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所失必有所得
2413200000035

第35章 名人的失与得(3)

松下的这种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在犯小错误时,人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错误时,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给予严厉的批评了。

18.灾难自有它的价值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价值,包括灾难。灾难在摧毁我们成果的同时,也毁掉了过去的错误,胸怀豁达的人可以在一片废墟之上重新开始了。

1914年12月,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但事前他却只投了23.8万的保险,因为实验室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理说应该是防火的。那个晚上,爱迪生一生的心血成果,在蔚为壮观的大火中付之一炬了。

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地寻找他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着。

“我真为他难过,”查里斯后来写道,“他都67岁——不再年轻了——可眼下使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了。他看到我就嚷道:‘查里斯,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67岁的爱迪生能够从灾难中找出“价值”,从头再来,这种乐观的态度、豁达的胸怀、不屈的斗志真让人敬佩。

19.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真诚是推销员的第一步,真诚而不贪婪,是推销员的第一准则。记住,当你予人好处的时候,影响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你的钱包自然会渐渐鼓起来。

乔·吉拉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15年中卖出了13001辆汽车,并创下一年卖出1425辆(平均每天4辆)的纪录,这个成绩被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那么,你想知道他推销的秘密吗?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记得曾经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我的展销室,说她想在这儿看着车打发一会时间。闲谈中,她告诉我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但对面福特车行的推销员让她过一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先来这儿看看。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55岁生日。’

‘生日快乐!夫人。’我一边说,一边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交待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您喜欢白色车,既然您现在有时间,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也是白色的。’

我们正谈着,女秘书走了进来,递给我一打玫瑰花。我把花送给那位妇女:‘祝您长寿,尊敬的夫人。’

显然她很受感动,眼眶都湿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礼物了。’她说,‘刚才那位福特推销员一定是看我开了部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我刚要看车他却说要去收一笔款,于是我就上这儿来等他。其实我只是想要一辆白色车而已,只不过表姐的车是福特,所以我也想买福特。现在想想,不买福特也可以。’

最后她在我这儿买走了一辆雪佛莱,并写了一张全额支票,其实从头到尾我的言语中都没有劝她放弃福特而买雪佛莱的词句。只是因为她在这里感到受了重视,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选择了我的产品。”

20.轮椅上的天文学家

对真正的成功者来说,不论他的生存条件如何,都不会自我磨灭自身潜藏的智能,不会降低可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他会锲而不舍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地、踏踏实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坚定地前进!

如果有谁向我们说:一个中枢神经残废、肌肉严重衰退、失却了行动能力、手不能写字、话也讲不清楚、终生要靠轮椅生活的青年、凭借一个小书架、一块小黑板,还有一个他以前的学生做助手,竟然在天文学的尖端领域——黑洞爆炸理论的研究中,通过对“黑洞”临界线特异性的分析,获得了震动天文界的重大成就,对此,你一定会感到惊奇。然而,这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那个人为此荣获了1980年度的爱因斯坦奖金。

他的名字叫史蒂芬·霍金,是个英国人,他瘫痪时只有35岁。更有趣的是,作为天文学家,他从不用天文望远镜,却能告诉我们有关天体运动的许多秘密。他每天被推送到剑桥大学的工作室里,干着他饶有兴趣的研究工作。

我们常常惊叹那些专业知识的底子甚薄,然而在某些或某一个特殊领域成就卓著的“鬼才”们。其实,奇人霍金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以及他借此而获得的高度成就,说明世间还有另一类的“鬼才”,即由于残疾之类不幸的折磨和求生意愿的炽烈而激发的特殊洞察力或特异才能。他们是一种聪明人。他们知道,只要人的精华——思维着的大脑依然蓬勃地工作着,他们就有无可限量的人生希望和创造潜力,就不存在不能克服的困难。在这里,悲观或者乐观,坚强或者懦弱,前进还是退却,依附还是自立,都像效率可靠的阀门一样,会给残疾人的生存智慧开启着成功之路或自弃的际遇。

21.残疾人也能做出一个健康人的成就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负有上帝付于他的使命,而残疾并不是他放弃自己使命的借口,相反,一个残疾人往往由于身体的缺陷,反而更能激发智慧的潜能,创造出身体健全者无法企及的能量。

罗伯特·巴拉尼1876年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他的父母均是犹太人。他年幼时患了骨结核病,由于家庭经济不宽裕,此病无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关节永久性僵硬了。

父母为自己的儿子伤心,巴拉尼当然也痛苦至极。但是,懂事的巴拉尼,尽管年纪才七八岁,却把自己的痛苦隐藏起来,对父母说:“你们不要为我伤心,我完全能做出一个健康人的成就。”

父母听到儿子这番话,悲喜交集,抱着他不知该说些什么,只是以泪洗面。

巴拉尼从此狠下决心,埋头勤读书。父母交替着每天送接他到学校,一直坚持了十多年,风雨无阻。巴拉尼没有辜负父母的心血,也没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读小学、中学时,成绩一直保持优异,名列同级学生前茅。

18岁时他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90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巴拉尼留在维也纳大学耳科诊所工作当一名实习医生。由于巴拉尼工作很努力,在该大学医院工作的著名医生亚当·波利兹对他很赏识,对他的工作和研究给予了热情的指导。

巴拉尼对眼球震颤现象深入研究和探源,经过3年努力,于1905年5月发表了题为《热眼球震颤的观察》的研究论文。这篇论文的发表,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标志着耳科“热检验”法的产生。巴拉尼再深入钻研,通过实验证明内耳前庭器与小脑有关,从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学的基础。

1909年,亚当·波利兹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务及在维也纳大学担任耳科医学教学的任务,全部交给了巴拉尼。繁重的工作担子压在巴拉尼肩上,但他不畏劳苦,除了出色地完成这些工作外,还继续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研究。

1910年至1912年间,巴拉尼的科研成果累累,先后发表了《半规管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和《前庭器的机能试验》两本著作。由于他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贡献,奥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他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巴拉尼一生发表的科研论文184篇,治疗好许多耳科绝症。他的成就卓著,当今医学上探测前庭疾患的试验和检查小脑活动及其与平衡障碍有关的试验,都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22.最后的结果可能只是一团污迹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因为我们太早放弃或者把结果想像得过于美好。当我们两只眼睛都盯住成功的招牌时,我们总是觉得它应该闪着耀眼的光亮,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那一团“不起眼的污迹”,正是我们所梦寐以求的结果。

1895年,玛丽和居里结婚。从那以后,人们开始称玛丽为居里夫人。后来,他们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并提取了放射性的元素镭。

居里夫人的工作条件是比较艰苦的,设备也相当简陋。在提取和寻找镭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常常在她的“实验室”里搬成袋子的沥青矿渣,把它们倒在一口大铁锅里,用粗棍子搅拌。

由于居里夫人只是理论上推测但无法证明新元素镭,所以巴黎大学董事会拒绝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助理员,她只能在校内一个无人使用的四面透风漏雨的破旧大棚子里进行实验。居里夫人工作了4年,最初两年做的是粗笨的化工厂的活儿,即不断的溶解分离,最后剩下的就是镭。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辛苦工作,8吨小山一样的矿渣最后只剩下小器皿中的一点液体,再过一会儿,液体将结晶成一小块晶体,那就是新元素镭!

当居里夫人满怀希望抑制住激烈跳动的心朝那只小玻璃器皿中看时,她看到4年的汗水和8吨的沥青矿渣最后的结果只是一团污迹!假如换了别人,也许会很生气,大发火,然后把那个小器皿连同里面的那团污迹摔得粉碎!但是居里夫人没有,幸亏没有。

居里夫人疲倦地回到家,晚上她躺在床上,还在想着那团污迹,想找出失败的原因:“如果我知道为什么失败,我就不会对失败太在意了。为什么只是一团污迹,而不是一小块白色或无色晶体呢?那才是我们想要的镭。”居里夫人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居里说着。突然,她眼睛一亮:也许镭就是那个样子,不像预测的那样是一团晶体。他们起身跑到实验室,还没等开门,居里夫人就从门缝里看到了她伟大的“发现”:器皿里那团不起眼的污迹,此时正在黑夜中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镭——一种具有极强放射性的元素。

23.咖啡馆跑出来的奥运冠军

只要自己的信心不倒,不利的环境并不能阻碍一个人的发展。在逆境中,在得不到人们支持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往往是一种更大的成功。

阿兰·米穆是一位从社会最底层拼搏出来的法国当代著名长跑运动员、法国一万米长跑纪录创造者、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一万米赛亚军、第十五届赫尔辛基奥运会五千米亚军、第十六届墨尔本奥运会马拉松赛冠军,后来在法国国家体育学院执教。

米穆出生在一个相当贫穷的家庭。从孩提时代起,他就非常喜欢运动。可是由于家里穷,他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这对任何一个喜欢运动的人来讲,都是颇为难堪的。在踢足球的时候,米穆总是光着脚踢,因为他没有鞋子。他母亲好不容易替他买了双草底帆布鞋,为的是让他去学校念书穿的。如果米穆的父亲看见他穿着这双鞋子踢足球,就会狠狠地揍他一顿,因为父亲不想让他把鞋子穿破。

11岁半时,米穆已经有了小学毕业文凭,而且评语很好。他的母亲对他说:“你终于有文凭了,这太好了!”可怜的妈妈去为他申请助学金,但是却遭到了拒绝!

这是多么不公正啊!他们不给米穆助学金,却把助学金给了比他富有得多的殖民者的孩子们。鉴于这种不公道,米穆心想:“我是不属于这个国家的,我要走。”可是去哪里呢?米穆知道,自己的祖国就是法国。他热爱法国,他想了解它。但怎么去了解呢?因为他太穷了。

没有钱念书,米穆只好当了咖啡馆里跑堂的。他每天要一直工作到深夜,但与此同时他还是坚持锻炼长跑。为了能进行锻炼,每天早上五点钟就得起来,累得他脚跟都发炎脓肿了。其实,为了有碗饭吃,米穆是没有多少功夫去训练的。但是,他还是咬紧牙关报名参加了法国田径冠军赛。米穆仅仅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训练。他先是参加了一万米冠军赛,可是只得了第三名。第二天,他决定再参加五千米比赛。幸运的是,他得了第二名。这样,米穆被选中并被带进了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

对米穆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在当时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也从未想象不到奥运会是如此宏伟壮观。全世界好像都凝缩在那里了。不过,在这个时刻,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是代表法国。他为此感到高兴。

但是,有些事情总是让米穆感到不快。那就是,他并没有被人认为是一名法国选手,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得起他。比赛前几个小时,米穆想请人替自己按摩一下。于是,他便很不好意思地去敲了敲法国队按摩医生的房门。

得到允许以后,他就进去了,按摩医生转身对他说:“有什么事吗,我的小伙计?”

米穆说:“先生,我要跑一万米,您是否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医生一边继续为一个躺在床上的运动员按摩,一边对他说:“请原谅,我的小伙计,我是派来为冠军们服务的。”

米穆知道,医生拒绝替自己按摩,无非就是因为自己不过是咖啡馆里一名小跑堂罢了。

那天下午,米穆参加了对他来讲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万米决赛。他当时仅仅希望能取得一个好名次,因为伦敦那天的天气异常干热,很像暴风雨的前夕。比赛开始了。米穆并不模仿任何人。同伴们一个接一个地在落在他的后面。不久,他成了第四名,随后是第三名。很快,他发现,只有捷克著名的长跑运动员扎托倍克一个人跑在他前面进行冲刺。于是,米穆得了第二名。

米穆就是这样为法国也为自己争夺到了第一枚世界银牌的。然而,最使米穆感到难受的,还是当时法国的体育报刊和新闻记者。他们在第二天早上便在边打听边嚷嚷:“那个跑了第二名的家伙是谁呀?啊,准是一个北非人。天气热,他就是因为天热而得到第二名的!”听听,多令人心酸!

米穆感到欣慰的是,在伦敦奥运会四年以后,他又被选中代表法国去赫尔辛基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了。在那里,他打破了一万米法国纪录,并在被称之为“本世纪五千米决赛”的比赛中,再一次为法国赢得了一枚银牌。

随后,在墨尔本奥运会上,米穆又参加了跑马拉松比赛。他以1分40秒跑完了最后400米。终于成了奥运会冠军!

他不用再去咖啡馆当跑堂了。可是,米穆却说:“我喜欢咖啡,喜欢那种香醇,也喜欢那种苦涩……”

24.海伦·凯勒的不幸与幸运

幸与不幸,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难预料的。老子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只要心里有一个信仰,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如果缺少一份毅志,才子也会变成庸人。

海伦·凯勒刚出生时,是个正常的婴儿,能看、能听,也会呀呀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了既盲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19个月大。

生理的剧变,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稍不顺心,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入口中;若试图去纠正她,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