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2414500000042

第42章 诡异的预言(1)

大地震的预言者

2003年9月10日,日本一位奇人串田嘉男根据自己监测到的电波异常波动,做出了惊天动地的预言:东京10日内将发生大地震。许多日本地震专家对此不屑一顾。然而9月20日,这个拥有3000万人口的大都市果然遭遇了一次大地震。此后,北海道也发生了里氏8级强震。对地震的沉痛记忆从此使日本人再也不敢轻视串田嘉男的惊人预言了。

早在地震发生的两周以前,东京外国记者俱乐部的网络留言版上出现了一则帖子: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将在9月16日或17日袭击东京。发贴者是一个外国记者从已闻风逃到夏威夷的一位朋友处听来的传言。据东京电视台报道,在短短几天内,这个有3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就有超过60%的市民听到了关于地震的传言。然而,在日本这个地震不断的岛国,人们对地震已经习已为常。虽然“狼来了”的警告叫了无数回,但大多数人听到传言的第一反应只不过是多买一些瓶装水以备不时之需,然后照常上班生活。

直到9月20日12:55,当人们被里氏5.5级的地震摇撼的时候,东京的市民才记起几天前的那个预言。

虽然里氏5.5级已经算是强震,但它还未造成太多的破坏。几天后,超级强震来了——距离东京几百公里的北海道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据称威力不亚于千颗原子弹同时引爆。不幸中的万幸是,震中在距北海道东南80公里海域,造成的人员伤亡有限。地震过后,人们纷纷追问:究竟前几天关于地震的传言是如何发出的,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预测地震?

最后,人们得知,是东京以西90公里处梨山区的一座天文观测台从事彗星研究工作的串田嘉男和他的妻子龄龟以及几个青年研究员,根据所监视到的高频(VHF)无线电波的异常波动,作出的惊天大预言。

原来,1993年8月的一个夜晚,正记录高频无线电波(VHF)变化、追踪太空陨石的串田发现:记录仪上出现了一连串“很特别的基线波动”。最初串田以为设备出了故障,根本没在意,他说:“我当时以为学术界早就知道VHF电波与地震的联系了,所以根本没多想。”但是巧合的是,几天后,北海道就发生了大地震。从此,串田和夫人都认为VHF可预测地震,就一直在对其进行密切监控,并向外发布预警。串田称:“每次看到数据显示有强震,我都会陷入矛盾,不知该如何应对。如果我不说,可能有成千上万人死亡,但如果我发布了预测而我又搞错了,大家就会失去对我的信任。”

1995年5月,串田嘉男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宣称萨哈林地区可能会发生地震,到场的几个记者全都一笑置之。可是,到5月27日,北海道以北不远的萨哈林群岛果真发生了里氏7.5级大地震,造成1989人丧生。

目前全球每年发生几千次地震,其中震级在里氏7级以上的强震一般有10来次。在过去一个世纪,世界各国均为地震研究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对象更是无所不包:岩石、地面温度、地下水水位、太阳黑子、月亮、潮汐乃至狗与鲶鱼的异常行为,概而言之,几乎所有可以与地震预报挂钩的现象均纳入了地震研究范围,但专家们对地震仍然无计可施。1997年,地震学界的四位扛鼎学者——凯勒、杰克逊、卡岗与穆拉吉亚在《科学》杂志发表合署论文断言:地震无法预报。

但串田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认为:在地震发生前地壳压力上升,地壳出现的小裂缝及岩浆活动令大气颗粒充电,导致电波变化,通过捕捉与分析VHF无线电波的不规则状况,就可预测地震的发生与强度。

尽管每天都要面对地震科学家的敌意以及媒体的嘲弄,串田并没有灰心,而是决定放手一搏:他放弃了对彗星的研究,转而一心扑向地震预报。为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夫妇两人于1995年筹措了1000万日元(约合75万元人民币)购置了新设备。串田说:“我想收集更多数据来证明我的预测办法可行。最先我只接受有钱人的捐助,但后来我意识到光向富人伸手不公平,开始争取每月5000日元(约合375元人民币)的小额捐赠。我们刚开始只有4名捐助人,现在已壮大到1000名。”

这两位因喜爱仰望星空而相识相恋的天文学家为了能准确预报地震,一直在潜心探究地面的微妙变化,这是既耗时间又耗金钱的事情。串田每天的工作长达16小时, 46岁就已是满头白发。但是,他十分自豪地表示自己在过去10年,已经准确预报了36次大震。

—位大学女教师的预感

许多人都相信人类存在着一种超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觉的“第六感”。就是说,人类可以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能够直接感受外界信息,预知危险、透视遥远的地方等等。比如,曾经做过一些梦,梦境果然真的发生了;曾经到过一个新地方,发现那里的景物都是熟悉的,但以前从未涉足过此地;曾经想到一个很久未见的人,果然在两天内就与他相遇了等等。

—位大学女教师就有一次这样准确的预感。

1988年1月18日,全国总工会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田明乘坐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客机返回北京,飞机却在重庆郊外意外地失事。

空难发生后,田明的妻子谷声应——一位大学教师——对记者讲述了事件发生前她的预感:田明走的那天晚上,我连续梦见他两次,这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们认识20年了,结婚也已经17年,我还是第一次在梦里见到他。他只穿一条游泳裤,笑嘻嘻的,满身都是鸡蛋大的疙瘩,人膨胀了一圈,边笑边向我走来。我问:“你疼吗?痒吗?这是怎么回事啊?”梦中的他没有回答。第二天一早我就对我儿子说:“好像有点不大对劲,昨晚我梦见你爸两次。”

1月19日上午,谷声应给学生监考,但她总是感觉到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中午回来的时候,她给儿子炒了点饼,自己没吃就往全国总工会办公室跑去,想让人帮她往重庆打个长途,问问丈夫是否已平安到达。

没想到谷声应刚上三楼,就听两个人正站在楼梯口议论,好像在议论什么地方出了什么事。只听见最后一个人急问:“哟,哪呀?”另一个答:“重庆!”一听到这两个字,谷声应觉得自己的两条腿马上就软了,知道这一切都与田明有关。果然,不久后就传来了丈夫失事遇难的噩耗

这种奇特的现象为何发生,是许多科学家试图揭开的一个谜题。有科学家认为,预感能力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具备,但是,预感能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在一些人身上这种预感活力不太发达,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则特别发达。人们常说,女人的直觉很强,其实,这就是第六感的一种表现。它并不依赖于其他五种感觉,就能通过一些幻想或者梦境表现出它所感觉到的东西。可是,究竟这种第六感是如何发生的,是哪一个部位的功能,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泰坦尼克号命运的提前预告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并不具备未卜先知的神秘力量。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在无意中说出的话、写出的书,往往就成为未来某个事件的导火线。

英国著名记者史狄德曾写过一篇关于大客船不小心撞向冰山而沉没的悲剧故事。其实,悲剧还不仅仅是船的沉没,更可悲的是客船上并没有配备足够多的救生艇,让人们能够从容地坐上救生艇逃生。史狄德在小说的最后还预言:“如果客船没有配备足够多的救生艇出海航行,那么这样的事故说不定真的会发生,不,肯定会发生。”小说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作家的史狄德肯定知道以前曾经发生过这样事情,才有此大胆推测。可是,他不知道,这句话竟然成了后来泰坦尼克号大海难的预言。

英国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制造的一艘巨大豪华客轮,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船”、“梦幻之船”。该船共耗资7500万英镑修造,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度相当于11层楼,吨位达到46328吨,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开往美国纽约,这是“梦幻之船”的处女航。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泰坦尼克号正以22.3节的速度在这片漆黑冰冷的洋面上航行。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后,史密斯船长命令瞭望员仔细观察前方是否有冰山,因为这一年是暖冬,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是,泰坦尼克号的船员忘记带望远镜了,瞭望员不得不用肉眼观测。4月14日23点40分,瞭望员弗雷德里克·弗利特(后来幸运生还)发现远处有“两张桌子大小”的一块黑影正以很快的速度变大。“是冰山”,弗雷德里克急忙敲了3下驾驶台的警钟,抓起电话进行通报,接电话的六副穆迪通知了旁边的大副默多克。默多克下令减速,左满舵,停船倒车。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最愚蠢的决定。当时最好的选择是减速的同时用坚固的船头去撞冰山。最终,泰坦尼克号和冰山发生了“死亡之吻”。冰山撞击了船体,导致船底的铆钉因承受不了撞击而毁坏。铆钉断裂后,海水涌进水密舱,海水的压力超过了水密舱最大承受极限,仅仅两小时四十分钟后,泰坦尼克号就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这次碰撞的结果导致船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有1503人葬生海底,只有705人生还。

事实上,邮轮沉没并不是人员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携带的救生艇不足才造成了当时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巨大的泰坦尼克号竟然只携带了16艘救生艇,远远不够船上逃生的人乘坐。更为震惊的是,作为预言者的史狄德本人也是遇难者之一。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心。她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泰坦尼克号将永远让人们牢记人类的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之前就有一本同样的小说呢?这难道不是巧合吗?

母亲梦中救儿子

做梦是人睡觉时常做的一件事,梦中的景象跟现实的联系十分微妙。有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是这未必就有科学的依据,毕竟梦只是人在无意识状态中的一种想象。虽然,梦并没有脱离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所见所闻,但是它已经脱离了实际的范畴,变得无法琢磨。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动人的爱,这种爱是没有国界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在其他各国也同样存在。美国人乔治就曾深刻体会到这点,他在一次意外的梦境中因为听见母亲的呼唤,而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乔治是二战时期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名士兵,是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应征入伍的。一直以来乔治都是在战舰上服役,还参加了珊瑚岛海战,随舰队集体获得战功。随着盟军的节节胜利,美军占领越来越多的海岛,急需派遣大量的士兵驻守,乔治也被派遣到一座海岛上驻防,

热带海岛上的气候让乔治十分不适应,经常得病,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乔治写信告诉了母亲自己所在海岛的情况,还多次在信中表示希望能早点结束战争,回到家人身旁。

乔治的母亲已经步入晚年,对自己唯一的儿子,她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期盼他能早日平安归来。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天夜里,乔治母亲做了一个可怕的梦。她梦见儿子所驻扎的海岛附近突然刮起了狂风,儿子的军队为了避免被刮近海里,整体迁移到树林中。当天夜里岛上狂风大作,下起暴雨,但是,劳累一天的乔治还是很快进入梦乡。突然,乔治所住的帐篷旁边的一颗椰子树被风刮断,砸在帐篷上,将乔治砸死。乔治的母亲大声叫喊,想叫醒熟睡中的儿子,让他赶快离开帐篷。不停的呼喊让她的嗓子都有些沙哑了。猛然间乔治母亲从梦中醒来,看到被子都被汗湿了,才知道自己刚才是做了一场噩梦。回想起刚才的噩梦,乔治母亲不知所措,只好祈祷上帝保佑。

非常巧合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乔治,当天夜里确实接到命令搬入树林里居住,原因是这片海域会有风暴。他们进入树林时看到巨大的椰树,还相互开玩笑说别等到夜里椰子掉下来砸到自己。夜里乔治很快进入梦乡,不过却突然听到母亲在帐篷外大声呼喊他。这让他感到十分惊奇,难道母亲前来探望她了?于是,他赶紧跑出帐篷寻找母亲,可是四处都没有人影。这时冰凉的雨水惊醒了乔治,原来他做了一个怪异的梦。奇怪的是,他跑出来时根本没有感觉到下雨,难道是他梦游出来的?正当他要回到帐篷的时候,旁边一棵巨大的椰子树被风吹到,正好砸在帐篷上,不仅将帐篷砸毁,而且还砸断了他的床。也就是说,如果乔治当时不是梦游出去,必然会被椰子树砸死。

乔治感觉到这是母亲救了他,于是立即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告诉她发生的一切。母亲在看到他的信后,觉得自己的那个梦真的很灵验。

母亲梦中救了儿子,这真是太巧合了。

地震未来他先知

2004年11月8日深夜,位于地震多发地带的台湾继10月15日的里氏6.8级地震后,再度发生了里氏5.7级地震。

2004年11月8日晚上11时56分,台湾宜兰地区发生5.7级地震,震中位于宜兰南澳1公里处,深度仅为19公里。由于是一个浅层地震,北台湾地区普遍有相当强烈的震感。据当地媒体报道,地震强度宜兰为4级,台北、新竹、花莲为3级。在台北的人们有强烈的震感,时间长达1分钟。房门不断地晃动并吱吱作响,感觉比此前10月15日的6.8级地震还要强烈。当地许多居民都在睡梦中被摇醒,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第二天,有媒体报道,台湾岛内号称有“预知能力”的李振吉出面表示,此前他的“耳鸣”再度发生,这是地震即将发生的“预告”。有人说这不过是“马后炮”而已,但为了证实自己绝非“事后诸葛亮”, 李振吉拿出了8日清晨8点多自己贴在网络上警告网友与台湾气象部门的一个帖子作证据。然而,当时地震监测部门并没有对李振吉的这一重要警告予以理睬,许多人也没有把他的帖子当回事。

消息传出,岛内舆论再次哗然。事实上,自从台湾上月接连发生两次强烈有感地震后,有关地震的“预言”在岛内一直没有停止过。家在台中的保险经理李振吉表示自己“可以通过耳鸣的发作来预测地震的发生”。他说,每次发生地震前,自己都会出现强烈的耳鸣症状。此前,他已经准确预言了台湾发生过的大大小小的地震多次,包括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和上个月发生的两次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