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2501500000089

第89章 一国三公

“一国三公”形容主持政事的人太多,意见庞杂,号令不统一,让人无所适从。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士蕮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春秋时期,晋献公在晚年的时候去攻打小国骊戎,骊国送了两个美女给献公,一个是骊姬,一个是少姬。后来两人都生了男孩,骊姬由于深受献公宠爱,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当时晋太子申生屡立战功,献公没理由废掉他,骊姬便作出主张,将太子申生派出去守曲沃(晋国大城),其他两个大儿子重耳、夷吾派去守蒲与屈两个小城。当时由于蒲、屈两地都是一片空地,于是献公就派大臣士蕮到那里去筑城。士蕮到了那里,命人用柴草夹在泥土中,随随便便地就完成了筑城的工作。有人便说:“你筑的城恐怕不坚固吧?”他笑着说:“过几年后,这里便是仇人的城了,何必要筑坚固呢!”夷吾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献公。献公派人去责备士蕮,士蕮于是写了一首诗,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意思是权贵者众多,各说其是,自己不知怎样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