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流云散
2431800000037

第37章 第十六首歌:老地方的雨(2)

“好吧,到时候把你的故事说出来给老弟听听。”

两个人就这么聊着聊着,然后都不知不觉地睡去了。

第二天,所有参加“老知青江永行”活动的知青门,都如期地来到了江永知青广场,在那里举行活动启动仪式。

整个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音响里正在播放着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的革命红歌。先期到达的知青们纷纷拿起了相机,摆出不同的OSE,在由国务委员彭佩云题词的“知青岁月”雕塑前拍照留念。各县市的知青们更是相聚在一起,纷纷打出自己的旗帜,簇拥在一起照集体相。

等到启动仪式正式开始的时候,天空却下起了阵雨。但这对那些热情似火的知青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他们曾经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的时代英雄,接受这样的风雨洗礼,对曾经的他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了。

于是风雨无阻,仪式冒雨进行。这时,各县市的领队就把自己的队伍招集拢来,按高管的统一安有,列队站在各自的旗下。

启动仪式由新接任的高管之一“雄鸡报晓”主持。浏阳高管“东方之河”代表“湖南知青网”发表了很掮情也很激动人心的致辞。江永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家都安排了领导出席。一位副县长代表四大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仪式上还专门安排了几十位少先队员,在乐队的引领下,列队步入广场,然后为每一位参加活动的老知青们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那种既庄严又热闹的场面,真是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万分。一时间,广场上到处都是灿烂的笑脸!到处都有闪光灯在闪耀,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欢乐气氛”仪式结束后,上午是安排参观千年古村上甘棠。这是一个有着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湖南境内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村落之一。整个村庄按太极八卦布局,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其建于宋靖康元年的三孔石桥,更是因“石落出官”而成为千古传奇。建于明代的文昌阁,至今仍显得古朴典雅。那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记录着上甘棠村历史文化的摩崖碑林,成为了月陂亭一道独特的风景。村庄有体现湘南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民居两百多栋,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冒着初夏的雨,两百多名知青徜徉在上甘棠村那古色古香的石板巷道上,他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长枪短炮”,或是站在文昌阁前,或是来到三孔桥下,或是挽起裤脚涉足河水,留下了各自己春风得意的靓影。直到把那河中的鸭子吓得乱窜,把那温顺的水牛激怒得抵角相恃,他们才尽兴而去。

下午是参观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的文字一江永女书。这是在江永上江奸镇及其近邻一带的妇女中传承的一种奇特的社会文化现象。这种以妇女所专用的女字与其它文字相比,具有五大独特之处:一是女用男不用;二是传女不传男;三是记录当地方言土语,并用当地土语唱读;四是字形奇特,右高左低,呈长菱形;五是人死书焚,陪葬送终。因此,女书一经发现,就在全世界引起轰动。先后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在女书博物馆,知青们饶有兴趣地参观着那些独具魅力的江永女书,并纷纷把它们摄入自己的镜头。

晚饭后便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原定的篝火晚会只好宣布临时取消。可是没过多久,很快就又云开雾散,天清月朗。仿佛天随人愿,不愿扫了这些知青们的雅兴一样。组织者又临时把所有的知青都召集起来,马上又驱车赶到了千家峒景区。

那场篝火晚会简直成为了知青们的狂欢节。主持人是临时推选的“东方之河”。也没有一个正式的节目单。反正只规定了每个县市最少要出一个节目。但这些有备而来的知青中却不乏这样的人才。首先是一个劲地比着拉歌。然后是一个接一个地表演节目。在热情瑶胞的配合下,把整场篝火晚会搞得有声有色,热火朝天。

英俊自然也是当仁不让。他唱的一首《老地方的雨》不但感情投入,而且声情并茂。那浑厚的男中音很具磁性,听起来如同饮酒一样,感到余味绵长。又仿佛那江永的小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给每一个知青带来无穷的回忆。

回到宾馆后,英俊和“人中禾火”都还沉浸在篝火晚会带来的无比兴奋中。

那一夜,英俊把自己的故事与“人中禾火”进行了彻夜。

在江永县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参加江永行的老知青们还前往兰溪乡的勾蓝瑶景区参加了当地一年一度的“洗泥节”。

在江永县兰溪乡的瑶族村庄中,居住着两千多勾蓝瑶人。

因为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大山之中,因此田地一般都很小而且分散。每到春耕插秧时节,他们就需要将农具和耕牛移到离家较远的农田去耕作,有时甚至还要住在外面。等到农历五月中旬春插结束,他们才搬回农具牵回耕牛,洗干净身上的泥巴,然后穿上干净的新衣,载歌载舞祭祖,舞狮耍龙欢庆。这就是农历五月十三兰溪瑶胞延续千年的传统节日一“洗泥节”。

那一天,全村上下如同过年一般热闹。他们利用耙、刀、棍、杈等工具做道具,在村子里舞龙狮,耍棍拳,载歌载舞祭拜“谷神”,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瑶胞们还会准备许多丰盛的菜肴,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到家里欢聚一堂。

等知青们走进村子时,早有瑶族同胞在村头舞龙耍狮夹道欢迎。只等那些知青们一到,就鞭炮四眼铳齐鸣,敲得锣鼓天。

活动首先以湖南老知青的“六十岁生日献礼”拉开序幕。所有当年满六十岁的知青都被请到了台上,然后是由美丽的瑶家女子给这些老知青寿星们戴花敬酒,以表达瑶家人热情好客之意和对老知青们的深情怀念。

接下来是瑶家人表演的舞龙狮,拜门楼,祭“谷神”等地方性节目,使所有知青都看得眼花缭乱起来。他们和当地围观的瑶胞一起,不由自主地为那些精彩的节目连连叫好。其中,由几位瑶家姑娘表演的瑶家女拳,不仅表现了年轻的瑶家女子柔美刚强的一面,更是以她们熟练刚劲的一招一式,把整个活动了。

一年一度的兰溪乡勾蓝瑶族“洗泥节”,不仅给当地瑶胞带来了欢乐,更让前来参观的知青们大开了眼界。

“洗泥节”活动结束后,瑶胞们还为知青们统一安排了中餐。宴席就分别安排在几家大的祠堂里。那丰盛的瑶族菜肴,再加上那醇香的荀谷米酒,还有江永县一位政协副主席的出席,使所有席间的知青们都感受到了一种如醉如痴的热情。因此,他们不但一个个吃得油光满面,而且一个个喝得面红耳赤。

在散席之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里,知青们仍然不愿放弃这最后的机会,纷纷拿起相机,去拍那些年代久远的瑶族老屋,去拍那些如同桂林山水一样迷人的兰溪风景,去拍那些脸上有着刀刻般深深皱纹的瑶族老人,去拍那些天真烂漫童稚未开的瑶家孩童。

英俊也拿着他的尼康相机在村子里穿行。他也去拍那些老人和孩子。但他与众不同的是,每当他给那些老人和孩子照完相后,他都要认真地问一下他们住地的住址。然后从相机包里拿出纸笔认真地记上。

“老兄,你怎还要非问别人的地址不可呢?”“人中禾火”就有不地 。

“问清了地址,回去洗好了相片就好给他们寄来!”英俊答道。

“真看不出,原来老兄还是这么一位有心人!”

“你想想看,谁拍了照片不想自己也能够看到。如果你只给人家拍,却不把照片寄给人家,那你不是侵犯了人家肖像权吗?”

“也是,将心比心,如果别人帮你拍了照片,你不一样希望人家也洗给你吗?这些山里的孩子和老人,又没有电脑,又不会上QQ,只有把照片洗好再寄给他们才是最好的办法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又跟着老兄长见识了!”

“哪里哪里,我也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想改也改不了了!”

“这么好的习惯为什么要去改呢?从今以后,我还要跟着老兄认真地学呢!”

“见笑了,见笑了!”

两人就这么一边聊着,一边在村子里遛达。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近距离的接触,“人中禾火”对英俊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