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清棋情录
2531400000409

第409章 雄主中奇计 剑仙解迷案

第一百二十二回雄主中奇计剑仙解迷案

历史上乾隆年间以文字狱著名,但其实大部分的文字狱都在伪稿案之后,这不能说是偶然。异史氏在此举几个比较典型的文字狱的例子:

王肇基呈献诗联案。乾隆十六年八月,流民王肇基“欲求皇上喜欢”,至衙门送“恭祝皇太后万寿”诗联。山西巡抚阿思哈认为其中多有“毁谤圣贤,狂妄悖逆之处”,故严查。几经审讯,发觉其人“似属疯癫,再四盘诘,与滇省传播不经之词一案,并无关涉”。但是,乾隆并没有因“竟是疯人而已”就放过王犯,反令:“此等匪徒,无知妄作,毁谤圣贤,编捏时事,病发之时,尚复如此行为,其平昔之不安本分,作奸犯科,已可概见,岂可复容于化日光天之下!著传谕该抚阿思哈,将该犯立毙杖下,俾愚众知所炯戒。”

金汝政私藏谶书纬图案。金犯本系一管账伙计,因追查伪稿案被湖北巡抚恒文抓捕。在他身下搜查出《推背图》,孔明碑等书。“均属谶纬妖言”。乾隆得悉后,指出“其罪较之造谋诬谤首犯自属有间。若借此煽惑愚民,别有情节,又当从重办理。”后更加斥其为“不逞凶徒,更当以谋逆首恶入罪”。金犯一案,开因私藏私带谶书纬图之类而获重罪先河。

杨烟昭案。湖北巡抚恒文因金汝政案被乾隆嘉奖而尝到甜头,更加重视文字狱。又于乾隆十七年正月,捕一“逆犯”杨烟昭,“其字迹卦图,悖逆荒唐,语极不道”。乾隆援引王肇基案,杖毙罪犯之例,批到:“毋庸再行根究,即照例杖毙。”如此严厉的惩办,目的是为了:“足使猖狂好怪之流,知所儆惕!”

疯人丁文彬案。乾隆十八年五月,原籍浙江上虞的丁文彬跑到在山东曲阜孔府要面见第七十代衍圣公孔昭焕,还特意递上自己写的《洪范春秋》和《文武记》。孔昭焕看后竟“不胜发指愤恨”,并连称此人为狂悖之徒,马上将此人捉拿,并亲自押送到曲阜衙门,并修密札一封给山东巡抚杨应琚,要求严查此人。

山东巡抚杨应琚立刻将此人提审。丁文彬因为家境贫寒,想通过读书科举改变命运,然而中了秀才之后就无寸进,并开始疯癫。他常常说自己要“力行尧舜之道,上帝命为天子”之类的话,并且还在乾隆十三年写了《文武记》和《太公传》。写成后,还专程送给江苏学政庄有恭,希望能得到他的推荐。不过庄有恭觉得他一派胡言,只把他当神经病打发了。

丁文彬又写了《洪范春秋》,到孔府去找衍圣公。希望能兑现已故的衍圣公曾许诺的婚约,并且最好还能准备丰厚的嫁妆。丁文彬还交待说,上帝派一小人,常在他耳畔言语,书中所言多是听命而写。并且还说有德即有位,上帝见他有德,让他传尧舜之道,令他“承其统绪,继位为王,国号大夏,年号天元。”也就是说,他不光要继承衍圣公,还应做皇帝。

这还了得?于是乾隆下谕旨:“着传谕杨应琚酌看该犯现在光景,若尚可等待部文则候部文正法,如恐不及待,即照所拟先行凌迟示众,勿任瘐毙狱中,致奸慝罔知惩戒也。”

杨应琚得旨后,遵乾隆旨意,将丁文彬凌迟处死。他的哥哥丁文耀及侄儿丁士贤、丁士麟判斩立决,其嫂则入官为奴。

龙乾惕案。龙乾惕,湖南沅州府麻阳县人,贡生。因收藏流传伪稿于乾隆十六年年底“访闻拿获”。乾隆君臣不仅于伪稿案上定罪,且云:“伊姓龙而名乾惕,取义乾卦罔知忌讳,已自不能无罪”,龙乾惕“原名九三,而即字乾惕,取义周易乾卦,已非人臣所可当!”伪稿案发时,龙犯“年已八十”,他的名字是在乾隆帝出生前几十年前即取好的,且按周易乾卦之义,(周易中乾卦爻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但乾隆坚持认为“非人臣所当”,这威风确实就大了!敢情乾隆当皇帝人家就得把叫了几十年的名字改了就对了。在乾隆帝“不可援照老弱不加刑之例”的指示下,龙乾惕被“照大逆不首律加一等”,人头落地了。

这几桩文字狱都发生在伪稿案前后,大概伪稿案对乾隆刺激不小,“当此光天化日之下,乃有此等魑魅魍魉,潜形逞伪”,因此加强皇权,制造文字狱就是必然选择。

乾隆一朝中后期,鸦片滚滚而入,文字狱绵绵不绝。范昭很清楚历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除了应赵沁芳所托之外,大抵文人(范昭算半个儒生吧)良知,特别是21世纪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根深蒂固,也促使范昭下定决心“尽人力而依天命”。

吕雁梅道:“我娘曾说,真汉学知行合一,并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若是满清兴盛原原本本的汉学,而不是大兴文字狱,利用权力篡改汉学,我也愿意认可。但是乾隆严查伪稿案,朝野人心惶惶。孙嘉淦知道乾隆学不成唐太宗,他自己也不想学魏征,明哲保身。范哥哥,你说,满清要的是什么样的汉学?”文字狱确实是乾隆朝的一大弊政。范昭有些惭愧,自己一直当乾隆是老大好朋友。在吕雁梅的眼里,乾隆就是文字狱最大的凶手。

范昭惶惑起来,不禁问道:“九觉道长,我真错了吗?”九觉传来声音:“何为汉学?”范昭一怔,脱口而出:“是啊,何为汉学?难道汉人做的学问,才是汉学吗?汉人,又起源于何时何地呢?”吕雁梅微微一呆,自己也困惑起来。”汉人,大约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追本溯源,华夏文明起源于古易,然而,古易早已失传,后世流行的《易经》,不过是孔子晚年修订《周易》所成。老子孔子之后,又有多少人为“汉学”添砖加瓦?

乐雅进来,细声道:“范公子,吕姐姐,时候不早了,可要小雅准备热水?”范昭道:“不用。我还要和雁梅说说话。”小雅退出去。吕雁梅笑道:“范哥哥,小雅妹妹越来越象你的丫头了。”范昭道:“瞎说什么呢?人家识礼,感恩而已。再说了,你认的妹妹,我哪敢当丫头使唤?”吕雁梅嘻嘻一笑。

乐雅回到屋内,乐老爹道:“小雅,李恩公的案子结了,爹的身体也好了一大半,今儿已经年二十八了,咱们再住在这,脸面也不好看。爹决定了,明儿一早,就离开这里,去张家口寻你哥哥。”乐雅低着头,细声道:“爹,咱们再等等吧。万一哥哥寻到这,岂不是错过了?”乐老爹道:“我都想好了。明儿咱们先去云来客栈,托掌柜留个言。京城去张家口就一条官道,没准在路上遇到你哥哥。”乐雅道:“可是,大雪天的,马上过年了,咱们上哪去雇马车呀?”乐老爹道:“李恩公不是硬塞给咱们一百两银子吗?重金之下,怎么雇不到马车?小雅,你自小懂事,爹事事依你。眼前这件事,你必须听爹的。”

范昭接过了永恩的礼物,也就意味着答应永恩管伪稿案一事。范昭本不想和吕雁梅探讨伪稿案,但今见吕雁梅分析李獒一案细致入微,忍不住问道:“雁梅,伪稿案的源头在哪,伯父至今未能查明。你有何见解?”

吕雁梅嘻嘻笑道:“见解可不敢当。说几句倒也无妨。说错了,你可不许怪我。”范昭点头。吕雁梅道:“我曾听我娘和师叔们说起此事,我娘猜测,很可能是九阳会弄出来的伪稿案。”

“什么?”范昭微感意外,道:“九阳会不是已经解散了吗?”

吕雁梅回忆道:“罗(强)师叔说,九阳会反清复明,是友非敌,暗中策划行事很久了。我娘对九阳会并无好感,说九阳会野心极大,担心天下大乱,百姓受苦。若是九阳会深思熟虑抹黑乾隆,不足为奇,奇怪的是,九阳会并无后续动作。可见,伪稿案只是单纯的一个案子,并不是九阳会连环计划的一部分。所以,我娘也不能完全肯定伪稿案是九阳会所为。”

范昭听罢,心忖:“据说首先向乾隆告发伪奏稿的正是齐召南。齐召南建议乾隆去扬州,结果遭遇万里红山庄之事,乾隆就怀疑齐召南和九阳会有关,只是没有证据(情节见第三卷)。按理万里红山庄一事之后,九阳会遭到重创,齐召南应该谨慎避嫌才对,为何他却如此表现?莫非其中真有古怪?”想到此,范昭道:“雁梅,我给你说说扬州万里红山庄,也就是绿扬山庄的事吧。”吕雁梅一脸欢喜,道:“好啊,好啊,我早想知道春兰姐姐和范哥哥怎么好上的了。”范昭没好气地道:“说正事,你想什么呢!”吕雁梅扮个鬼脸。正事要紧。范昭收摄心神,将万里红山庄发生的事情细细说了。

吕雁梅修至剑仙,智慧之高,非寻常人能比。吕雁梅想了想,道:“原来九阳会计划用掉包计对付乾隆,结果失败了。嗯,我明白了,可以肯定,伪稿案就是九阳会弄出来的。”范昭忙问何故,吕雁梅笑嘻嘻道:“你想呀,这样一来,齐召南好处多多呢。一,可以向乾隆表示忠心;二,乾隆必会为伪稿案分心,不会再去留意九阳会的事,便于九阳会东山再起;三,乾隆若严查伪稿案,朝野震动,内乱渐生,对九阳会反清复明有百利而无一害。齐召南施的是‘败战计’,真厉害呀。范哥哥,乾隆已经中计,难以自拨。”

范昭豁然开朗,道:“我也曾想过是齐召南所为。但是,我按常理去推,反而把齐召南排除在外。因为齐召南以嫌疑之身,向乾隆首告伪稿案,危险极大。”吕雁梅嘻嘻一笑,道:“万里红山庄之事失败后,齐召南不得不改变原来计划,伪稿案本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齐召南正好拿来做背水一战。即使齐召南因此丧命,也是值得的。”

范昭点头,把前后事再细想一遍,道:“伪奏稿发生的时间是在乾隆南巡,如果万里红山庄掉包成功了,回京的就是假乾隆。此时,伪奏稿案发,会是什么情形?”吕雁梅撇撇嘴,道:“那还用说,当然只有一个字:杀。”范昭拍案道:“这就是了。假乾隆曾说,他回京后要杀光满清皇族。当时我没在意,如今看来,他们早有布置。如果现在坐在金銮殿上的是假乾隆,这些亲王们早就没命了。真乾隆,当然不会这么干。”吕雁梅蹙眉道:“没想到九阳会策划如此深远,只怕他们还另有奇谋。范哥哥,你既然收受了小康王送你礼物,也许天意如此。伪稿案之事,范哥哥尽力而为,或许能救亲王、众多无辜人的性命。”

本来范昭还在犹豫是不是向乾隆谏言伪稿案,如今见吕雁梅不但不反对自己参与伪稿案,还支持自己。范昭心情大好,灵智复生,笑道:“现在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和乾隆说了。”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范昭没有依诸庄主的安排选择明哲保身,挺身而出,却意外的在随即而来面对乾隆时,于危机中救了自己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