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244700000019

第19章 慢慢来,不必贪多

第二章7 慢慢来,不必贪多

吾人之习惯甚多。今欲改正,宜依如何之方法耶?若胪列多条,而一时改正,则心劳而效少,以余经验言之,宜先举一条乃至三四条,逐日努力检点,既已改正,后再逐渐增加可耳。今春以来,有道侣数人,与余同研律学,颇注意于改正习惯。

——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如何改正以往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时,曾说到了他的经验、体会。他认为人在下决心对以往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的时候,往往易于浮躁,将缺点一条条地列了出来,并且恨不得一下子就全部都改正,其实这样往往达不到实际的效果,还不如慢慢来,一次改掉一个缺点,然后不断地检查并且再慢慢地增加一次改掉的缺点数。这样,效果反而更好些。

人们的心灵深处有一种使人茫然不安,让人们无法宁静的力量叫浮躁。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日益消长的今天,心浮气躁是人类所面临的普遍状态。浮躁使人们产生了各种心理疾病,成功、幸福和快乐也被浮躁所羁绊。

《孟子?公孙丑上》有则寓言,说的是宋国有个种田人,为了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下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完回到家,他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田里的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听后,忙到田里去看,只见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今天用来比喻强求速成反而坏事的成语“揠苗助长”,就源于这个故事。

植物生长必须依赖一系列条件,比如:要有适宜的温度,要有适量的水肥,还要有足够的生长时间等。那个浮躁的宋国人急于求成,违反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费了半天力气,却把事情办砸了。

生活中往往也存在着一些人,如上述寓言中那个拔苗助长的人一样,一心只想着求大、求多、求快,而不去注重事情最终的实际效果。这种情况与明代边贡《赠高子》一诗里的描述非常相像:“少年学书复学剑,老大蹉跎双鬓白。”是讲有的年轻人刚要坐下学习书本知识,又想去学习击剑,一心贪多,以至于如此之浮躁,让时光匆白白地溜掉,到头来只落得个白发苍苍而一事无成。

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一生是同浮躁斗争的一生。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的压力太大,急于求成、烦琐忙碌,而且缺乏信仰、过分追求完美等社会问题的出现与不能得到满足、解决时,便生了浮躁之心,而正是因为这失衡的浮躁之心的作祟,使我们无法让事情得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垒成泰华岑。”这一出自宋代陆九渊《鹅湖教授兄韵》的诗句劝喻人们:涓涓细流汇聚起来,就能形成苍茫大海;拳头大的石头累积起来,就能形成泰山和华山那样的巍巍高山。只要我们勤勉努力,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论自身条件与客观条件如何,都能走上成才建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