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九型人格的我自我说明书
2413400000036

第36章 调停者:“我相信世界应是和谐共处的”(4)

除了偶然的自言自语,话通常还是说给别人听的,所以话一说出来就要对别人甚至对社会产生影响,同时也给别人提供对你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可见说话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佛教倡导的修学十种善业中,就有四种讲的是口业,这就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类似的观点,在我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一些著作中,也都有很详细的论述。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孔子家语》中所说的金人了,他的嘴巴上贴着三道封条,因此被孔子赞为“此古之慎言人也”。

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你,没完没了地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还偷着笑你。

有些人因为口无遮拦而变得浅薄。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意愿的工具,因此人总是要说话的。即使是面壁的高僧,也有说话的时候。贾岛驴背上的“推”,“敲”,终成文史上的佳话。因此说,思想须经深思熟虑方能深邃,语言须经千锤百炼方能惊人。而浅薄之人,思想必多平庸,语言亦必寡味。

一般人言语不慎,其影响还不致太大,但是如果负有一定的责任,甚或负有领导一个地区和部门的大责任,说话就应该更加谨慎,做到三思而后言了。因说话不慎而误国误民,甚至遭灭国之祸的事例,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乱之所生,则言语以为阶。”这话早在《周易》上就写得明明白白。须知“一言成屙”,话既说出来,要挽回是很难的。

语从心出,言语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流露。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很有道理的。有些人为了把他的内心世界掩盖起来,说话时确实经过了反复盘算,但是很难做到一点不露痕迹。所以要做到慎言,必须首先要做到心地纯正,胸怀坦荡,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一个以损人为目的的小人,是永远也无法做得到的,因为如果做到了,他就必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而远离小人的劣质了。

当然,慎言并不一定就非要像孔子要求的那样,在嘴巴上粘上三道封条,真要是那样,就是无言了。无言之人,或者言语极少之人,也许能使人一时感到莫测高深,但反映一个人本质的东西,虽然要察其言,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观其行。所以时间长了,就算你真能做到一言不发,但总不能一事不做,你的学识的深浅、人品的优劣,还是要从你的所作所为中显现出来的。妙论精言,虽然不以多为贵,但只要言得其宜,虽万言又有何妨。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提倡慎言。在谈论正事时,要言简意赅,在逸兴闲谈时,切忌飞短流长。正如荀子所说:“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口业乃善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修好口业,善业自成了一半,所以,能做到慎言的人,必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有道德的人、有修养的人、受人称赞和尊敬的人。

最后,一定要牢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不可不慎。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谨言为修行之要。高行,慎言,可以防身。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请记住:没有永远公平的调停

调解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在有关组织的主持下,自愿进行协商,通过教育疏导,促成各方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办法。但是,没有永远公平的调停,因为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真的绝对公平了,反而是另一种不公平。

可以说,人生来就有很多的不公平,出身背景不同、家庭关系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很多人都有让自己的心里感到不平衡的事,比如,从前跟我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人,今天吃的不一样了,一起工作他升官了,同样做生意他发财了,都没有背景关系,可他事事顺利,而我处处碰壁……

比尔·盖茨说:“社会是不公平的,我们要试着接受它。”

霍小姐刚被提拔为公司宣传部的主管的时候,除了增加工资,就没有享受过其他待遇。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财务部主管李小姐的手机费竟实报实销,这让她很不服气。李小姐天天坐在公司里,从没听她用手机联系过工作,凭什么就能报通信费?不行,该争取的就得争取。一次,她借汇报工作之机向老板提出申请,老板听了很惊讶,说:“除了销售部人员,通信费不是都不能报销吗?”

“可是小李就有呀。她的费用实报实销,据说还不低呢。”

老板听了沉吟道:“是吗,我了解一下。”

这一了解就是两个月,按说老板不回复就算了,而且霍小姐每月才用一百多块钱的话费,争来争去也没啥意思。可是她偏偏就和李小姐较上劲了,见老板没动静,又气又恼,终于忍不住和同事抱怨,不料却被人家一语道破天机: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啊,小李报销的手机费是老板小秘的,只不过借了一下小李的名字,免得老板娘查问。你怎么那么笨呀,竟然想用这事和老板论高低,简直是傻透了。

霍小姐这才如梦初醒,暗暗责怪自己不懂高低深浅,怪不得老板见了自己总皱眉头。从此,她再也不敢提手机费的事,也不对小李眼红了。

其实,就算报销的手机费是小李的,霍小姐也没有必要去争,老板自有老板的打算,你不能指望老板对每一个员工都是公平的,就算是在各部门主管之间,也不可能绝对公平。对此你不必愤愤不平,等你深入了解了公司的文化再慢慢熟悉上司的行事风格后,也就能够见怪不怪了。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一味地追求公平只会让人心理失衡;一味地为了公平而争斗,只会让我们舍本逐末,失去更多。更何况,又有谁会在意一个失败者的抱怨呢?

再看一个不公平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安娜去一家公司应聘信息员的职位,一路上过关斩将,终于到了老板面试这一关。谁知那位老板只是和她简单地交谈了几句,看了看她的简历,就说:“对不起,我们不能录用你,你连自己的简历都保管不好,我们怎么放心把工作交给你呢?”

原来早上临出发时,安娜走得急,一不小心碰翻了茶杯,弄湿了简历,再重做一份已经来不及了,她只好带着那份留有水渍、皱巴巴的简历前来面试,谁知问题就出在了这上面。

这能怪谁呢?回家后,安娜没有丝毫抱怨,没有埋怨那个老板小题大做,她只是非常认真地用钢笔抄写了一份简历,并给那家公司的老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对贵公司仰慕已久。您对我的近乎苛刻的要求,正反映了贵公司在管理上的认真与严谨,精益求精,这也是贵公司长久以来保持兴旺发达之所在。我一定铭记您的教诲,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心尽责,一丝不苟。”安娜发自肺腑的话语,详略得当的简历,以及娟秀清丽的笔迹,让对方眼睛一亮,当即打电话通知她第二天来公司报到。

安娜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她在遇到常人眼里所谓的不公正的待遇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老板的不近人情,而是立刻采取补救措施,为自己制造新的机会。因此,无论何时,都不要抱怨你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存在就是合理的”,你所受到的待遇是有它“存在”的背景、条件和原因的。一个失败的人,自身肯定会有欠缺的地方。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你自己改变了,一切都有可能改观。

所以说,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公平或不公平。因此,也没有永远公平的调停。如果不能摘下带有个人感情的有色眼镜,保持端正的心态,用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去生活,那么你将永远找不到公平,将永远活在抱怨的天空下。更何况,公平不公平对每个人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真的需要那些所谓的公平吗?谁都无法否认,在很多时候,公平不公平其实并不重要。让人们耿耿于怀、愤愤不平的所谓公平,不过是人们进行争斗的借口,或者说是“抱怨症”患者的偶尔发作而已。

附:调停者的职业点拨

养成每日写下自己将要做些什么的习惯,睡觉前重温自己做了些什么。

与一些鼓励你表达自己感受的人在一起。

避免小看自己,不要以为别人比自己聪明。

留心自己不知不觉地去同意别人的想法,问一问自己的观点是什么?想法是什么?

与其坚守自己的固执及反抗,倒不如清楚地讲出自己究竟不同意什么。

停止问“接着我要做什么?”而要问:“我接着要完成什么?”无论有多少人和事在干扰自己,最重要的是自律地完成眼前的工作。

不要再迎合每一个人的意见。

留心自己对于改变的不自在,开始接受世事常变。

定下目标,写下行动计划,有清楚的时间限制及寻求他人支持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