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2504400000023

第23章 邢绣娘告官堤

△剧目提要

徐玉莲

2006年6月2日,在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在“传统戏剧”入选名单中,湖北省黄梅县申报的黄梅戏榜上有名。申遗成功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和文化局更加重视黄梅戏的振兴和发展,对黄梅戏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团体积极挖掘整理、综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把经典文化推向社会。黄梅县戏剧院在1992年已经上演的《邢绣娘》基础上,改编创作了《邢绣娘告官堤》。《邢绣娘告官堤》叙述的是一个“贪官遭严惩,正义得伸张,有情人梦难成,棒打鸳鸯各一方”的故事,同时又记述了黄梅戏由民歌小调、山歌畈腔走向成熟的戏曲剧种的重要过程,是一曲融政治和艺术于一炉的正气之歌。该剧由宋西庭、湛志龙编剧,丁素华执导,陈精耕作曲,王慧君扮演邢绣娘,徐记柱扮演安廷玉,周洪年扮演乾隆。

【作者介绍】

湛志龙(参见《邢绣娘》剧目提要)

宋西廷,男,1947年7月生,湖北孝感人,曾就读汉川一中,现为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国家一级编剧,多次获得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等。主要作品有《虎将军》、《育才外传》、《天涯断肠人》、《大别山人》和《铡刀下的红梅》等。其中,《虎将军》获国家文化部首届文华剧作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创作剧本奖、全国创作剧目汇演编剧一等奖,《育才外传》获湖北省首届戏剧节剧本金牌奖,《铡刀下的红梅》入选2006年30台全国精品工程剧目。

【剧情梗概】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黄梅县大旱,第二年又遭大水,于是,成群结队的灾民如潮水般地带着他们张口就来的采茶调流浪到了安徽宿松、望江、太湖和江西的湖口、九江一带,开始了卖唱生涯……第一场:邢绣娘的邢家班声名远播,“四乡八里谁作场,人人争看邢绣娘”。邢绣娘忽闻黄梅新修的官堤又溃口,父亲为民请命,却被汉阳抚院打入水牢,生死不明。绣娘日夜兼程回黄梅救父。

第二场:绣娘“千里迢迢回故乡”,看到的是“十乡百里成汪洋”,听到的是“莫道洪灾从天降,皆因官贪民遭殃”,大小官吏,贪污赈银,官堤成了豆腐渣工程。邢父“三次告状碰南墙”,血写遗训,屈死大牢。绣娘义愤填膺,决定编戏文,告贪官。绣娘在安廷玉的帮助下,编成一曲新对花《告官堤》,借官堤之口,揭露贪官污吏。

第三场:新对花《告官堤》唱得何知县胆战心惊,何知县下令解散戏班,绣娘决定“官府不让唱对花,就到四乡八岭教对花”。何知县气急败坏,将绣娘打入大牢。

第四场:绣娘身陷囹圄,安廷玉冒险探监。绣娘劝廷玉进京赶考,廷玉心生一计,“立即赶考赴科场,且借考卷做文章,状子藏在卷子上,奇思妙想震朝纲”,“定让它,黄梅冤案大曝光”。二人誓共生死,依依惜别。

第五场:安廷玉考卷题诗告御状,按大清律令,本当斩立决。但乾隆爱惜他“文采飞扬,立论高远”,让他“陪王伴驾,巡视江南,戴罪立功,协助破案”。

第六场:邢绣娘身背“诬告朝廷命官”牌子,被黎坝长押着游街示众,绣娘誓死也不“改过自新”。何知县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心生毒计,当众赠纹银100两,释放邢绣娘,让她进京告状。何知县暗派四彪形大汉紧跟邢绣娘,“如影随形”,伺机灌下“哑药”,绣娘哑嗓,被师弟师妹救下。

第七场:乾隆南巡,视察灾情,命汉阳梅抚院、黄州桂知府、黄梅何知县、黎帮办龙舟伴驾,听戏赏曲。梅、桂、何、黎等四人心中忐忑不安。安廷玉安排邢绣娘为乾隆演唱黄梅采茶调。绣娘心生一计,让乾隆、何知县客串《告官堤》中人物,告“官堤”“有负皇恩,草菅人命”,四十万两修复的新官堤,挡不住一场洪水。乾隆听戏后惩治了梅、桂、何、黎等贪官污吏,同时御赐绣娘“黄梅名伶”称号。

第八场:安廷玉被御笔钦点,状元及第。从此“状元、名伶天河隔,银汉迢迢难逾越”,二人乐极生悲,“共结连理枝干裂,同飞比翼翅膀折”,二人肝肠寸断,“生死共,求不得”。

【获奖情况】

2009年9月18日晚,能容纳1000余名观众的黄冈职工活动中心内座无虚席,掌声阵阵。由湖北省文化厅、黄冈市人民政府主办,黄冈市文化局、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承办的“中国?湖北(卓尔)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戏曲展演”,在黄州的首场演出正在隆重举行。由黄梅县黄梅戏剧院演出的大型清装黄梅戏《邢绣娘告官堤》吸引了无数观众。市长刘雪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新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包玉兰、王建明,副市长梅香雪,市政协副主席熊早枝等领导和市民一起观看了精彩演出。《邢绣娘告官堤》在此届艺术节展演上夺得了11项大奖。

2010年1月20至21日,《邢绣娘告官堤》参加“黄梅戏曲迎新春”演出活动,在湖北省省委礼堂连续上演两天,受到武汉市民的热忱欢迎。

△一部反腐倡廉的力作——评清装黄梅戏《邢绣娘告官堤》

徐玉莲

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剧院二级编剧、戏剧创作室主任、湖北省首届签约剧作者湛志龙与宋西庭合作编剧的清装黄梅戏《邢绣娘告官堤》改编自周濯街的长篇小说《黄梅戏第一代宗师邢绣娘》,是一部弘扬廉政文化,高举反腐倡廉大旗的力作。

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是“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任何艺术,包括黄梅戏等地方戏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党的文化方针,大力弘扬主旋律。主旋律代表着时代精神,蕴含着人类美好的思想感情。弘扬主旋律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一个前进的时代,总要有一种引人向上的精神,一个进步的社会总要有一股强劲而积极的主流,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总要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号角。

弘扬主旋律,就要自觉地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黄梅戏艺术必须更加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担当文化的先锋,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构筑精神文化高地,促进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黄梅戏艺术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必须以对民族、对历史、对后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好地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廉政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廉洁从政为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产品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黄梅戏艺术把宣传廉政文化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反映了鄂东黄梅戏艺术强烈的文化自觉。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廉政文化遗产。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政理论,出现了许多奖廉惩贪的律令,涌现出了包拯、海瑞等一大批清官廉吏,创作了丰富的廉诗、廉文、廉戏和廉政格言警句,形成了牢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始终是社会的追求,勤政为民、尚廉治贪始终是百姓的期盼。

今年两会前,《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开展网上调查,反腐倡廉位居榜首。这项调查已经持续数年,反腐倡廉一直排在前三位。这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铲除腐败有着多么强烈的愿望。湛志龙、宋西庭凭着艺术家的良知,把创作视角对准人民群众的愿望,认真研究、精心改编,使剧本充分彰显黄梅戏文化中所凝聚的老百姓的清官情结,并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特色。《邢绣娘告官堤》中刻画了汉阳梅抚院、黄州桂知府、黄梅何知县、黎帮办等一系列刚愎自用、玩忽职守、贪得无厌、草菅人命、心狠手毒、做贼心虚、狼狈为奸、树倒猢狲散的贪官形象,入木三分地对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和揭露,警示人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手摸伸伸手必被捉”。戏中还塑造了亲民勤政、忧国忧民、整贪防腐、爱才惜才的乾隆皇帝,才华横溢、侠肝义胆的安廷玉,出身贫寒、歌喉婉转、为民请命、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邢绣娘,这些形象都栩栩如生。《邢绣娘告官堤》不仅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还力求以情感人,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结合。

《邢绣娘告官堤》竭尽全力,打造艺术精品去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高扬反腐倡廉的大旗,满足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邢绣娘告官堤》是一部黄梅戏精品,吸引、影响了很多人,达到了教育人、启迪人的目的。该剧也创造了不凡的记录,得到了戏曲界的高度认可,在2009年9月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上夺得了11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