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2436300000008

第8章 家庭教育不幼儿园教育更重要(3)

第二天,爸爸就买了一盒油画棒和一本连环画《神笔马良》,又裁了一些纸,把恩戈叫到跟前温和地说:“昨天爸爸不对,不应该把油画棒扔掉。你喜欢画画很好,爸爸支持你。不过爸爸希望你以后在纸上画。”

恩戈高兴地接过纸和连环画,在外公的指导下,他勤奋好学,进步很快。上小学时,他的作品曾被送到联合国以及许多国家参展。后来,他画的熊猫获得了“亚洲儿童画观摩展”的优异奖。

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这是很珍贵的,家长要好好地保护扶持,而不是打击和破坏。这就是尊重教育,也是个性教育。当孩子刚开始学画时,不要认为画得不像就急着去代笔;孩子在写字时,不要因为写得不好就帮助。这种代笔或帮助,只会让孩子失去原有的自我,没有了思维的乐趣和实践的快乐,慢慢地孩子智慧的幼芽就会枯萎,进取的信心也会消失。

事实上,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尊重孩子的这些天性进行再教育,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生活的规律,从家庭生活的琐事做起,从小处着手,却可以获得巨大收效。

玩才是孩子的天性

现在的家长不容易,不仅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还要教育好下一代。

现在的孩子也不容易,大多都被家长圈在家里练琴、画画或是上奥数班、英语考级班。

其实,家长们不应该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也不应该对孩子抱太高的期望值,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玩才是孩子的自然天性。

5岁的林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爸爸、妈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在这样的家庭里,昭昭不仅学速算、背古诗,还要学习多门外语。每天,昭昭都在妈妈的精心安排下,心算半小时,背一首诗,然后再学习外语。不仅如此,他还生活在一个多语言的环境里,从小在带有外地口音的爷爷奶奶的看护下,发音不像普通话那样标准。因此,不论是他说普通话还是讲外语,家长都会在旁不停地纠正。可是细心的妈妈发现,聪明、活泼的昭昭越来越不爱说话了,而且还不停地摸这儿动那儿,一会儿也坐不住,谁见了都说这孩子准是得了多动症。

妈妈只好带昭昭到儿童心理智能发育门诊就诊,专家向昭昭的父母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原来,儿童在3岁以前最好在母语的环境下成长,过早的语言开发可能会造成孩子对语言信号的模糊。像昭昭接触的语言比较杂,就很容易混淆出错。结果是孩子一说话,家长就在旁纠正错误的发音,使孩子越来越缺乏自信,生怕出现错误。久而久之,孩子也就越来越不爱说话了。而且孩子自控能力差,长时间的集中精力,会加剧他的紧张心理。孩子要舒缓这种状态,就会表现得好动。

这则失败的教育案例,就是因为没有顺应儿童心理发育特点,违背了孩子爱玩的天性。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担心错过关键期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给孩子带来压力。实际上,过度的教育只会阻碍孩子应有的发育规律,影响身心发展。

教育专家指出,通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记忆力,在大自然中锻炼孩子的观察力等,都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这远比知识的授予、灌输更重要得多。

参与到孩子的探索之中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热衷,正是对生活的最初发现,也正是他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开端。我们强调这种好的开端,会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同样有一个好的开端。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对某些事物的热衷,并适当参与到孩子的探索之中。

井深大曾说:“在幼儿阶段,孩子对某种事有兴趣,都是受大人的影响,既然如此,大人对孩子所做的事就不能漠不关心。有时,大人之所以觉得孩子在做的事情无聊乏味,那是因为你用大人的感觉去看的原因,这时你在换一个角度,比如把自己拉回到童年时期,你也许就不会这样看待了。”

比如,你会常常在孩子的口袋里发现几颗小石子,几张揉皱了的画片。他们会对你说:“这个石子像小猫,这个石子多像娃娃呀!”又有一天,孩子可能会带回一株小草,他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小草种在了花盆里,并给它浇水,弄得满手满身的泥,甚至把屋子也弄脏了。此时作为家长,不应横加干涉或阻拦,或干脆将这些东西统统扔进垃圾箱。聪明的家长,会参与其中,和孩子一同分享幻化生活的快乐。我们不妨也找些石子、图片,并将这些石子和图片组成新的图形。它们可以是小房子,也可能是一个公园,如果有目的根据一个童话故事拼起来的图形,那就再好不过了。

长此以往,我们会发现孩子更加留意和关心身边的事和物,也会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这正是孩子的天性表现。如果此时再顺应孩子的天性进行教育和引导,孩子不仅感到快乐和满足,心智发展也会更完善。

总之,最成功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抹杀孩子天真、好玩的天性,保护孩子创造性的思维,给孩子一个可爱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

NO.5与孩子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宋柏杨,顽皮程度常常令父母措手不及。老师反映,课堂上他不仅随意大声喧哗,而且是手不离玩具;甚至还用玩具水枪闹恶作剧。回到家后,也因为贪玩而挨了不少打。因此,爸爸决定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试着与儿子交流,寻找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一周周末的下午,爸爸发现柏杨在楼下很不高兴,站在一边看别的小朋友玩弹玻璃球玩。原来,因为他爱捣乱和“枪法”不准,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于是,爸爸就同他玩起了弹玻璃球的游戏。开始,爸爸故意靠近他的“目标”,想让他击中自己的“目标”,享受成功的快乐。可是柏杨怎么也击不中。经过爸爸耐心的指点,柏杨才端正了射击“目标”的方向。只听“叭”的一声,“爸爸”成了他的俘虏,他高兴地手舞足蹈,还不停高兴地呼“我赢了,我把爸爸给赢了!”这时,柏杨玩得更来劲了,爸爸也边玩边跟他讲:“柏杨,今天有进步,相信今后在学习上也会有进步的;学习就和做游戏一样,都要专心致志,这样才能进步,玩得开心呀!”柏杨也很认真地说:“爸爸真好,有爸爸跟我玩,我会努力的。”后来,柏杨的变化也的确叫人满意。

其实,只要是孩子所需要的,就是家长应该特别关注的,尤其是对贪玩好动的孩子,家长应在游戏中发挥其长处,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他们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在游戏中还能让孩子学习知识,参与实践,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正如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一个孩子,如果在游戏或学业中经常处于失败状态,经常体验到失败的痛苦,慢慢他就会选择逃避,甚至对一切都产生厌倦情绪。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家长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他在自己独立做好一件事后,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家长也要参与到孩子的成功当中,与孩子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当孩子从幼儿园得了小红花后,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庆祝一下,或奖励一下孩子,从而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走向新的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和孩子一起从成功当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呢?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让孩子量力而行

俗话说:跳一跳,摘到桃。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值不要太高,量力而行地为孩子制定一些目标,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容易地体验到成功。

当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其他孩子,或达不到预期要求时,就要考虑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修改,提出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要一步一步地来,不要急。要知道,培养孩子是一个艰苦细致的漫长过程,只有通过实行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教育,尊重孩子,帮助孩子,鼓励孩子,并及时给予指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完成,去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启蒙阶段。

引导孩子主动探索

家长平时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独立意识。如果家长事无巨细地包办一切,只会让孩子对事物缺乏或降低兴趣,从而放弃进取,体会不到自己独立做好一件事的喜悦。

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是这样让孩子体验成功的:

我和女儿雨童一起玩剪纸,我找来一些普通的彩纸,有折过的,还有对称画好的。开始时,雨童就选对称好的纸来剪,发现很好剪,而且剪出来是双的。雨童很高兴,就开始自己折纸、自己画着剪,可不一会儿出问题了。雨童剪好后,发现自己剪的叶子成了两片分开的半边叶子。这是怎么回事?

雨童开始寻求我的帮助:“妈妈,你帮我画一下吧。”但我没有急于告诉她正确的方法,而是让她再看看我提供的画好的材料,然后我给她做了示范,让雨童注意我是怎么剪的。雨童认真地观察着我的做法。然后又拿起了一张纸,折好后慢慢地画好。画好后一剪,果真没有断。她又拿起第三张纸,这回对折后她先想了想,看了看纸的两端,然后才下笔。剪好后也没断。

看她做好了两次,我就问她:“刚才怎么会剪断呢?”雨童说:“得从折的中间开始画,不能从能打开的地方画。”我就夸奖她说:“你真聪明,一会儿咱们把这个方法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听到我表扬她,雨童很骄傲。

在引导孩子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获得一些有益的知识,还发展了能力,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这种获得是幼儿宝贵的精神财富,多次这样的经历一定会使孩子成为一个勤于思考和自信的人。

鼓励孩子从事感兴趣的活动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人的大脑犹如一条包巾:只要提起一端,便可以带动全体。为何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通常其他方面也有优异的表现呢?正因为头脑有包巾般的特性,只要有一端被开启,其他部位也会相对地活跃起来。因此,若对某一课题产生兴趣,集中精力去做,就必然能促进全脑的活性化。”

太多的时候,家长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而不是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其实,孩子对他感兴趣的活动往往会深刻探索,这不仅能调剂他的生活,还能培养他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不妨问问孩子:“你喜欢做什么?”“你觉得做什么最有意思?”“你做什么可能会做得更好?”听听孩子是怎么回答的,然后根据孩子的潜能,发展他的长处,让孩子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体验”对孩子很重要,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他才会不断地去努力,才会有争取成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