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把握好投机的尺度与务实的分寸
2416800000024

第24章 拼搏而不拼命(4)

王永庆养鹅赚了钱,重要的是从中悟出了道理,受到深刻的启示:第一,一个人失意时,要像瘦鹅一样,锻炼自己的忍耐力,只要饿不死,一旦机会到来,足吃足喝,就会迅速强大肥壮起来。第二,瘦鹅之所以瘦,问题不在鹅,而是养鹅者饲养方法不当所致。创业经营之道也一样,企业经营不善,问题不在员工,而在老板管理方法不当。

经过这次挫折和总结,王永庆的心智更加成熟和稳健。他决定: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于是,王永庆又继续经营木材生意。为了了解有关木材的产销情况,他的足迹踏遍了嘉义的阿里山林场、罗东的太平山林场、丰原的大雪山林场等。在这段时间里,王永庆积累了丰富的木材经营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脱离日本统治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备受战乱之苦的台湾百废待兴,展开了全面的建设,建筑业欣欣向荣。王永庆所经营的木材业自然水涨船高。尤其是木材价格大幅度上涨。

王永庆从事木材业,如昔日做米店老板一样,对客户坚持一个“信”字,使木材生意日趋火红,到1946年,三十而立的王永庆积蓄资本达5000万元。可以说,台湾的光复成了他事业由衰转兴的标志。

从1932年到1946年的14年中,王永庆从一无所有的米店小工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木材老板,其间不乏酸、辛、苦、辣,但重要的是练就了王永庆深厚的经营功底,为以后塑胶事业的突飞猛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9年国民党溃败台湾岛后,台湾建筑业突飞猛进,木材价格猛涨,王永庆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发展,几年之间,使他从一个小商人变成了大商人。

8.不怕嘲笑,敢于拼搏

做事金典: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

人生是你自己的,你的人生中早就孕育着成功的种子,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它开花结果,而不是考虑别人会怎么说。这才是做事的关键所在。

在你失败或者落魄时,你可能不断地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就凭他那两下,他还能上天?”

“他要是能成功,我就不姓张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还想有所突破,真是白日做梦!”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一个顽强的人绝不会被环境所左右,也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便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甚至,他们中的许多人恰恰是在这种反方向的动力下,进入到更投入的状态之中,非得做出些成绩让他们看看。

假如柳传志当初不奋斗的话,那么,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大哥大”——联想集团。

也许对于柳传志这样的知识分子出身的企业家来说,别人的风言风语还意味着面子问题。然而,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冰冷”的,放不下面子就意味着失败。而更重要的是,“不为别人的议论活着”还意味着只要看准了目标,就勇于去面对挑战,并善于把有限的精力百分之百地投入到事业中,做到心无旁骛。

联想集团成立之初只是中关村众多电子公司中不起眼的一家“小老弟”,十来位原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人员,为了给公司筹集一点儿启动资金,也学着别的公司那样倒腾电子表、旱冰鞋。不过,毕竟刚刚放下书本,这些研究员、副研究员们对商海风浪还一无所知,结果连老本都赔上了。没办法,柳传志领着大家在计算所门口卖了两个月的菜,算是把钱又挣了回来。那段时间,柳传志多么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啊,但是,他听到的却恰恰相反:

“凭你们十来个眼镜,也能开公司赚钱?”

“高级知识分子,放着科研不搞,去办什么公司,不务正业。也不怕丢人?”

柳传志没有被这些冷嘲热讽吓倒,他们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启动资金而不是什么面子。为了能筹集启动联想“汉卡”的资金,柳传志等十来位手无缚鸡之力的高级知识分子卖起了苦力,什么能赚钱就干什么。

有一次,柳传志等人得知中科院为各研究所配置一批电脑,共计500台,需要有人提货、装机、验机、托运、培训、维修。中关村的公司蜂拥而至,柳传志硬是以最低的价钱将这笔生意抢了过来。装配500台电脑需要很大的场地,联想没有自己的场地,没有厂房,只得厚着脸皮借用中科院其他研究所的空房间以节省一点儿租金,有时人家要用房子,他们又得赶紧给人家腾地方。没有钱买运输工具,联想人就不分男女长幼齐上阵,手抬、肩扛。

就这样,柳传志带着第一代联想人用汗水甚至是血泪积攒下了第一笔钱——70万元人民币和6万元美金。联想的第一个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的开发和生产终于有了启动资金。也就是说,柳传志就是用这一笔血汗钱,迈出了联想的第一步。

所以说,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的人生中早就孕育着成功的种子,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它早早发芽、生根、开花、结果,而不是考虑别人会怎么说。

9.拼搏不拼命,苦干也要有分寸

做事金典:埋头苦干可以,但不能“出身未捷身先死”。

做大事,搞事业当然要有拼搏的精神,但是拼搏不等于拼命,不是疯狂地支透身体和精力。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出师未捷身先死,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拼搏的分寸,可敬是可敬,但却非常可悲,劝君莫做。

费雷德里克·泰勒,在贝德汉钢铁公司担任科学管理工程师的时候,曾以事实证明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果休息时间多的话,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他曾观察过,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货车上装大约12.5吨的生铁,而通常他们中午时就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对所有产生疲劳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学性的研究,认为这些工人不应该每天只送12.5吨的生铁,而应该每天装运47吨。照他的计算,他们应该可做到目前成绩的4倍,而且不会疲劳,只是必须要加以证明。

泰勒选了一位施密特先生,让他按照规定时间来工作。有一个人站在一边拿着一只表来指挥施密特:“现在拿起一块生铁,走……现在坐下来休息……现在走……现在休息。”

结果怎样呢?别的人每天只能装运12.5吨的生铁,而施密特每天却能装运到47.5吨生铁。而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贝德汉姆钢铁公司工作的3年里,施密特的工作能力从来没有减低过,他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他在疲劳之前就有时间休息:每个小时他大约工作26分钟,而休息34分钟。他休息的时间比他工作的时间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绩却差不多是其他人的4倍!

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

一个人应该学会在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为什么呢?美国陆军曾经用实验证明,即使是年轻人,如果不带背包,每一小时休息10分钟,他们行军的速度就加快,也更持久。每天从心脏流出经过全身的血液,足够装满一节火车上装油的车厢;每24小时所供应出来的能力,也足够用铲子把20吨的煤铲上一个3尺高的平台所需的能量。你的心脏能完成这么令人难以相信的工作量,而且持续50~70年甚至可能90年之久。你的心脏为什么能够承受得了呢?科学家研究表明心脏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样整天不停地跳动。

事实上,在每一次收缩之后,它有完全静止的一段时间。当心脏按正常速度每分钟跳动70下的时候,一天24小时里,实际的工作时间只有9小时。也就是说,心脏每天休息了整整15个小时。

只要随着心脏的节拍,养成正确的休息习惯,就都能有效防止疲劳,这样提高做事的效律。

那么,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呢?如果你是公司的职员,没有办法在中午睡个午觉,至少要在吃晚饭之前躺下来休息一个小时,如果你能在下午五六点或者7点左右睡一个小时,你就可以在你生活中每天增加一小时的清醒时间。为什么呢?因为晚饭前睡的那一个小时,加上夜里所睡的6个小时一共是7小时,对你的好处比连续睡8个小时更多。

身为现代社会的一分子,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一定要懂得如何放松自己。你有一点强过别人的地方,只要想躺下随时就可以躺下,而且你还可以就躺在地上。硬硬的地板比里面装着弹簧的席梦思床,更有助于你放松自己。地板给你的抵抗力比较大,对脊椎骨大有益处。

下面就是一些可以在你自己家里做的运动。先试一个礼拜,看看对你的外表有多大的好处:只要你觉得疲倦了,就平躺在地板上,尽量把你的身体伸直,如果你想要转身的话就转身,每天做两次。

凡是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整日整年埋头苦干,你一见到他就发现他总是忙忙碌碌,好像他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

一个生活谨慎的人,有充沛的生命力抵抗各种疾病,渡过各种难关,应付各种打击;相反,一个在平日把气力耗尽、活力用竭的人,却经不起一点儿的打击。

所以,做事业,要懂得苦干的尺度,切不可做过头,过犹不及,把身体累垮,得不偿失。我们要懂得劳逸结合之道,努力争取成功与健康的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