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梦想与升华:十七岁 我走进非洲
2512300000160

第160章 南非的开拓者

南非最早一代的华侨大都是来自我国台湾、广东、福建一带,最早可追溯到我国清代。人们都知道,日不落帝国当年称霸世界时,他们在东方贩毒,在西方贩奴,而实际上,他们也同样把东方人作为奴隶贩卖到了非洲等地被英荷殖民者奴役。这些华人当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印度奴隶一起被当时的海上霸主英国东印度公司贩卖到非洲开采矿山的。我在开普敦的一家博物馆中看到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中的矿工都是留着长辫子,穿着棉袄棉裤的中国人。我想,大概这些人就是南非华裔的祖辈吧!

渐渐地,有不少的台湾商贾携家带眷陆续来南非经商、投资,也有很多在英国有了一些资产的华裔商人往南非发展。那时候,海上的航船不仅仅从中国运来了劳动力和原材料,也一次次往南非输送着新娘。一位南非的广东籍婆婆曾给我描述过她当初是怎么到南非的。当年她的家族中有远亲到非洲谋生,在当地找不到堪为配偶的对象,于是就委托万里之外的家人为他“出口”一个新娘。她是家族里年轻女子中较为勇敢和有见识的一位,于是她就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改变命运的冲动孤身一人揣着张照片和一颗忐忑的心,在印度洋上漂泊数月之久,去投奔一个素未谋面,毫无了解的丈夫。从此,在异国他乡与他相依为命,携手打拼,共度此生。如今,婆婆的丈夫早已仙逝,满堂的儿孙早已各自立业,只有她那深深的褶皱,瘦骨嶙峋的身板和眺望故乡时复杂的眼神,印证着南非那拓荒的岁月。婆婆和她的丈夫一生的劳作和积累足以说明了她是成功者。但是,思乡的情结却让她永远无法释解。游子如今已垂垂老矣,而故乡却是越来越抽象和模糊了。也正是他们的背井离乡,也正是他们的辛勤劳作,也因此在南非为中国人赢得了地位,赢得了尊重。所以现如今在南非,中国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富有”,几乎就是中国人的代名词。

1998年1月,中南建交后,大批的大陆商人涌入南非,几年间,使华人在南非的人数大增。我初到南非时,在南非寻求发展的大陆人仅有数千人,现在资料显示,已经达到数十万人。大陆的商人,看准了南非轻工业商品的匮乏,他们把大陆廉价的生活用品大量地运往南非,以不菲的价格卖给当地人,获取的利润是成本的好多倍。就连中国的卫生纸运过去都能赚钱。什么保健品、什么太阳能热水器、丝绸、布料、服装、塑料制品等等。在南非的商店里、超市中,中国商品铺天盖地,短短几年,大陆商人在南非迅速暴富。哥哥读书期间曾先后在两个中国公司兼职,这些做保健品的中国公司在国内几乎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到了南非,派几个人做一间公司,人员不多,摊派也不大,一年轻轻松松赚个百万美金没有任何问题。更有甚者,一些商人还嫌赚钱慢,海上运输麻烦多,就干脆把工厂建到南非,国内加工好的半成品到南非一拼装,就成了南非的外资企业产品,既减少了成品进口税收,也减少了销售环节,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在南非的国中之国莱索托,有一大批中国投资者利用那里的政策优势在那里办厂,生产的产品走不了几步就出了国门,一不小心就成了跨国生意。在留学生中,哥哥就是一个范例,中南建交时,他只有十八岁,只身一人来了南非,和其他的中国留学生一样,一边学习,一边经商。在这期间,有许多留学生坚持不下去就回国了,他一直在逆境中寻求发展。一毕业就成功跨入商界,不但有自己的跨国公司,还被南非官方聘请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顾问、东开普省战略营销集团的领导成员,同时还肩负着给南非政府官员教授汉语的任务。一个人顾几头忙得不可分身。所以,如今的南非,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相融相谐的国家,但是新一代中国人的融入,无疑为这个国家的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非洲大陆的未来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点,而中国人在这个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代替的。今天的南非政府借鉴中国的改革经验,也在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外国人到南非经商投资办企业。南非正张开她真诚的怀抱欢迎中国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