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梦想与升华:十七岁 我走进非洲
2512300000049

第49章 我对宗教的困惑

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我的朋友多数是基督徒,我的社交环境大都在教堂,这里的教堂比西安的澡堂还多。各种宗教类别在我脑子里很乱,很多事情我根本理不清,我又是一个不愿意随便跟着别人宣传走的人,一时间很茫然。在中国我了解过一些佛教和道教,到西方又见识了基督教和天主教,尽管我并不了解他们中更丰富的内涵,但是从善律己是相同的。爸爸告诉我基督教的重要内涵是“罪己”,这我也知道,但我就是不明白我有什么原罪,为什么活在世上是为了赎罪?我想可能就是要人们严以律己,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对别人多一些宽容和慈爱吧?我觉得很多宗教教义都是相通的。我也会以同样的善良对待需要帮助的人,但我们不是什么罪人。信仰的内涵是很深的,很多东西我理解不了,为什么有人倾其一生去研究神学,那又有什么用处呢?我认为只要我善良宽容,多做善事,就是人间的使者。也许认识是肤浅的,但这是我所信奉的。不管是《圣经》还是《禅学》我看着都是一片茫然。

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信仰真主安拉,基督教信仰上帝耶稣,这二者都有固定而独一的偶像,可唯有佛教不同,不局限于某个偶像。观音、如来、普贤、地藏、文殊等各尽其责,佛教似乎有一个庞大的神佛体系。他们之间有地位高低、有法力深浅之分,每一个神都有自己不同的职责,有自己特有的形象,所以在我看来似乎这种神化更为合理一些。基督徒认为耶稣是王中之王,圣上之圣,无所不能、无处不及。但是耶稣的形象是以一个“人”的模型出现的,肉体之躯被死死地钉在十字架之上。那么他不是人,是神,却有肉体之躯,《圣经》中也讲述他与凡人相处的事迹。而佛教不同,尽管佛像塑造时可能源于人形,他们的形象却被大大的夸张了。信佛就得拜偶像,尽管佛教源于印度,但我不喜欢印度的那种佛像,都是瘦瘦的脸,尖尖的头,不像我国的大佛富态、慈祥,都是大手厚足。我喜欢中国的寺庙,峨嵋的大佛、龙门的石佛、白马寺的泥坯金塑佛等等。到底是中国人多,硬是无数个凡人塑造起一尊尊大偶像,但是每当我站在这些大佛的脚下时就心生澎湃之感,觉得自己渺若蚂蚁。往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内一站,听着那种佛教诵经的音乐,真是天籁之声,余音绕梁,仿佛自己的灵魂也升华了,真有那种无缘大慈,同喜大悲之感。所以可想而知,以我肤浅的认识来看,不难比较是高耸入云的、气势磅礴的大佛法力无边,还是钉在十字架上、“像”一个人一样的耶稣无所不能?当然,宗教、信仰之间没什么可比性。可是,有人做过统计,说世界上信仰耶稣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的国家,而信仰佛教的国家多数都是比较贫穷的第三世界,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仅是拿信仰来衡量的吗?显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