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所失必有所得
2413200000023

第23章 做人信义,吃小亏占大便宜(4)

车到孝感,随着满车的人走到前车门口,我把一直捏在手里的10元钱,递到拿着扫帚准备打扫车厢的售票员面前,微笑着,用一种开玩笑的口气说:“你不想把票卖我,我可是非买不可呢!”

售票员稍稍愣了一下,立刻就在她满含疲惫的脸上露出非常好看的笑容,说:“哎呀,你这人,真是太好了。”

我感到走出好远了,她还在望着我笑。

22.守信

一个人的信用度决定了他生命的硬度,即便是这个人一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他的身后却光芒四射地矗立起一尊叫做信用的碑牌,永远不会被风化,也不会随尘世的泥沙而流失。

这是两个真实的故事。

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一位16岁的少年要被处死,由一名军官和12名枪手执行。

这个少年临被枪决时,对监刑官说:“我母亲住在附近,她很穷,我这里有一块金表,能不能让我先把金表送给她,再回来受死。”这位监刑官正好也有一个年少的儿子,他答应了少年的请求,心想,一个毛孩子,放了就放了吧,望着少年跑走的背影,所有的人都坚信,他肯定一去不复返了。

谁知,一刻钟后少年回来了,他对军官说:“谢谢你先生,表送到了,现在可以了,来吧。”

整个杀人刑场一片死寂,军官愣了很久,才缓缓地艰难地抬起手臂,跟着,12支步枪颤抖地举起来……

解放前夕,一位大地主的姨太太逃往台湾前,将一小檀木匣悄悄托付女佣保管。女佣说:“你放心,只要我在,木匣就在!”

解放后,女佣成了家,她男人无意中发现了珍藏的小檀木匣,疑心里面藏着浮财,硬要打开,女佣说:“我答应过人家,你要动它,我就上吊。”

自然灾害那些年,女佣夫妇和两个女儿饿得奄奄一息了,男人又打起木匣的主意,却再次被女佣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女佣患了癌症,没钱住院,男人商量是不是将木匣打开,兴许能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来救她一命,可还是被女佣断然回绝了。

数十载后,白发苍苍的姨太太回乡来,鳏居多年的女佣的男人郑重地将小檀木匣原封不动地交还了她。木匣终于打开,匣内却只有一大摞信笺以及几件不值钱的、姨太太旧时相好的信物——贝壳手镯、雨花石、木雕饰物、竹笛……

读完这两个故事,或许有不少人会笑话少年和女佣的傻,然而我却特别的感动。少年倒在了刑场,女佣最终也没能从病床上站起,可在他们身后却光芒四射地矗立起一尊叫做信用的碑牌,永远不会被风化,也不会随尘世的泥沙而流失。

23.懂得害怕是一种保护

从某个意义上说,害怕构成对我们生活的屏蔽,假如人人无所畏惧,社会一定会开焊解体,跌进大恐怖的深渊。

有人认为,害怕乃是胆小鬼的行为,不足挂齿,更谈不上什么保护功能,难道应该面色如土、两腿发抖地开拓事业?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害怕”,是指做人应该具备的警醒意识。

有一位建树颇丰的老科学家,每当他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时,尽管早有准备,但心中仍觉惊怕,甚至于寝食难安。千怕万怕,生怕稍有不慎,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直到瓜熟蒂落之后,惧怕之心才一点点淡化。但是,随着接收新的科研课题,那种熟悉的恐惧感又周而复始。一位政绩不俗的官员也有过类似表述:“虽然这些年仕途还算顺利,但面对每次升迁,本人都心怀战栗。官越做越大,胆越来越小。古人云,花团锦簇之乡,常为凶险之地。我只有三省吾身,加倍谨慎。”

贤者畏惧,然后无虞。但如今却盛行傻大胆、浑不懔,街头上经常晃动着“牛二”的身影。最可恨的是那些贪官污吏,多大的事儿都敢揽,多重的红包都敢拿。为什么?就因为这些人一心向钱,浑身是胆。至于社会上恶性案件增多,更是与天不怕、地不怕的混混哲学有关。

有个展览恐惧感的好去处——监狱。多大的人物、多小的痞子,来到了这里一律将忏悔和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如果真到了那时候就为时晚矣,无论他们态度如何虔诚,返程通道的大门却紧紧关闭。所以,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凶犯懊丧地悔不当初,我就想,当人的手指第一次触摸罪恶的刀柄时,当第一次用官印换到沉甸甸的赃款时,一定体会过“怕”字袭来的汹涌感觉。如果你当时能保存并经常品尝这种宝贵的滋味,绝不会有后来的下场。

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懂得害怕则更是一种必备的文明素质。它保护着我们内心的警觉和谨慎,保护与自然界的和谐距离。其实,害怕的情绪在我们的生活里司空见惯,农民撒下种子后,总会担心秋后的收成;工人制造出产品后,总会害怕发生质量问题;律师顾忌打不赢官司;法官害怕判错了案;商人忧虑签不成合同……

听过一位有心人总结的《官场十怕歌》,现录于此:“怕天上雷轰顶;怕脚下草绊腿;怕百姓戳脊梁骨;怕上下不通;怕人生信仰断根;怕宴席连连;怕酒后遇美;怕桌上红包;怕天不雨、人无饭碗;最怕什么都不害怕。”有此“十怕”警戒,为人从政敢不经心?

24.人生的考试

锦上添花、顺手捎带的助人固然也是一种美德,但真正考验人格的是本文讲到的最后的一美元,牺牲自己的利益而助人,能通过这样的考试的人确实难能可贵。

这是一位著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讲的故事:

20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烈烈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一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然而,我却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经空空如也。幸而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了一美元,却怎么也舍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停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待在那儿干吗?

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摇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到这里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待在车里不吃不喝。

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刹那间,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了决心。我走到车前,把钱递给了他。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他说。他没有留意那全是亲笔签名。

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那珍贵的一美元。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500美元。从那以后,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再不用为吃穿用度发愁。

我再没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一位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25.君子之争

君子之交如水一样淡泊纯净,君子之争既催人奋发向上,又像春风一样温暖和煦,它能洁净人的胸怀。

1936年的柏林,希特勒对12万观众宣布奥运会开始。他要借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

当时,田径赛的最佳选手是美国的杰西·欧文斯。但德国有一跳远项目的王牌选手鲁兹·朗,希特勒要他击败杰西·欧文斯——黑种的杰西·欧文斯,以证明他的种族优越论。

在**的报纸一致叫嚣把黑人逐出奥运会的声浪下,杰西·欧文斯参加了4个项目的角逐: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和跳远。跳远是他的第一项比赛。

希特勒亲临观战。鲁兹·朗顺利进入了决赛。轮到杰西·欧文斯上场,他只要跳得不比他最好成绩少过半米就可进入决赛。第一次,他逾越跳板犯规;第二次他为了保险起见从跳板后起跳,结果跳出了从未有过的坏成绩。

杰西·欧文斯一再试跑,迟疑,不敢开始最后的一跃。希特勒起身离场。

在希特勒退场的同时,一个瘦削、有着湛蓝眼睛的德国运动员走近欧文斯,他用生硬的英语介绍自己。其实他不用自我介绍,没人不认识他——鲁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