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2504400000020

第20章 兑现

△剧目提要

徐玉莲

2003年,正是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关键时期,为配合税费改革工作,黄冈市财政局指令黄梅创作一台大戏,宣传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在全市巡回演出,《兑现》因此出台。六场现代黄梅戏《兑现》紧扣现实生活,故事情节曲折,幽默有趣,整剧洋溢着浓郁的乡情、真挚的人情,塑造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新形象。演出以来,现代黄梅戏《兑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该剧由湛志龙、周雅清编剧,黄鸣现导演,程学勤作曲,周洪年扮演三赖,郑玉琼扮演秋霞,徐记柱扮演戚东山。

【作者介绍】

湛志龙(参见《邢绣娘》剧目提要)

周雅清(参见《离巢凤》剧目提要)

【剧情梗概】

该剧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大背景,讲述了发生在望山村的清退超收税费的故事。

第一场:初秋的早晨,望山村敲响了欢乐的锣鼓点,荡起了吉祥的采莲船,村民们兴高采烈地准备第二天的“超收清退现场会”。乡财政所所长戚东山将6万元清退资金交给姐姐村主任秋霞保管,自己返乡政府开紧急会。

第二场:三赖一身贵气,衣锦还乡,找秋霞公私兼顾,想以爱情为条件入股投资石材厂,秋霞断然拒绝。望山村欠南方石材有限公司股份款6万,已到最后期限,逾期不交,公司就要撤资索赔。眼看石材厂成了“煮熟的鸭子”,秋霞贷款无门,决定将清退资金挪作他用,先交合同欠款。

第三场:村里用白条给农民兑现,引起大家的不满,村民告状。戚东山严厉批评秋霞大胆、混蛋、糊涂,“税改政策抛脑后,党的原则丢一边”,村委会主任秋霞受到“撤职”处分。

第四场:乡委作出决定“三天内筹款兑现不能少一分”,如若不力,加重处分。戚东山深夜找姐姐谈心,直指姐姐“挪用超收清退款是原则问题,理应受行政处分”,但“触犯政策未触刑,违规没有违民情”,姐弟连心,决心同想办法,共渡难关。

第五场:秋霞主动找三赖签订订婚协议,条件是给秋霞6万元钱;戚东山将房子抵押6万。三赖被姐弟真情感动,自愿投资入股兴办石材厂。

第六场:清退兑现,石材厂也同时挂牌开工。

【获奖情况】

2003年大型现代黄梅戏《兑现》参加由湖北省文化厅、黄冈市文化局主办的湖北省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展演,并荣获该届艺术节6金1银2铜共9项奖:集体优秀演出金奖,湛志龙、周雅清编剧一等奖,黄鸣现导演一等奖,周洪年、郑玉琼、徐记柱表演一等奖,吴红军表演二等奖,李发良舞美三等奖。

2004年2月7日,黄梅县戏剧院的大型现代黄梅戏《兑现》在洪山礼堂为参加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演出。

2004年7月29日,黄梅戏《兑现》和《请让我做你的新娘》联袂进京,在长安大剧院演出。两场原汁原味的大型现代黄梅戏在京城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及中国戏剧家协会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4年8月2日,国家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查振科在京观看了黄梅县《兑现》等黄梅戏剧演出后,高兴地说:“黄梅戏在黄梅县有戏,黄梅戏就有戏!”

2004年11月,大型现代黄梅戏《兑现》荣获湖北省第五届剧本文学评奖“新剧本奖”。

【出版情况】

大型现代黄梅戏《兑现》发表于2004年第6期《问鼎》。

△触犯政策未触刑,违规没有违民情——谈黄梅戏《兑现》的矛盾冲突徐玉莲

2004年7月29日,《兑现》等剧在长安大剧院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原汁原味的大型现代黄梅戏带给首都人民一场地方戏曲的盛宴,在北京引起强烈反响,受到文化部领导及中国戏剧家协会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兑现》以农村税费改革为大背景,讲述了发生在望山村的清退超收税费的故事。该剧紧扣农村现实生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活灵活现,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充满乡味人情,塑造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新形象,是黄梅县戏剧院的又一力作。

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任何戏剧都是围绕冲突展开的,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集中而概括的反映。戏剧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戏剧冲突的设置。黄梅戏《兑现》成功地设置了戏剧冲突。

《兑现》冲突错综复杂,但都围绕一条主线:触犯政策未触刑,违规没有违民情。在这一主线下,剧情逐步展开,各种各样的冲突不断产生、发展,剧中人物形象也逐渐生动鲜活。

《兑现》里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性格各异的不同人物在追求理想、达到各自目标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主要有三种:

一是人与环境的矛盾。《兑现》里的矛盾来源于生活,把人物置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大环境中,展现了许多人物的内心世界。剧作者描写了农民的所思所想,村干部的所作所为,刻画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新形象。要维护党的形象,坚决执行党的税改政策,超收税费清退兑现,不打折扣,不打白条,这是党对作为农村基层干部的秋霞的要求。望山村税费改革——超收税费清退兑现正进入关健时刻,财政所长戚东山奉命回镇开会,兑现款转移到了姐姐秋霞的手里。但这个现款是动不得的,秋霞知道动了现款望山村清退兑现就成了泡影,也把自己的弟弟戚东山拖入了不能按时执行农村税改政策的泥坑。秋霞对面临的形势是一清二楚的,但秋霞作为村主任,还要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招商引资,开办石材厂。王律师催逼村石材厂合同款,逾期不交,石材厂项目就要泡汤,秋霞对面临的困难也是一清二楚的。在求贷无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在严肃税改政策和兴办村企业成败的关口上,秋霞做出了挪用兑现款的选择。

二是人与人的矛盾,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意志冲突和性格冲突。《兑现》很好地设置了意志冲突和性格冲突。意志冲突,是指人物间出现对立的目的和动机,交织成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秋霞违规挪用兑现款,戚东山作为清退兑现工作小组负责人,对秋霞要做撤职处分,这是工作之需;但秋霞又是自己的姐姐,何况只是“触犯政策未触刑,违规没有违民情”,所以戚东山对姐姐是佩服的,“姐姐无需再自省,东山已然敬意生”,东山对姐姐的处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性格冲突,是指人物间对待事物的态度、追求的理想、采取手段的不同所引起的冲突。《兑现》中三赖与秋霞就是一对典型的性格冲突。三赖是《兑现》中一个喜剧性人物,依靠经商,发财致富,回乡“赖婚”,想以爱情为条件入股投资石材厂。此时的秋霞是瞧不上“秉性不改”、“换皮不换胎”的三赖的,三赖赖婚,让秋霞更觉得三赖分明是“三赖还要加三赖”,所以秋霞断然拒绝,秋霞与三赖是水火不容的。

三是人物内心矛盾。这种内心冲突是强烈的,人物要摆脱不利处境所作出的决定会变得异常艰难。摆在秋霞面前的矛盾是:如期兑现清退款,不但望山村前期投入的30万要泡汤,而且石材厂项目就会垮掉,乡亲们致富之路就会遥遥无期;挪用兑现款,就会违背党的政策,就会受到行政处分。孰重孰轻,秋霞必须思量、权衡、决断,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决策,秋霞最后选择了“触犯政策”,“违反规定”。秋霞受到撤职处分,内心非常苦闷,对戚东山的怨恨也油然而生。她认为自己挪用现款不是为了谋私,而且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挪用现款村民个个认,不打不挨怎样脱穷贫”,“羊毛出在羊身上,取之于民用于民”,秋霞认为自己是借鸡下蛋,没有错,认为戚东山“胳膊尽是向外拐,拳头偏偏往里伸”。

纵观黄梅戏《兑现》,矛盾冲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异常激烈。在《兑现》中,一些平淡的矛盾往往被组成有声有色的冲突,由于矛盾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最后爆发时显得格外强烈。兑现超收款是村民的念想,村民们想通过兑现拿到现款解决燃眉之急,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却是秋霞的白条,村民们不由得怒火中烧,“怒火烧,怒火烧,心中犹似滚油浇”,民怨沸腾,村民相约上访告状,矛盾白热化。戚东山知道姐姐挪用兑现款后,对姐姐举掌欲下,“倘若我不是弟弟是兄长,今日要狠狠打你几耳光”,弟弟欲打姐姐,姐弟之间,矛盾激化。

二是高度集中。《兑现》的冲突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里,使矛盾更加突出。时间为超收税款清退现场会的前一天,适逢王律师催逼村石材厂合同款,村主任秋霞求贷无门,一筹莫展。地点则是小小的望山村。

三是进展紧张。《兑现》中的冲突是扣人心弦、波澜起伏的,使观众一直处于紧张和期待之中。王律师催逼村石材厂合同款,贷款无门,秋霞怎么办?三赖回乡赖婚,秋霞什么态度?村民告状,秋霞如何应对?乡政府重申处理决定,三天内必须筹款兑现,一分不能少,否则加重处分,秋霞姐弟如何是好?这些矛盾跌宕起伏,使情节错综复杂,让观众欲罢不能。

四是曲折多变。《兑现》的冲突可谓一波三折,变化多姿。比如秋霞和三赖之间的矛盾,秋霞对三赖提婚经历了严词拒绝——主动提出订婚(卖婚)——自愿订婚这样一个历程。秋霞开始是瞧不起三赖的,对三赖旧话重提严词拒绝;在乡政府严令筹款兑现的情况下,万般无奈为解燃眉之急,秋霞找上门来,主动提出只要给出6万元钱,就可以订婚,是不得已而“卖婚”;三赖的表现令秋霞刮目相看,秋霞得以重新审视三赖,认为自己过去“隔山看人人看低”,秋霞也是凡胎俗骨,也不得不为自己打算,“姐姐今年二十七,终归是要做人妻”,所以秋霞最后是自愿订婚。秋霞对三赖的态度经历了不屑——无赖——动心这样一些变化。三赖开始是财大气粗,以投资为筹码提出订婚,投资不是目的,实为“赖婚”;在秋霞姐弟的感召下,三赖真心想造福乡里,投资办厂,三赖的转变也耐人寻味。

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催生出《兑现》这样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实际、生活、群众始终是优秀作品的活力与魅力所依、价值和意义所在。取材于实际、生活、群众,恰到好处地设置冲突,是现代黄梅戏《兑现》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