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爱心仁慈广结善缘 (2)
因为当你对别人提供服务,或是从事和善的行为之后,你已经把你行动的成果贮存在你的潜意识中,这种情况可以比喻为是对电池“充电”。慢慢的,如果你进行了足够数量的这种行动,你将会发展出一种积极、有力的个性,将可把你和你的个性相同或类似的人,吸引到你身边。
被你吸引过来的人,将会回报你并向其他人进行和善的行为,以及提供你所需的服务,如此一来,“补偿原则”将可为你平衡“正义的天平”,带回你的服务成果。
乐意服务带来机会
我们不仅应该随时准备提供服务,而且还要很乐意提供服务,最重要的原因是,每一次我们这样做,就会获得另一个机会,向某个人证明我们具有这种能力,我们等于向所有人必须获得的承认那样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我们不应该向这个世界说:“先告诉我你能给我多少钱,然后我再向你展示我能够干什么。”相反的,我们应该这样说:“先让我向你显示我能对你提供怎么样的服务,如果你能欣赏我的服务的话,我再看你能够给我什么样的报酬。”
有位当时年龄已接近50岁的妇女,她当时是一名速记员,周薪15美元。由这个薪水来判断,她的工作表现大概不会太好。
请你注意这个变化:
一年后,这名妇女从演讲台上获得了十万多美元的收入。
这两种不同收入能力出自同一个人,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关联?你可能会如此问。我的回答如下:
因为她养成了“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习惯,因此,她从“增加收获法则”中得到了好处。
这位妇人目前闻名全美国,因为她现在是极为著名的讲演家,主讲“应用心理学”。
让我告诉你,她是如何使用“增加收获法则”的。首先,她来到某个城市的中心,接连发表十五次免费讲演,任何有兴趣的人都可前往聆听她的演讲,不收门票及任何费用。在这十五场演说中,她就有了向听众“推销她自己”的机会。在这一连串的演讲结束时,她立即宣布组成一个研习班,每位学生收费25美元。
她的赚钱计划就是如此简单。
她一年工作下来,就可以发一小笔财,而另外几十名比她更著名的演讲家的工作收入,却只能勉强应付他们的开支而已。
现在,请你暂停一下,回答下面这样的问题:
如果一名年龄已达50,且没有特殊资格的妇女,能够利用“增加收获法则”,而使她自己从一个周薪15美元的速记员,提升到年薪十万多美元的演讲家,那么,你为何不能运用这项相同的法则,使它能够为你带来你现在所没有的利益?
凡事心存感谢
许多成功的人都说他们是靠自己的努力。事实上,每一个登峰造极的人,都受到过别人许多的帮助。一旦你订出成功的明确目标,付诸行动之后,你会发现自己获得许多意料之外的协助。你必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贵人,同时感谢上天的眷顾。
感恩是美丽的字眼,它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慧。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欢迎的特质一样,是一种习惯和态度。你必须真诚地感激别人,而不只是虚情假意。
感恩和慈悲是近亲。时常怀有感恩的心情,你会变得更谦和、可敬且高尚。
每天都用几分钟的时间,为你的幸运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论你遭遇多么恶劣的情况,都还可能更糟,所以你要感到庆幸。
“谢谢你”,“我很感谢”,这些话应该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把你的创意发挥在感谢别人上。例如,你是否曾经想过,写一张字条给上司,告诉他你多么热爱你的工作,多么感谢工作中获得的机会?这种深具创意的感谢方式,一定会让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的职位。感恩是会传染的,上司也同样会以具体的方式,表达他的谢意,感谢你所提供的服务。
不要忘了感谢你周围的人:你的丈夫或妻子、亲人及工作的伙伴。因为他们了解你,支持你。大声说出你的感谢。家人知道你很感激他们的信任,但是你要说出来。经常如此,可以增强亲情与家庭的凝聚力。
记住,永远有事情需要感谢。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听完他的解说。这样他下一次有可能再惠顾!
感恩不花一分钱,却是一项重大的投资,对于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吃亏是福
有的人做人过于计较得失。这很不利于发展,不利于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是“计较”得失本身有错误吗?计较得失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人终归是人,不是神,他在许多时候,不知道什么东西应当计较,什么东西不应当计较。而且,往往他计较的,是不值得计较的;往往,越是计较,就越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人们喜欢把这种人称为耍小聪明,称为占小便宜吃大亏。
与前一种人相对比,有一种人被称作“大智若愚”,他们明白了吃亏是福。而吃亏不还是为了福吗?这就是古人的睿智了。你如果能参透其中的奥妙,你也就能渐入成功之佳境了。因为,你懂得“不计回报的付出”的回报要更有价值。
在开放的社会里,在人与人互相交际的社会里,只要你能做一些让别人受益的事。你所追求的事物便会到来。环顾身边成功人物,不管是企业家,政治家,学者,成功以及他们成功的人际关系,无一不是建立在一种相互的给予基础之上。这种给予,近观则是吃亏,而长远看去则是对成功的一种有效的、间接的投资,是一种“功德”。
做相同的好人,好事,说相同的好话,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功德。此中有禅意。这就是如果一个人过于执著于付出就要换来什么回报,即一旦你的付出带有强烈的目的,希望换得好的报酬,换来晋升,你的付出就被认为是交换。而交换则不是人际关系的上乘境界。
如果你不明白禅,那么下面就给你讲一个生活中的例子,首先是要假想,你就是这例子的主人公。
你是小张,在刚刚开始卖保险单时,一点都不入门,几个月卖下来,不但没有挣下钱,还花光了积蓄,你此时,口袋中空空,肚子中空空。这时,有一个卖保险单的同事来看你,他是一个成功的保险中介,他知道你的境遇。他来后,坐下来聊了一会儿,向你传授了一些宝贵的卖保单的经验,还将他手上的几宗不大的生意交给你去做。然后,他请你到门外的小饭馆饱饱地吃了一顿,临走,从口袋里掏出五百块钱放在你手上,拍拍你的肩走了。
这是故事的一种讲法,还有一种讲法。你还是袋中空空,腹中空空。这时,一位卖保险单的同事来看你。他是一个成功的保险中介。他知道你的境遇,他来后,坐下来聊了一会,和你传授了一些宝贵的卖保险单的经验,还将他手上的几宗不大的生意交给你去做。然后请你到门外的小饭馆饱饱吃了一顿。临走,从口袋里掏出五百块钱放在你的手上,对你说道:“好好做,那几个生意的钱你先拿着,什么时候,你混出来了,你再还几宗保单生意给我,噢,对了,这钱你记着什么时候能周转得开了你就还我。”
你对哪种人更心怀感激?在你能真正回报他们的帮助时,你愿意回报哪一个更多?或者,你认为哪种是偿还,哪种是回报?
关系网,人际关系——许多人处理不好就在于他们还未明白大智若愚、吃亏是福的真谛,这怪不得他们,因为,个中玄妙,怎是常人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