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唐文青
2411900000012

第12章 《蜀道难》

——这个小伙不是人

大落之后的大起,必然是春风得意。李白草草安排好了家中事务,将众多事情一股脑儿交给妻子鲁地某氏打理。自己留下一首快意诗篇《南陵别儿童入京》,直往长安去了。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里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典故。西汉时期,有个穷困的儒生叫朱买臣,是吴地(江苏一带)人。为了躲避七国之乱的战火,逃到了会稽(今建德)。他与妻子生活困苦,每天砍柴卖柴维持生计。而朱买臣这个人比较好学,每天砍柴的时候,嘴里还背诵着文章,有时候还自言自语思考儒学的奥义。

妻子觉得他这样很丢人,因为街坊四邻都笑话他们。当时的吴越地区可是标准的老少边穷,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都不高,干活背书这种新鲜事那必然是被当作笑话一样传送。

一晃眼,朱买臣也四十多岁了,依然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而他醉心学术研究的心态依然不变。妻子受不了了,提出离婚。朱买臣极力挽留:你别看我现在很穷,知识改变命运,我觉得我五十岁的时候应该能够富贵。你跟我二十年了,为什么不再忍几年呢?到时候我一定好好报答你!

妻子去意已决,说:你这样的矮穷矬最后只会饿死在山沟里,还富贵,做梦去吧!

朱买臣只好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两人就这样不欢而散。没多久,女方就再婚了,朱买臣依旧过着一边砍柴一边治学的生活。有一次,他背着柴火经过一块墓地,遇见了前妻和她的丈夫。当时的朱买臣狼狈不堪、饥寒交迫,简直像个乞丐。前妻夫妇于心不忍,还请他吃了一顿饭。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一点都不假。可能是在前妻那儿受了打击,朱买臣托关系在会稽郡政府里做了一名衙役。年底,朱买臣跟随会稽郡的统计人员押送会稽郡的工作汇报到京城。也是天意,到了京城,由于各项事务实在是多,会稽郡的汇报会被排在后面。当时会稽郡又是贫困郡,没多久,统计人员和押送人员的公款就用完了。迫于无奈,只好找到在京城为官的中大夫(相当于内阁议员)严助帮忙,因为他是会稽郡人。

谁能想到,严助和朱买臣一见如故,严助二话不说将朱买臣推荐给汉武帝。汉武帝召见朱买臣,也被朱买臣的学识与见地折服,当即任命他为中大夫。之后,朱买臣一再升迁,成为了封疆大吏,会稽郡守。上任的时候,会稽当地的二把手为了迎接他,特地组织百姓修整道路(老少边穷,没办法)。朱买臣到了那儿以后,却发现修路的工程队里,有他的前妻和前妻的现任丈夫。朱买臣心中很是感慨,让车队带上他们两人,接到自己的郡守府中居住,为他们提供饮食。没多久,他的前妻懊悔不已,上吊自尽了。

而李白不仅用了这个典故,还在后面说“余亦辞家西入秦”,分明带有对前任刘氏的嘲讽。似乎已经熬到头了,李白一路飞奔,据说仅仅十余天就到了长安。任城到长安,将近八百公里,走水路还是逆行!在那个时代,李白可以算得上是飞速了。

到了长安,旧事历历在目,当年的好友陆调等人已经不知去了何方,跟他斗殴的五陵少年这时也步入了中年。举目无亲的李白独自住在旅店里等待着最后的引荐,百无聊赖之际,他来到了当时长安著名的道馆紫极宫去游览。

很多人受西游记和唐玄奘法师事迹的误导,觉得唐朝最盛行的是佛教。实际上,在整个唐代,道教才是具有毫无争议的国教地位的。只不过因为佛教当时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各个宗派非常团结,所以能够发展壮大。至于道教成为国教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太上老君他姓李,所以唐朝皇室自然而然地宣布,咱是太上老君的子孙!所以太上老君在唐代还有个称呼——圣祖玄元皇帝!至于玄奘法师的西游……其实他是偷渡到印度的……

话题扯远了。李白在紫极宫里,遇上了一个老人,贺知章。我们也不晓得这两人是怎么认识对方的,反正最后他们知道,“哦,你是李白”“哦,你是贺老前辈”。

贺知章很早就听说过李白的名字,就问李白可有什么作品带在身上。李白随手拿给他一首旧作,《蜀道难》。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李白的新作。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贺知章也是名动京国的大手笔,诗坛的老前辈(比李白大四十岁),玄宗皇帝面前的红人,长期担任秘书监(皇家图书馆馆长)。可以想象,是见过大世面的,皇家图书馆的藏书也是任他翻看,古今中外的诗作他看得那叫一个多。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大人物,给还是布衣之身的李白那么高的一个评价。

你……你……你简直不是人!你……

……

你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啊!小伙子,你这么会写诗,你家里人知道吗?

贺知章高兴坏了,也顾不得紫极宫是道士清修之地,嚷着要请李白去喝酒。一说到酒,李白还能不从命吗?

两人一路走到长安最最高档的酒馆,可是,极其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两人都没带钱。贺知章作为长者,又是东道主,加上实在喜欢这个晚辈后生,一咬牙一狠心,解下了腰间佩戴的金龟,拿去做饭钱酒钱的抵押。

金龟,也就是金做的龟符,是唐代官员表示自己身份标志的一种佩饰。武则天之前,是鱼符,到了武则天时期因为乌龟又叫“玄武”,所以改用龟符。王爷或者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才能用金龟,四品用银,五品用铜。要晓得,唐朝三省六部的一把手才是三品官,也就是说宰相(三省长官)也仅仅是三品,三品以上都是作为殊荣的封号!

可以想象,当时还是一个平民身份的李白有多么诧异。

贺老前辈,这金龟拿来换酒,不妥吧?

贺知章却依然很高兴,接连劝说。于是两人最后压根没在意金龟这个细节,更没什么代沟、贫富差距,相聊甚欢,喝得酩酊大醉,成了好朋友、忘年交。

有了贺知章的推举,李白自然是如鱼得水,没多久就被唐玄宗召见,任命为翰林待诏,所以后世也称李白为李翰林。相当于现在的社科院院士,只不过拥有品级,而且是皇帝的近臣,随时作为皇家的顾问,甚至帮助皇帝起早诏书。待诏,就是等待皇帝诏命的意思。

这个官名也有点意思,当年西汉的东方朔就是待诏。只不过那时候没有翰林院,东方朔他们被称之为待诏金马门。金马门,是他们上班的地方。然而,待诏待诏,东方朔穷其一生,也只不过在汉武帝面前插诨打科,讲讲笑话玩玩游戏,没有真正得到重用。

这似乎也冥冥之中预示着李白的仕途。可是李白毫不在意,他始终觉得,他的未来可以像姜子牙、诸葛亮等人一样,成为帝王的导师。而唐玄宗就是他的周文王、刘备。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这一刻,他与最终梦想前所未有地接近。

更多的故事和传说,我们留到后面去讲。李白的墓地,就在我读大学的城市境内。他的衣冠冢在一个公园里,离我的学校不算远,公交车就能到。

于是大一的秋天,我特地去探望。不算大的墓碑上写着“唐诗人李白衣冠冢”,还有些稀稀朗朗的过路人。偶尔有人笑嘻嘻地注意到这几个字,就斜靠在碑前留个影,然后继续笑嘻嘻地离开。

当时我的脑中涌现了一系列关于他的传说事迹、名句名篇。而金龟换酒这个故事几乎像病毒一样在我脑中不断复制。我忘了带酒,其实当时作为大一学生也不好意思去买酒。我在他坟前,用生硬的中古音背了遍《静夜思》。临走之际,也想留下点什么。就站在那慢慢琢磨,写了首七律出来,权当向前辈致敬了。

谒李白衣冠冢(平水韵 四支韵)

童年长诵青莲诗,得幸今秋一谒之。

真有华胥生妙笔?当年京国解金龟。

意满但寻诗酒乐,才高何怨芳名迟。

偏偏游客伤风雅,留影山前斜倚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