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弘一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
244700000004

第4章 舍身求法,心怀慈悲多救济

第一章3 舍身求法,心怀慈悲多救济

至于做慈善事业——尤要!既为佛教徒,即应努力做利益社会之种种事业,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积极的,不起误会。

——弘一大师

我国古代经典《三字经》的开头便是“人之初,性本善”,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十分充分地对善良的价值加以了肯定。的确,善良是人性中蕴藏着的一种最柔软,但同时又是最有力量的情愫。

所谓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佛法是十分注重慈善之心的,而且一直都教导人们一心向善。尤为重要的是,佛法对善良的理解往往要比我们在世俗中的理解深刻得多。佛法强调真正的善良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平等,那么便谈不上善良。比如一个高高在上的有钱人施舍一点残羹冷炙给乞丐,这不是善良,而是怜悯。佛法中的慈悲与善良伟大就伟大在佛祖是以与众生平等的地位来展示自己的慈悲与善良。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前一世是一位修行者。他日夜不断,诚心诚意、锲而不舍地修行菩萨道,惊动了天界。天帝为了测试他的诚心,即令侍者化成一只鸽子,自己则变成一只鹰,在鸽子后面穷追不舍。

修行者看到鸽子的危难情况,挺身而出,把鸽子放在怀里保护着。老鹰吃不到鸽子,很是不满,责问修行者说:“我已经好几天没吃的了,再得不到吃的就会饿死。修行人不是以平等视众生吗?现在你救了它的命,却会害了我的命啊!”

修行者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为了表示公平起见,鸽子身上的肉有多重,你就在我身上叼多少肉吃吧!”

天帝使用法力使放在天平秤上的修行者的肉总是比鸽子肉轻。修行者还是忍痛割下自己的肉,直到割光全身的肉,两边重量还是无法相等。修行者只好舍身爬上天平秤以求均等。

看到修行者的舍身,老鹰、鸽子都全部变回了原形。天帝问修行者:“当你发现自己的肉已割尽,重量还是不相等,你是否有丝毫的悔意或怨恨之心呢?”

修行者答道:“行菩萨道者应有难行难修、人溺己溺的精神,为了救度众生的疾苦,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怎会有后悔怨恨之心呢!”天帝被他的慈悲心及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又使用法力,使他恢复原来的健康。

在佛祖的眼里,人与世间其他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十分值得去珍惜和热爱的,更是都需要我们去善待的。一个真正善良的人,正是因为他把万事万物都放到了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因此,他更容易感万物之所感,悲万物之所悲,他也就越懂得去善待他物。

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