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艺术大全集
2397900000007

第7章 知道说话的礼节(2)

小强是个聪明人,人也长得帅气,可无论在单位还是在街坊邻居的眼里,都是个不受欢迎的主儿。原因就是他满嘴脏话,动不动就开口大骂。

上班时候看到同事,他嬉皮笑脸地拨弄一下人家的头发:“这就是你说的新发型?什么玩意啊,狗爪子刨过似的。”同事一听心里很不高兴。

早上和女朋友一起吃饭,点的小笼包,他边吃边说:“就这么点儿,只配塞屁眼!”周围的人都皱起眉头,女友红了脸,很是生气,撇下他自己走了,这以后他们就分手了。

许久未见的同学聚会,他喝了一口茶,烫得跳了起来,嘴里还叫:“我靠,这么烫,猪都受不了啊。”老同学听后感觉心里很不舒服。

小强总说粗口,不仅是粗俗,有失教养的表现,更是严重影响了他的人际关系。怎么会有人喜欢跟粗口不断的人交往呢?

粗话、脏话等不礼貌的语言,是语言中的垃圾,必须坚决清除。讲脏话,说臭话,向来为正常社交场合所禁忌。因为它与正常的语言表述不一样,往往涉及人的秘密器官或是将与其他动物联系起来,并且有暴力粗俗的倾向。

那么,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彬彬有礼,谈吐风雅呢?

1.态度诚恳、亲切

说话是表达意愿感情的工具,所以,说话时的神态、表情都很重要。例如,当你向别人表示祝贺时,如果嘴上说得十分打动人心,而表情却是面无表情的,那对方一定认为你只是在恭维而已。所以,说话必须做到态度诚恳和亲切,这样便会让对方感觉表里如一。

2.用语谦逊、文雅

使用称呼语“先生”“小姐”“您”等,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不新鲜”“有异味”代替“发霉”“发臭”。如果你在一位陌生人家里吃饭需要去厕所时,则应委婉地说:“我可以使用这里的洗手间吗?”或者说:“请问,哪里有洗手间?”等。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最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

3.声音大小要适当,语调应平和沉稳

在讲普通话,甚至是方言外语时,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以对方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说话;语调要平稳,尽量不用或少用语气词,这样对方会感觉到更加自然平和。

总而言之,语言文明虽然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加学习,增强修养,进一步弘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桥梁,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号。语言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文化素养的反映。

说话不可没把门

传说,有一次司马昭和阮籍一起上早朝,忽然有位官员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我母亲!”放荡不羁的阮籍随口便说:“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

话音刚落,文武百官们议论纷纷,认为他“缺乏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误,忙解释说:“我刚才的意思是说,禽兽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一席话,竟使众人无可辩驳,也使阮籍避免了杀身之祸,保住了性命。

从中可见,阮籍言语失误后,幸亏使用了一个比喻更换了题旨,才随机应变免了杀身之祸。

为了使自己说话时把握好“分寸”,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外,还必须注意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所说话,都有自己的特殊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人们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合适了,这样不仅没有分寸,还很没有礼貌。

说话时要注意尽量客观。这里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断,信口雌黄,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弄糟。当然,客观地反映实际,要根据场合和对象调整表达方式。

说话时需要表现出善意。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说话时就会变得更礼貌。

有些话题谈论也要分时间和地点。要想成为成功的社交高手,必须要了解以下谈话时的禁忌:

1.关于自身的健康

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没有人会对别人的健康检查或疾病感兴趣。

2.关于他人的健康

有严重疾病的人,如癌症、动脉硬化、关节炎等,通常不希望自己成为谈话的焦点。不要在遇到病中友人的时候闷闷不乐,如果他回来工作,应像在平常一样待他,切忌提及他所患疾病。

3.敏感的话题

除非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论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党派等,避免使双方陷入僵持对立的尴尬局面。

4.物品的价格

一个人的话题若老是围绕着“这值多少钱”“那值多少钱”,会令人觉得他是个庸俗世故的人。一个人的东西值多少钱不关乎他人。

5.痛苦的遭遇

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伤害,例如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需表现出同情并听他倾诉,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停追问。与刚刚遭遇到不幸的人谈话,你最好是让他尽自抒发。但如果不幸的主角是你自己时,就应避免谈论个人的不幸话题,因为这将使人左右为难——别人不知道该如何表示同情,还是只要说一句“真遗憾”,然后按部就班说公事。

6.不合时宜的话题

那些会使人在心里想“又来了”的话题并不是理想的谈论内容。

7.说话的场合

比如黄色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常说黄色笑话的主管会被认为是缺乏自信与能力的人,仅以此来哗众取宠,引起别人注意。

8.道听途说

工作中常有很多机会可以散布对他人前途不利的谣言,当你开始谈论这些话题之前请先思考:无论是“添油加醋”还是可能真实的内容,这种行为都是不道德的,损人不利己的。

为了结束无聊的话题,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话题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我们在说话交际时,难免会有言语失误。虽然有时会有某些原因,但它无疑会造成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的状况,甚至会影响到个人形象。

切忌滥用口头禅

口头禅是一个人经常说的话,几乎人人都有口头禅,语言学家说:“口头禅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习惯。”习惯是平常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口头禅一旦形成,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在说话交际中。口头禅容易把你捆绑住,以致无论你想说什么,也不管是否合适,它都会脱口而出。这毛病是很特别的,可能自己平时一点也不觉得,要问一问我们的朋友们,因为他们比较了解我们的口头禅。

有个能干的年轻人叫楚非,他有一句口头禅“没问题”,几乎他说的每句话都会有这三个字。殊不知,这三个字却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有一次,上司让他负责有难度的工作,他跟往常一样,不假思索地来了一句“没问题”,领导欣喜不已,连连夸他“有胆识、有魄力”。可是,楚非接到工作后心里却叫苦不迭。结果,他没能完成那个工作,影响了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上级在公司大会上点名批评了他,楚非深感难以在公司再待下去,无奈之下只有辞职。

苦思冥想后,楚非才发现,他的“没问题”那句口头禅本身就“有问题”。

还未清楚所接受的工作,就“很痛快”地来个“没问题”的口头禅,实际上就是对布置任务者的一种口头应付。把“没问题”说得过早的人一般都是不沉稳的人,这些人一旦遇上了问题就会手忙脚乱、六神无主,只会把事情弄得很糟糕。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口头禅非常讨人嫌。比如开口便以国骂作口头禅的人,或者张口闭口“说句老实话”“想当年”“老子我”,让人觉得粗俗、无教养;再比如总把“真没劲”“真可恶”“真讨厌”这些不讨人喜欢的口头禅挂在嘴边的人,实在是形象大损。还有喜欢许诺的口头禅,逢人便说“有事找我”“搞定”之类,都有可能既误人又误事。当然,口头禅也有讨人喜欢的,比如较为礼貌的“对不起”“我试试看”“有请”等,不仅表现出一个人的文明素质,而且还会讨人喜欢。

不讨人喜欢的口头禅有碍人际交往,要想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在铸就自己相应的语言能力的同时,说好口头禅这一环也是不容小看的。不能让这类口头禅成为毛病,必须要努力改正。我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说话时从容不迫

言语交际时尽量语速慢些,养成从容不迫地思维和说话的习惯,一句一句想,一句一句说。这样做很有助于克服口头禅,待口头禅“被消灭”后,可以按照不同的实际情况调整语速。

2.准备好说话内容

出现口头禅的原因之一,是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讲了上句,忘了下句。如果事先自己练习几遍,对内容、措辞十分熟悉,在讲话时就会逐步地告别口头禅。

3.规范自己的语言

广播员、演员的语言,一般都较规范,没有口头禅。因此平时听广播、看电影时,可边听边轻声跟着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口语则会更加规范。

4.朗读规范语言

大声朗读老舍、叶圣陶等语言大师的作品,有利于把自己原来不规范的语言变得规范化。

长期用以上方法训练,进行强化练习,烦人的口头禅便会远离你。

一般来说,口头禅有两类,一类是职业用语经过缩略而俗成的惯用词,另一类则完全属于社会流行用语。职业惯用语用于职场中,只要对话者双方能明白理解,则无大碍,但若是谈话双方非同一职业,职业惯用语不能作为口头禅。

说话语气需讲究

说话是人际交往、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所表达的意义是通过人们对其发音器官有目的的控制和使用而表现出来的。这种控制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对象便是说话的声音和语气。

按照语音学原理和人们说话时用声用气的心理状态及规律,一般来说说话的语气有以下几种类型:

1.和声细气

和声细气犹如潺潺流水和温和的阳光,由人心底流出,轻松自然,和蔼亲切,不紧不慢,能给听者以舒服、安逸、细腻、亲切、友好、温馨的感觉。人们在请求、询问、安慰、表达意见时常使用这种声气。它可以弘扬男士的文雅风度和女士的阴柔之美,尤其是在抒发情感时,表现出更加有魅力。

2.轻声小气

轻声小气表现出说话者的小心谨慎,崇仰恭敬之情。在和别人交谈时,使用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紧密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时,它还能避免一些可能的麻烦。显然,用它来公开坚持意见、反驳别人、维护正义和尊严或是加强语气是不适宜的。

3.嗲声嗲气

嗲声嗲气一般是女子或儿童对宠爱者说话时的语气,不仅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娇滴滴的秀气,更能博得和激发宠爱者的爱心和感情。可见,嗲声嗲气也是生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语气。

4.大声吼气

铁人王进喜曾经说过:“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可见,大声吼气可以表现说话者的英勇精神、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此外,它还可以表现威胁、责备、愤怒、宣泄等情感,并且具有加强效果的影响力。

5.高声大气

高声大气可以表现强调、号召、鼓动、激动的心情。它表现出说话者的激情和粗犷豪放的气度。虽然它和大声吼气都属于高音频和高调值,但是,它和大声吼气却有所不同,高声大气主要用来表现极其激动欢乐的情绪。

6.粗声粗气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不开心的事。于是,粗声粗气地说它一通便成了一种自我排忧解愁的好方法。不过,听者往往把粗声粗气与责备、反驳、训斥、顶撞、反感、埋怨等内涵联系在一起。因而在使用粗声粗气时要倍加注意。

7.恶声恶气

生活交际中,难免会碰到令人讨厌的人和事。用恶声恶气来鞭挞这些丑恶的人或事,可以起到警告、怒斥、敌视、憎恶、蔑视、阻止等作用。除此之外,恶声恶气也可以用来宣泄愤怒不满的情绪。

8.冷声冷气

说话者习惯用冷声冷气来表现出不使用恶声恶气表达的情绪。于是,冷声冷气便可代替恶声恶气,而成为说话者的一种“冷战”的方法。它除了可以间接地表示恶声恶气所表示的情绪,还可以表示厌恶、讥讽、挖苦、不愿意、不同意等意思。

9.怪声怪气

怪声怪气表现出对人或事的憎恶和讨厌之情。因而,这种声和气通常带有贬义。不过,在有些场合下,故意模仿自己所憎恶或讨厌的人的怪声怪气,倒能表现说话者蔑视、憎恶等意思,起到挖苦、嘲讽等作用。

10.低声下气

它原是指说话者在对有身份、有地位、有某种较高的背景或自己所敬重的人说话时,为了表示尊敬所采用的一种特有的声和气。不过,人们现在常把它看做是献媚和不争气的表现。

11.唉声叹气

人生并不是都充满彩虹,难免也会有阴霾。人们不时会遇到一些忧心苦闷、不快或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借用唉声叹气可以宣泄说话者的内心苦闷或表示因自己无能为力而感到抱歉、忏悔和内疚。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某些背景特殊的人唉声叹气的话,也会产生独特的意味和风味。

12.怨声怨气

在碰到不满,不快或不公正的人和事时,用这种声和气可以表现说话者埋怨、哀怨、不满、不快等情绪。从某种角度来说,怨声怨气也可以宣泄内心不满,或进行自我慰藉。

13.有声无气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表现说话者让听者只闻其声,不觉其气。这种有声无气的说话方式表明说话者无精打采、意志消沉、心烦意乱、没有兴趣、慑于某种权势或体力不支,人们通常所说的“有气无声”也是属于这一类。

14.吞声忍气

吞声忍气是一种有意识的吞音现象。它通常表现说话者内疚、恐惧、惭愧、遗憾、无奈、懦弱等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人们通常所说的“有气无声”也是属于这一类。

15.屏声静气

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说话者无意识地暂时停止住声和气,或者有意识地停止住声和气,这样常常能产生某种设想的说话效果。常见的情况有吸引与被吸引、崇敬之情的表达等。

16.泣声悲气

当说话者感到悲愤、苍凉、伤心时,说起话来便会伴有一种无意识的泣声悲气。善于表演的人能借此表现极度的悲伤,以唤起听者的怜悯和同情。气多于声是泣声悲气的特点。

17.破声破气

我国歌坛曾经刮过一阵西北风。这种“西北风”的演唱特点就是歌唱演员以破声破气来表现西北人乃至一些普通人的那种特有的粗犷、豪放、热情、奔放、坚毅的品质和性格特征。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声和气表达不同的情感,因此,我们说话时,不仅要注重遣字用词,更要选用好恰当的声和气。否则,再美的词语也会失去其效果,并很有可能引起听者的怀疑、妒忌、不满、反驳、敌视、唾弃和嘲笑。总而言之,我们在使用声和气的时候,可以参照以下几个要求:

1.贴切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