联翩。其意境之豪迈,思绪之细腻,笔调之老到,实为一般女诗人所不及。有人赞美她的诗风“清心玄旨,姿才秀远”不亏不盈,恰到妙处。

谢道韫的聪慧机敏还表现在她临急不乱,应变从容。有一次,她的小叔子王献之与友人辨论诗文,一时理短词穷,甚为窘迫。恰好被她这位嫂嫂听到了,立即命使女告诉王献之,她愿代为解围。当她端坐在青绫帷幕后,侃侃而谈时,在座客人都屏息聆听。她紧扣主题、引经据典、言辞犀利、道理深邃。大家听了莫不叹服。当场就有人称颂她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便”的勇敢刚毅精神。

除了能诗善辩,谢道韫的书法也极具特色。唐人张怀瓘曾在《书断》中说她的书法“为其舅(指王羲之)所重”。这是很难得的事情。王家是书法世家。而王羲之又有“书圣”之称,能得到他的重视,足见其长了。

但谢道韫和古代其他才女一样,出身显贵,与王凝之又是一桩琴瑟和谐的美满婚姻。但命运多舛,屡遭不幸,她与王凝之婚后所生四子一女,均丧身于农民起义军领袖孙恩之手。隆安三年(399),王凝之也死于孙恩的战乱中。一位多才多情的母亲,遭此厄运,其悲伤可以想见。在《登山吟》中,她慨然写道:“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面对巍峨的高山,她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无能,多次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别无他法,只有望山而叹。但女诗人并没有就此颓废、而是继续写道:“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她愿意置身于山川天宇之间,享受天年。将自己历经坎坷的生命,融化于大自然的美轮美奂之中。这是多么不同凡响的生死观。

宋代诗人蒲寿窚曾赞美谢道韫说:“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秀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这说明谢道韫的锦心秀口,别人是学不来的,要学也只能落得个“东施效颦”和“画虎类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