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棋情录
2531400000384

第384章 番外七 促膝谈正统(下)

番外七促膝谈正统(下)

“既然文字狱不限于针对民间大儒,仅仅是权力斗争的寻常手段。如此说来清朝复兴汉学没有问题了吧?”范昭来了好奇心,刨根问底。吕雁梅蹙眉道:“不能这么说吧,取一而舍九,表面看也是在兴汉学,实际上还是假汉学呀。”范昭想了想,道:“我倒是觉得文字狱的是权威集中的结果,或者说是把某些真理扩大化并绝对化的结果。如果预设一个理是正确的,所有违背这个理的都不允许,都该去坐牢,这就是文字狱的逻辑基础。说白了,就是不给人怀疑的权力,即使清人考据,做学术研究也得小心翼翼。”吕雁梅点点头。

范昭道:“令慈说宋金形势,这个我确实想不出怎么回答。”吕雁梅笑道:“范哥哥曾经在扬州书院讲学的人,也有答不上来的时候。”范昭故意诧异道:“咦,这些你也知道了?”吕雁梅道:“红儿这丫头早给我讲过了。”范昭道:“那天我问你,有人说秦桧等奸贼的雕像已经跪了好几百年了,是不是应该站起来了?你说回去问娘亲。令慈怎么说?”吕雁梅道:“我忘了问娘了。”范昭顿时沮丧,道:“原来,你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吕雁梅微笑道:“后来,你不也忘记了吗?现在才想起来。”范昭道:“我忙着抱得美人归,哪有时间想这些!”吕雁梅轻啐一口。范昭哈哈一笑,道:“令慈熟读宋史,很了解两宋之事,多少也和你说起过。令慈怎么看秦桧?”吕雁梅道:“娘说,秦桧名为宋臣,却暗中为金人效力,实为汉贼,金人的奸细。”范昭道:“这么说,秦桧是金国的间谍了。赵构这么信任秦桧,莫非也是金国的间谍?”吕雁梅不奇怪“间谍”一词,一摇螓首,道:“那倒不是。赵构是一个完全纯粹绝对自私自利的小人,所看重的只有自己的帝位。为了坐稳帝位,赵构可以向大仇人屈膝称臣。不过,这也是赵构的‘精明’之处。”范昭不懂,问道:“赵构不思‘靖康耻’,任由至亲饱受金人凌辱,还向金人俯首称臣,怎么说他‘精明’呢?”吕雁梅反问道:“若是皇帝抄了一个臣子的家,你想结果是什么?”范昭惊讶道:“原来如此。赵构向金主称臣,意思是说,金主(皇上)抄了臣赵构的家,父母兄弟姐妹宗室等人皆入奴籍,是臣有罪。臣构能偏安一隅,实上蒙金主皇恩浩荡也。臣构绝不敢有二心也。”吕雁梅掩嘴笑道:“真有趣。范哥哥平时就是这么损人的么?”范昭道:“哪用我损?异史氏如实记录,如实记录耳。”吕雁梅道:“靖康(宋钦宗年号)二年二月六日(公元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宋钦宗为庶人。七日,金人逼迫徽、钦二帝脱去龙袍。父兄都已降金,赵构向金称臣也顺理成章,否则,赵构就是违逆父兄之意,背叛金主,是逆贼。”范昭愤怒,道:“什么话!二帝不是做梦都想回归南宋吗?”吕雁梅道:“自然。谁愿意在屈辱下苟活?”

范昭端起茶杯,一口喝完,重重将茶杯放在桌面上。吕雁梅默默给范昭斟茶。范昭仰天大笑一声,道:“赵构确实‘精明’,佩服,佩服!”吕雁梅道:“赵构向金主称臣,那么‘靖康耻’就不算什么耻辱了,最多是金主失德,抄了一个温顺臣子的家而已。再者,赵构利用秦桧奸细的身份,实现与金议和,保全自己的帝位。”范昭冷笑道:“为了议和,赵构连生母韦贵妃也利用上了吧。赵构也不想想,没有岳飞、韩世忠等勇将赤胆忠心,血溅沙场,他能议和吗?”吕雁梅点头,道:“是。倘若金国有灭亡南宋的实力,断不会与南宋议和。金国精锐被岳家军重创后,再无力南下灭宋。此时南宋若君臣用心,则金国必亡,赵构可就真正成为宋朝的中兴名君。”范昭道:“若迎回二帝,赵构怕帝位不保。”吕雁梅道:“不会。岳飞第四次北伐,大破金兵,宋徽宗赵佶已经死去五年。宋钦宗赵桓,亡国之君,身边并无可用之人,怎么能与赵构争夺帝位?宋孝宗登基后,赵构做了二十五年的太上皇,宋孝宗也得看着赵构的脸色行事。”

范昭想了想,道:“不说赵家的事了。二帝也不是什么好人,亡国亡家被人凌辱也是咎由自取,只是苦了老百姓。”吕雁梅轻叹一声,道:“是呀。金军第二次围城时,城内守军不满七万。各地勤王军早已接到投降派权臣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伯奋、仲熊违抗朝命,募兵一万三千人勤王。他们在颍昌府遭遇完颜宗翰部,双方大小十八战互有胜负,最后全军突入开封城。这是第二次开封保卫战中唯一一支能够进入开封城的勤王军。二帝为了议和,将城内金银少女悉数送给金军,被抵押折价的各类女子竟有一万一千余人,皇室宗亲也不能幸免。金人称徽宗为“昏德公”,称钦宗为“重昏侯”。这样的帝王,确实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老百姓苦。但数十年后,中原汉人不再思南朝,如今之汉人不再思前明。时间,真的可以磨灭一切。”范昭沉默一下,道:“南朝不能给中原汉人希望,中原汉人自然不会思念南朝。雁梅,我们是不是跑题了?”吕雁梅笑了笑,道:“范哥哥说正题。”

范昭想了想,道:“说点好听的吧。秦桧虽然是金人奸细,但是,艺术上还是很有成就的。比如,宋体就是秦桧发明的。”吕雁梅不懂。范昭解释道:“宋仁宗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印刷字体不统一。秦桧发明了宋体字,统一了印刷字体,使书籍阅读方便容易。”吕雁梅格格笑道:“谁告诉范哥哥秦桧发明了宋体字?”范昭一怔,道:“秦桧发明宋体字,不见古籍记载么?”吕雁梅摇头笑道:“没有。”范昭有些不好意思,问道:“那宋体字是怎么回事?”吕雁梅道:“宋体字大约出现于明朝。宋朝文化鼎盛,宋刻本精美大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明朝文人特别是书籍的收藏者,极度推崇‘宋刻本’,因此明代多翻刻宋刻本,为求便捷和降低成本,明朝的这些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字样’,而非原来楷味浓厚的宋字。最终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于印刷的字体。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补刊经庵《文献通考》的序文中,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宋体’之名由此而来。”范昭点点头,表示懂了,暗思:“21世纪的网络百科,也未必靠谱,自己得小心求证。”

吕雁梅继续道:“印刷术承传于刻字,大约有纸之后,便有了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源于唐朝,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仍然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以保留书者原貌。雕版印刷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书稿的写样写好后,使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即可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微微凸出版面。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千余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刻板类似刻印。雕版印刷有点象拓印,雕版上的字是阳文反字,一般碑石的字是阴文正字。拓印的墨施在纸上,雕版印刷的墨施在版上。雕版印刷融印章、拓印、印染等的技术于一体。我曾祖吕公藏书印书甚多,娘曾经给我详细说过。”

范昭站起身,向吕雁梅作揖道:“谢吕姑娘指教。”吕雁梅扑哧一笑,道:“你这人,就是这么乐。”范昭道:“幸好宋体字不是秦桧这个大奸细发明的,否则,后世很多人得感谢这个大奸细。”吕雁梅道:“师叔祖说过,人是人,事是事,人与事可以合二为一,也可以一分为二。”范昭一怔,道:“这是什么辩证法?”吕雁梅道:“范哥哥不是说历史上的大忠大奸都是上天的安排吗,议论也罢,不议论也罢,无非人中常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约是历史人物的最后结局。”

范昭叹道:“岳王之忠,乃忠于天地,忠于汉学,非凡夫俗子之忠君耳。奇男子忠于天地,忠于汉学,矢志不渝,此为‘精忠’。有精忠,才能真正报国。古有‘家天下’之说,是要皇帝把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爱护,并不是让百姓无条件供养皇帝。汉学精义至北宋末年已坏,岳王演‘精忠报国’,重塑汉学精义之所系也。倘无金人狡诈凶残,赵构薄情寡义,秦桧寡廉鲜耻,则岳王难演精忠报国之传奇也。”吕雁梅怔怔望着范昭,道:“你的说法,和我师叔祖很相似。师叔祖曾说,象赵构、秦桧这样的历史人物既然是天定的,虽然其所作所为固然该骂,但是敢于投胎转生为赵构秦桧的真灵,却是不一般的。”范昭一怔,道:“哦,白先生说人与事可以合二为一,也可以一分为二,原来是这个意思。我曾听有佛教徒宣称,释伽牟尼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早就在久远年代就成佛了,为了引渡释迦牟尼才变现五逆之身,与佛陀作对,为的是魔炼佛陀。”吕雁梅蹙眉道:“这个可不好说。不过,释伽牟尼佛陀下世传法度人,必有魔难,提婆达多所作所为应该是安排之中,至于这种安排的真正原因,可能只有佛陀自己知晓。”范昭点头,道:“也是。佛教故事,被后人‘完善’的太多了,就象各种流传于世的正史野史。”

九觉道长在仙界饮酒自乐,自语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是让你看不清。这样,这场历史大戏才够精彩纷呈,才能让人忘乎所以,痴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