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因爱而完满
2443600000028

第28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11)

许多以前的同事来看她,都戴着这样或那样闪烁的光环。她一无所有地坐在他们中间。又有人说出替她可惜的话来,她笑了,伸出双手说:“我的双手都攥满了幸福,只是你们都没有看到罢了。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我用一生的精力塑造了一个新生命,我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其实对于一个母亲来讲,任何工作都只是暂时的和外在的,只有一样工作是一生的职业,那就是爱孩子胜过爱自己。我始终明白这一点,我首先是一个母亲,然后才是一名律师或者别的什么。”

其实不仅仅一个母亲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在人世间,爱,也只有爱,可以成为一个人唯一可以从事一生的职业。

母爱如粥

佚名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儿子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她便坚持每天给儿子讲一些他小时候的故事:七岁时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八岁时赤着脚丫子蹿到树上吃桑葚,让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儿子都已经忘却了的事情,她却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另外,她每天总会利用大部分时间来给儿子熬粥。拣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粒一粒精心挑选。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里,一边摆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就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微笑着接受儿子的拒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迟钝,她摇晃着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气力也大不如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蒲扇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她依然很小心地做好每个细节,精致而虔诚。可是这一切,儿子并没领情,依然冷漠地拒绝着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落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8年零73天。在第8年零74天时,她正和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太清晰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这是自从那次车祸,医生宣布他脑死亡之后,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曾对她说过,像他这种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苏醒。

儿子那天喝到了久违的母亲熬的粥。粥并不像他以前喝到的那么美味,由于火候没有控制好,粥有微微的煳味,而且还有咸咸的眼泪味道。可想而知,母亲熬粥时的心情是多么的不平静。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3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突然撒手人寰。临走时,母亲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儿子在清理母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早在7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7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却知道,创造这些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却伟大的母爱!

一只手的力量

佚名

中途,一位妇女上了中巴,左手抱小孩,右胳膊挽着一袋肉。没有人给她让座,我只好从发动机盖子上站起身,说:“将就一下,你坐这里吧。”她感激地笑笑。

她显然很疲惫,衣服也不整洁,像是个常做小买卖的。怀中的孩子不过两岁,黑黑的,胖胖的,挺敦实。她将那袋肉放在司机座位后,美美地舒了口气,坐在盖子上,稳稳地抱着孩子。

不久,下去几位乘客,车厢空了许多,但仍然没有座位。我无聊地望着外面,耳际是发动机的响声。

就在这貌似平静的时刻,忽听司机一声惊叫,车身“嘎——”一扭,差点没把我甩出窗外!紧接着,“轰隆”一声,中巴似乎被弹起。我头晕目眩,手下意识地攥紧栏杆,但巨大的惯性仍将我抛向车后。这时,又是“轰隆”一声,中巴骤然停止。

惊魂未定,车内一片哭爹骂娘声。我发现,中巴此刻整个跷了起来,车尾还在地上,而车头却搭上了一堵矮墙,车身与地面约成45度夹角!车祸!我忽然记起抱孩子的妇女,回头一看,见她左手牢牢地抓着司机座位上的钢丝,右胳膊紧紧抱着孩子,半吊在空中。

车门被人打开了,大家鱼贯而出。妇女下车时,我想帮她抱一下孩子,她笑道:“不用,只是,麻烦你……”她努努嘴,意指掉在座位上的那袋肉。下车后,我拎着肉找到她,见她正瞅左手掌,她的左手掌一片乌青,渗出血来,显然是钢丝勒的。当我递上肉的时候,她伸出右胳膊接——手腕处光秃秃的!竟然没有右手!

当中巴弹起时,我双手都难以抓住栏杆,而她抱着孩子,居然用一只左手攥住了钢丝——她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力量,同时又忍受了多么剧烈的疼痛!

其他乘客围着中巴吵嚷成一片,群情激愤,要追究事故责任人,而那位妇女左手抱小孩,右胳膊挽着一袋肉,已默默地走远了。

后来我多次对别人说起这次经历,大伙儿都啧啧称奇,但我没有道出我心中的感慨:这世上拥有两只手的人多的是,而真正有力量者,一只手也就够用了。

感恩慈母心

若荷

母亲最近病了,病中的母亲依然坚持缝制着一件小夹衣,那是为她的外孙迎接幼小的生命里又一个岁月的交替而准备的。母亲患有严重的气管炎,病发的时候,最怕的就是那些横空曼舞的棉花屑,为避免吸入,母亲特意戴上了口罩,即便这样,也难免使刚有好转的病情再次发作。我劝了好几次没有用,便站在一旁看着,帮她穿针引线,铺铺棉花。望着母亲艰难的呼吸和一双粗糙的手,折叠在记忆深处的一些往事浮现在眼前。

我是在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天参加工作的。那一年,天气特别冷,晚上经过雨雪的肆虐,到了白天,门外的树木和屋瓦上的积水便凝成了冰挂。刚去的时候,我们白天上班,晚上大都不出门,瑟缩在四个人居住的屋子里。其实屋子里更冷,早上用过的暖水袋,晚上下班后再也打不开,它们早已冻成了冰坨。我从小体弱,便在那些个漫长的冬天里一再感冒发烧,寂寞病痛的时候,委屈的泪水默默流过。

一天,母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棉背心,黑色软绸的面料,月白色的里子,全都是用旧布料做成。黑色软绸的面儿,洗得已经有些泛白,月白色的里子,也已经打了好几个补丁,母亲还在唯一没有补丁的前襟处,缝了一个贴身的小口袋。那年我十六岁,正是爱美的年龄,和我同宿舍住着的,是一个随同父母从城市转业地方的女孩儿,她衣着鲜艳亮丽,一派城市女孩的装扮,在穿久了一袭灰蓝的日子里,她的装扮很是令人羡慕。她的追求时髦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母亲做的那件棉背心我是不屑穿它的,嫌它老气,并带了一种很自卑的心理去看待它,一次也没有穿,就悄悄地把它扔进了箱底,一晃二十年。

女儿上初中时,学校离家远,往来需要骑自行车,冬季来临的时候,看到女儿的小脸被冷风浸得发紫,不禁心疼起来,翻遍了衣柜也没有找到适合女儿穿的棉衣。一年的时间,女儿长了不少,往年的旧衣已经遮不住那幼芽般猛长的身体了。也曾想自己动手去做,只是苦于手拙,只怕白白剪坏了几块布料,况且时间紧迫,于是告诉母亲,母亲听了略一沉思,说:“也先不用做,如果急着穿呢,就把当年我给你做的那件找出来,先穿着。”我想也是啊,一阵翻箱倒柜,终于把它从层层旧衣下的箱底翻了出来。幸好我有保存旧物的习惯,棉背心还是和20年前一样,因为没有穿过,所以不很新,也没再旧,只是放得久了,散发着一缕淡淡的樟脑的气息,又因为经年压在箱底,原先厚墩墩的棉花,现在已显得薄了许多,晚上女儿放学回来,我试着让她穿了一下,还挺合适。令我惊讶的是,几乎和当年的我一样年龄的女儿,却没有表现出嫌弃它的意思,穿上那件棉背心,女儿竟然高兴地跳了起来,一个劲地说,整天穿红着绿的,都穿腻了。

一次回家,女儿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一边抻着衣角,一边问:“姥哎,这件棉背心怎么这么软和啊?”母亲这时正在院子里晒太阳,温暖的冬日阳光挥洒在母亲的身上,使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少有的红润,母亲抚摸着我女儿的头发,如同李奶奶述说革命家史一般,意味深长地说:“这件棉背心啊,可有它的来历了!”

原来那件棉背心的面儿,是我姥姥的一件棉袄。姥姥去世得早,那是留给母亲的唯一财产,而棉背心的里儿,也不是月白色的,而是洁白的。当年我的母亲先后失去亲人,是本家的三姥姥收留了母亲,并送母亲读书。十八九岁的时候,和母亲同龄的姐妹们都找了婆家,母亲却立志求学。母亲性格倔强,早年受新思想的影响,坚决不缠小脚,曾备受长辈及乡人的白眼和奚落,前几年我回老家,大妗子还说起母亲的陈年往事。大妗子年长母亲三四岁,却赫然小脚伶仃着。

母亲的故事听来令人几多感伤,也令人破涕而笑。那件棉背心的里子,就是在母亲考上师范学校的时候,三姥姥送给母亲的一件大襟褂子。母亲把它穿了又穿,洗了又洗,直到破得不能再穿了。

破得不能再穿了,母亲便把它们打个卷,放在衣柜的一角,偶尔,拿它们出来派个用场。我们姐妹小时候的衣裳,多数就是母亲用它们连缀而成,温暖着我们细小的身体。母亲说,不舍得扔掉是有两个原因:一是日子过得的确苦,二是因为每每看到它们,心中便有一种感恩。我参加工作那年冬天,天出奇的冷,母亲知道我棉衣单薄,我前脚走,母亲后脚就着手为我缝制了那件棉背心。可是我不知道,那时我的奶奶正在病中住院,那时我们家里经济还非常拮据,那时,母亲的手里捏着布票,衣袋里却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钱。

一行热泪从母亲的脸上滑落,母亲说,我就知道你从来没有穿过。其实,我也穿的,只是在天气冷得让人撑不住了的时候悄悄地穿在棉衣的里面。让母亲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如小鸟一般快乐着的外孙女儿,竟然穿着那件棉背心愉快地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季。

从此,一份内疚便深深地压进了我的心底,令我愧疚的是,当岁月的年轮从我身边碾过,并在我的眼角慢慢留下了浅浅皱纹的时候,那份深藏在心底的感动才如一湾温软的湖水在我心灵深处荡漾开来。

去年秋天,母亲去集市买回几块上好的布料,给她所有的孙辈儿女做了一件又一件三表新的棉背心,还建议我把那件旧棉背心的表里以旧换新。母亲说,别看外面陈旧,里面的棉花可好着呢。我没有按母亲说的去做,只是小心拆洗了一下,把它重新连掇起来,初冬时节,欣然将它穿在颜色大红的毛衣外面,或配一条长裙,和女儿在街上比肩而行。那一刻,我仿佛找回了过去的青春岁月,浑身充满了活力与激情。最适宜的是穿着它做家务,轻装上阵,干净利落,女儿戏称我是维吾尔族妈妈,温暖的小屋到处晃动着我忙碌的身影。

如今,母亲已经退休,冬天来临的时候,仍然喜欢为我们做一件又一件的棉背心,在母亲的心里,那一件件棉背心,不仅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用来御寒的服饰,更是母亲丈量儿女生长的标尺,她能在那些密密麻麻的针脚里,触摸到儿女们成长的轨迹。而那些经了母亲一针一针缝制的棉背心穿在我们的身上,任你行走在怎样的寒冬里也不会冷,因为,母亲所给予我们的,是一颗让我们永远感恩的慈母心。

母爱,幸福的源泉

佚名

一直想写写自己的母亲,但不知从何写起。有过几次想写的冲动,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写,千言万语,却总也描绘不出母亲的点点滴滴。

我10岁那年,只记得母亲经常用木板车拉着父亲去县城看病,每次回家都会从父亲的衣兜里掏出给我买的扎头绳,看到各色的扎头绳,我高兴极了,根本不曾想过父亲的病情如何。

也就是这年7月的一天下午,和往常一样,母亲把父亲拉回家。我也和原来一样,高兴得跑着去问父亲要我的扎头绳。而这一次,看见父亲是躺在车子上,母亲按住了我将要掀开盖在父亲脸上的斗笠的手,母亲抱住我哭了,我知道父亲走了!

在母亲拉着父亲回家的路上,母亲怕父亲被颠簸得疼痛(其实父亲哪里还知道疼痛啊),把擦汗的毛巾折叠着放在父亲的头下。母亲说,父亲走时就给她留下我们兄妹仨人,别的什么也没留下。

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管理几分自留地,还要给我们缝补衣裳,做鞋子。母亲心灵手巧,全村妇人都来问母亲要鞋样。有一次,母亲浇了一夜的菜,那时是用一根长绳将水桶一桶一桶地从井里往上提,这一夜,也不知提了多少桶!天亮时,母亲才发现自己的胳膊早被磨出了血泡,难怪母亲感到疼痛!

母亲就是靠过着这样的日子来供我们兄妹仨人上学。母亲不识字,她一直有个心愿,想让我们兄妹都考上大学,脱离农业社的苦。我们仨人学习都很好,我的成绩最突出,每次都是班级的第一名,什么县里、区里的尖子竞赛,我都能考出好成绩。

我刚上初中时,由于母亲实在支撑不起家里的困境,我多次辍学,而老师又多次抓着我不放。从那时起,我退了上,上了又退,最终在我上初三的那年,自己痛下了决心。

永远忘不了那天中午,看到伙伴们陆陆续续都去了学校,我扶着大门流泪,我是多么想上学啊!母亲把我叫到跟前,“妈对不起你,妈知道你学习好,将来会有出息,可你离考大学还要几年啊!你哥哥就快考了,你妹妹还小,妈实在供应不起了,你退学最合适,你可以编草帽,帮助妈妈供应你哥哥和妹妹呀!”我哭着不吱声。

母亲将我紧紧地揽在怀里:“月儿呀,下辈子再托生为人,一定要找个有钱的人家,找个有能耐的妈妈……”看到母亲那一串串眼泪,我放声哭了起来:“妈,来生我再做人,还做您的女儿,还找您做妈妈!我不上学了,我要退学帮妈妈!”这一次,我永远离开了我那渴望的学校大门。

直到现在,母亲还时常提起此事。母亲说,她这一生做的最大的错事,就是没有让我上完学。说真话,今天我有了自己很好的企业,大学毕业生一月所挣的工资,也许我一天就拥有了,但我还是羡慕那些有知识有学历的人。而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没有一丁点怪过妈,母亲抚养我们太不容易,她付出的是别的母亲几倍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