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2493200000018

第18章 现代人的通病是孤独

——卡耐基

我有一位朋友,5年前失去了丈夫,从失去丈夫的那一刻,她陷入了孤独与痛苦中。“我到

底该做什么事呢?”在她丈夫离开1个月之

的一天晚上,她来问我,“我住到哪里好呢?我往日幸福的生活还能再来吗?”

我知道在她这个年龄(50岁)失去相伴多年的伴侣,痛苦和孤独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人之常

情。但时间一久,此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痛苦灰烬上的充满

阳光的新的幸福生活。

“不!”她绝望地说道,“我不会再有幸福的生活了,我已经老了,我的孩子们都已经独立

生活,我还能干什么呢?”可怜的妇人是得了严重的自怜症,而且不知道该如何治疗这种疾

病。很多年过去了,我的朋友依然自怨自怜。

有一次,我忍不住建议她可以重新建立自己的新生活,结交新的朋友,培养新的兴趣,不要

一味沉溺在往事

回忆里。她没有把我的话听进去,因为她还在为自己的命运悲叹。后来,她觉得孩

子们应该为她的幸福负责,因此便搬去与一个女儿同住。

但情形并不像她想象中般美好,她和女儿的关系急剧恶化,最后到了互相指责,互相埋怨,

反目成仇的地步。这个妇人后来又搬去与儿子同住,结果也是不欢而散。后来,孩子们共同

出钱买了一间公

寓让她独住,这更加剧了她的孤独感。

有一天她跑到我这里向我哭诉:“所有的家人都弃我而去,没有人要我这个老妈妈了。”这

位妇人

再也没有快乐过,因为她认为全世界都亏欠她。她实在是既可怜又自私,虽

然年龄已有61岁了,但情绪却还像几岁孩童一样没有成熟。

不了解爱和友谊并非是从天而降的礼物是许多孤独寂寞的人之所以孤独寂寞的原因所在。

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欢迎,或被人接纳,一定要尽点心力。情爱、友谊或快乐的时光,都

不是一纸契约所能规定的。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现实,无论丈夫、妻子或哪一位亲人离世,活

着的人都有权利再快乐地活下去。只是他们须知道: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靠自

己去赢取。

再看一个生活实例:

在一艘豪华游轮上,一位明朗、和悦的单身女性,大约60来岁,正随着舞曲怡然自乐。这

位单身老妇人,也和我的那位朋友一样,

曾遭丧夫之痛,但她能把自己的哀伤化去,毅然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这是她深思熟虑之后所

做的决定。

她曾和丈夫相依相偎,曾把生活的重心和支柱都放在了丈夫身上,丈夫的离世使她一度陷入

了对生活的极大绝望中,所幸的是她很快从绝望中摆脱出来。她十分喜欢水彩画,现在成了

她精神的寄托。她忙着作画,哀伤的

情绪逐渐平息。而且由于努力作画的结果,她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其收入不仅可以开销自己

的生活,这能存蓄一些。

有一段时间,她很难和人们和谐共处,或把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说出来。因为长久以来,

丈夫一直是她生活的重心,是她的伴侣和力量。她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长相一般、经济

拮据,因此在那段近乎绝望的日子里,她一再自问:如何才能使别人接纳她,需要她。

她后来找到了答案——她必须采取主动,把自己奉献给别人,而不是坐等别人的施与。想清

了这一点,她擦干眼泪,换上笑容,开始忙着画画。她

也抽时间拜访亲朋好友,尽量制造欢乐的气氛,却绝不久留。没过多久,她的生活开始变得

丰富多彩起来,大家渐渐地都愿意与她相处,经常有人邀请她去参加宴会、舞会,她还在社

区的会所里举办

了个人画展,处处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后来,她参加了这次游轮的“地中海之旅”。在整个旅程当中,她一直是最爱大家欢迎的人

。她对每一个人都十分友善,但绝不喋喋不休。在旅程结束的前一个晚上,她的

舱旁是全船最热闹的地方。她那自然大方得体的风格,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人都

愿与她互换地址,以便日后经常联络。

“地中海之旅”结束后,她又参加了许多类似这样的旅游。她知道自己必须勇敢地走进生命

流,并把自己奉献给需要她的人。她所到之处都留下友善的气氛,大家都愿意与她交朋友。

时代在进步,医学在飞速发展,但我们的社会却有一种疾病愈

来愈普遍,那就是处于拥挤人群中的孤独感。

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密尔斯大学校长林·怀特博士在一次晚餐聚会上,发

表了

一段有关这种现代人的孤寂感的演讲。“20世纪最流行的疾病

是孤独。”他如此说道,“用大卫·里斯曼的话来说,我们都是‘寂寞的一群’。随着人口

数量的迅猛增长,人性已不再突显,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了……居住在这样一个‘不

拘一格’的世界里,再加上政府和各种企业经营的模式,人们必须经常变换工作地点——于

是,人们的友谊无法持久,时代就像进入了另一个冰河时期一样,使人的内

心觉得冰冷不已。”

那些走出孤独寂寞的人,一定是成功地营造出来了怀特博士所说的“勇气的氛围”。无论我

们走

到哪里,都应带着欢笑和爱心。就好象燃烧的煤油灯一样,火焰虽小,

却能产生出光亮和温暖来。

要想不被孤独寂寞所缠绕,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就必须与自怜道别,走出狭小的自我空间

,去与人接触,结交朋友,把心窗打开,让友谊的阳光驱尽内心的阴暗。

根据统计显示,大部分已婚妇女,都比先生活得长寿。但是,一旦先生过世之后,这些

妇女都很难再创新生活。而男性则相对好得多,因为他们必须继续工作,而且基于工作本身

的要求,他们不得不驱使自

己不断进步。通常,夫妇当中,先生要比太太强壮且富进取性。妻子则大都以家

庭为中心,以家人为主要相处对象。所以,她对必须独自生活或追求个人的幸福,并没有什

么心理准备。但是,只要她愿意迈向成熟的话,她一定会做得很好的。

当然,孤寂并不是丧偶者的专属,任何人——单身汉、美丽的公主、城里人或乡下人,都一

样会尝受到孤寂的滋味。

有个刚结束学业离开校门的大学生只身来到纽约,想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一展拳脚,闯出一

方世界。这位青年长得英俊潇洒,受

过良好的教育,也颇有阅历,自己也很为自身的条件感到骄傲。到达纽约安排好一切后,他

在第二天上午参加了一个销售会议,到了夜晚,他忽然感到孤单起来。他没有独自一人吃饭

的习惯,也不

想一个人去看电影,更不想去娱乐场所,他怕被女孩缠住。

当然,他不是不想有一个好女孩陪伴,但那绝不是从酒吧或什么单身俱乐部一类的场所去

随便挑一个来。结果,他只好在那个准备大展宏图的城市里,独自度过了寂寞凄凉的夜晚。

热闹的地方不一定不孤寂。有时大都市的孤寂要比小城镇的孤寂来得更深远。在大都市里要

想生活得充实,不被孤寂所绕,就是更需要花些精力结交朋友,发展友谊。在去一个大都市

之前,

要先想好以后的日子,尤其是下班后的时间要如何打发。你当然需要与有些兴趣相同的

人在一起,但你需要主动去争取。

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甘寂寞的你可以上教堂或参加俱乐部,这都

可以增加认识人的机会。你也可以选修成人教育课程——不但可以充实自己,更可以得到

同伴和友谊。但是,假如你只是默默一人在餐馆里吃饭,或在酒吧独自喝闷酒,那就无怪乎

要孤独了。你一定得去安排或做些什么事。我们都知道纽约的地铁是全世界最大的

地下交通网,但假如你不愿意先投下一个硬币,走进那个旋转门,整个地下铁路系统对你就

没有什么用处。

我认识两个女孩,她们长得十分迷人,都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她们在纽约东区合租了一

间公寓。她们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让我惊奇的是,

其中一位女孩,以她的年纪来说,是相当具有智慧的。她认为居住在大都会的女孩——尤其

是单身女孩,一定要仔细安排自己的生活,并计划自己的未来。她到一间教会去,积极参

加各种活动。她还加入一个研讨会,甚至选修一门改进个性的课程。她把自己的收入都投到

人际交往中,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实而又快乐。

她初到纽约的时候,也曾感到孤单寂寞——这也许是女孩子特有的天性。但是,她不是

像某些男性一样,在海底潜游了半天,却只寻得一块海绵。她知道,自己一定要有计划。如

今,她已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喝下午茶。她与一位聪明的年轻律师结了婚,婚

后生活

十分愉快。这便是她强调“要达到目标”的结果,她开创了幸福快乐的人生。

至于另外的那个女孩,虽然她当初也很孤单寂寞,但却没有细心安排自己的生活。她整天泡

一些游乐场所或酒吧里,最后只是加入了一个俱乐部——协助酗酒者的“戒酒俱乐

部”。

幸福不是靠别人给予施舍的,它来自于你努力赢取他人对你的喜爱和欣赏,来自于你积极的

生活热情和生活态度。这就是这一节我要告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