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76

第76章 抗金女侠梁红玉(1)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女人受着重重压迫和条条禁锢,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其困难要比男人多上十倍百倍。但女人天赋性韧,具有外柔内刚、百折不挠之优。她们如同石缝中长出的小草,尽管左右挤压,但仍可茁壮成势。所以在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出类拔萃的成名女人挤进了史册,名垂千古。其中或为贤能辅国的皇帝之后、或为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以及侠肝义胆敢为国死的志士仁人。本文的主人公则是一位史籍少见的民族女英雄、横刀立马的抗金女侠。

英雄是少而精的杰出者,而女英雄则更应视为人群中之凤毛麟角了。中国这么悠长的历史,能为广大民众熟知文武兼长的女英雄,也只有抗金的的梁红玉、抗清的秦良玉、领导农民起义的王聪儿和抗倭的壮族女瓦氏夫人等寥寥数人而已。这也就是笔者再叙写本文之前,之所以多费一番口舌的缘故,她们实在难能可贵。

梁红玉,生卒年月史无记载。从她伴夫奋力抗金,为保大宋立下的卓越功勋和后来跟随丈夫回到故乡楚州(今江苏淮安),与众军士一起在废墟上建立军府,亲自用荆条韦草编织成片,为属下建造房屋、奖励农工等事迹来看,她当生于公元1100年左右,到靖康元年,徽、钦二宗被金兵俘掠、北宋遭到了丧主之灾、朝廷覆灭、庶民不知所以的时候,大约只有二十五六岁、恰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之年的她,已经是一位满腹文采、英姿勃发、骑射娴熟的不凡女子了。

她本为楚州人,刚出生时,家庭也很美满,父亲是宋朝的一位戍边武官,常年离乡背井,家人虽与同往,但因他公务繁忙,一家人总是离多聚少。梁红玉与父亲很少亲昵,但接受了他的遗传基因,生来聪明伶俐,悟性极好。自幼能歌善舞,特别喜欢舞剑蹈刀。当时她虽年幼,但一招一式都令行家称道。她的父亲自然非常喜爱这个“生得女儿貌,怀有男儿魂”的宝贝闺女。在她十多岁时,父亲在与入侵敌人的战斗中不幸牺牲,母亲也因忧郁成疾很快离世,只剩下一个未及及笄之年的幼女,其困境不难想象。但梁红玉是个早熟的孩子,当时,在她稚嫩的胸膛里除了失去双亲的悲痛,还装满了爱国热忱和学兵习武、以身报国的远大志向。从此,她以一个不被人重视的风尘女孩,过上了随波逐流、居无定所的游走生活。几年以后,她流落到北方中原。当时的中原已被女真族的金国一步一步的蚕食,大片领土沦丧。亡国失地的百姓,生活无着,还经常遭到杀戮之灾,苦苦挣扎在兵荒马乱、贫病交加的苦难之中。倍遭艰辛的梁红玉,目睹了这些情况,除了悲愤,杀敌报国的愿望更加强烈,欲挽大厦于即倒,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她很清楚,自己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却缺救国之能。为此,她昼夜苦读,钻研兵法韬略,以她的刻苦和智慧,很快学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兵法要领,她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了。正当她踌躇满志、蓄意待发而又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上好的机会来了,这个机会成全了她的大志,改变了她的人生,也为中国的英雄史篇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梁红玉穿戴着男儿衣帽,身背很为讲究的剑囊,昂首阔步,走在韩世忠辖区的一个小镇上。当时韩世忠只是个军中裨将(将官中的副职),但已以抗金名将令朝野闻名。两人相遇时,正值韩世忠在教训一个犯了小错的士卒,那口吻既严肃又诚恳,很像一位兄长在规劝幼弟或是一位慈父在教导爱子,这就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她上下打量了这位长官的长相,只见他身材挺拔,肩宽腰圆,两道浓眉下面,闪动着一双黑亮深邃的眼睛,是个难得的美男子、英雄相。他的一脸成熟告诉她,他的年龄应长于她十一二岁,当时该有三十六七岁了。自古以来,年轻女人都爱慕成熟男人,更何况她已知道现在距她只有咫尺之遥的人,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抗金将军。她没有更多的思考,便爱上了他。在风尘乱世里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她,已经没有深闺秀女的矜持和温文尔雅,剩下的只有坦诚直率了。于是,她快步上前,面对她心仪的人深深一拜,说道:“请将军息怒,这名士兵只犯了一点小错,无需将军过多训导了。”

韩世忠没有想到,在这人来人往的街巷之中,会有人关注他们的行伍之事,更不会有人出口相劝,便抬头与说话人对视,只见面前这位全身男装,身背剑囊的人竟是一位娉娉婷婷、面目姣好、两道秀眉、一脸英气的青年女流,他不免有些尴尬,口齿不很流利地说道:“谢谢女公子的关照,此乃我行伍之内的事,无需路人过问。”说后句话时,他的口气有些生硬了。在梁红玉眼里,他喜也罢、嗔也罢,都很惹人喜欢,于是调皮地说道:“是啊,大将军乃带兵征战之人,脑子里只有厮杀流血,提个人头当球玩,哪有心思与一个浪迹江湖的卑贱女人对话呢。”说完,一脸的得意和不在乎。韩世忠虽然经多见广,但像她这样的女孩还从未搭过话,好奇心驱使他不肯就此罢休,便进一步打量她。这个女孩既不像乡野村姑,也不像娇生惯养的大家闺秀,倒很像一个有胆有识的女侠。想到这儿,他一时来了兴致,便趋前一步,以很恭顺的样子说:“女公子,言之差矣,我虽为军人,但并不以征战杀人为乐,我只希望用我大宋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慑敌人,使其不敢轻易冒犯中原,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生活。军人向来是以武制武、以战息战的,你相信我的话吗?”

梁红玉见韩世忠也是一位具有儒雅风度的将领,又听了他这番颇具哲理的话,心中更加爱慕,便扬头微笑说:“将军,我很赞赏你的以武制武,以战息战的理论。请问你麾下有女兵吗,没有也不要紧,我愿意投靠到你的行伍中为国效力,学习古之花木兰‘军中十二载,无人识我女儿身’。”韩世忠被她的直率和热情所感动,而在这种感动中已经包含了许多内容,其中不乏对她的佩服和倾慕。

两人在军帐中,又促膝谈了许多国之危难和军中要事,越谈越投机,以后竟至难以割舍分离。军旅中也有好事之人,便从中撮合两人尽快结婚。就这样,他们在军中结为伉俪,成了恩爱夫妻。

婚后,梁红玉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把自己多年积蓄的资财和金银细软全都给了韩世忠,让他添补军供之不足。跟随他南征北战,除了照顾他的生后,还是他的得力参谋。由于韩世忠治军严格,他的部队战斗力强、纪律严明,加上他自己英勇善战、身先士卒,他的下属都非常拥护他,一呼百应,几乎每战必胜。后来,他官至总兵大元帅,成了一位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

就在韩世忠新婚不久,夫妇两人镇守两狼关(山西境内)时,韩世忠和长子率兵去救援被金兵围困的潞安州守将陆登时,也陷入重围,进退不能;而这时自己守城把关的梁红玉,情况也很危急,但她镇定自若,指挥得当,自己横刀立马,率众迎战。临战前,她把刚刚出生的儿子交给了乳母,嘱说:“我如果战死,你就把他视为亲生,长大成人以后,教他为国杀敌。”

金兵元帅金兀术惧怕梁红玉的刚毅性格和作战本领,不愿应战,便以放回她的丈夫儿子并封官拜将为条件,劝她放弃攻战。梁红玉听了,几声冷笑以后,以猛烈的攻势做了回应,充分表现了她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忠勇双全的高贵品质。

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犯,攻陷了宋都汴梁(今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南宋政权更为软弱,由于投降派占领了上风,多方打击抗金将领,战争一再失利,金兵步步紧逼。公元1129年赵构逃到杭州,苟且偷安。可负责护卫杭州的将领苗傅等发动了兵变,逼赵构退位,让他三岁的儿子赵旉称帝,太后垂帘听政。这样,他们就可以欺凌幼帝、太后,达到掌控皇权的目的。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均分赴前线作战,但苗傅等害怕韩世忠的忠勇,便把梁红玉和她三岁的儿子作为人质,关押军中,要她说服韩世忠搬兵归附,并许以一些优厚条件。梁红玉自知硬抗不得,便假意答应,并要求面见太后,并说与太后共同劝说诸位主战将领,不再坚持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