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匈奴
2535600000063

第63章 长安来客(2)

“战死,是壮士应有的。现在你们兄弟争夺国家的统治权,不是哥哥赢就是弟弟赢,就算死了也还有个威名,子孙在各个国家还是个大国地位。汉朝虽然说很强,但是还不能兼并我们匈奴,怎么能乱了祖先的制度,向汉朝称臣,让列祖列宗受到侮辱,让很多国家耻笑我们呢?”

匈奴的大臣们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反对归顺汉朝。左伊秩訾王则认为:

“不对啊,国家的强弱也是分时候的,我们不能还沉浸在天之骄子的美梦里面。现在汉朝正是最强大的时候,乌孙等国已经都是汉朝的臣属。而且从且鞮侯单于以来,匈奴的实力逐渐被削弱,一直不能复兴。虽然说表面上还是能够充个胖子,但是我们的脸已经被打肿了。现在,归顺汉朝就能保全,不归顺汉朝就有灭亡的危险,你们别这么固执啊!”

但是大臣们依然不屈不挠,对左伊秩訾王百般刁难。呼韩邪单于对各位大臣的爱国情怀非常感动,然后拒绝了他们。

就这样,甘露元年(前53),呼韩邪单于带着自己的部落和军队往南到了汉朝的边境,派遣自己的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进入汉朝做人质。同年,乌孙国被汉朝分而治之,成为汉朝的领土,受西域都护府管辖。

郅支单于这时候才醒悟过来,也派遣了自己的儿子左大将去汉朝做人质。

这下好了,两个单于争着讨好汉朝。呼韩邪单于一狠心,妈的,干脆老子亲自进汉朝称臣,看汉朝到底帮谁!甘露二年(前52)底,正当整个汉朝为老将军赵充国(享年85岁,在那个时代可是长寿老人)的去世而悲伤的时候,汉朝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建国以来闻所未闻的好消息。

呼韩邪单于亲自到了五原要塞(今内蒙古包头一带),表示希望能在甘露三年的正月,亲自去长安朝见汉宣帝。这下汉朝高层开始议论纷纷,到底该按照什么礼节去接待呢?

丞相和御史大夫认为:“按照圣王的传统,京师比其他内部地方官吏重要,内部地方官吏,比外面的蛮夷重要。匈奴单于来朝见和庆祝,那么礼仪按照诸侯王的礼节来搞就可以了。甚至,位次还可以更下面一点。”

宣帝犯难了,再一次纠结。于是他找到了汉朝有名的“真相帝”,太子太傅萧望之。

萧望之认为:“单于本来就不是我们汉朝所敕封的,所以我们之前一直称其为敌国,应该对他们保持一种不拿他们当臣属的礼节,让单于的位置在诸侯王的上面。外国人俯首称臣,但是我们中国推辞不把他们当作臣子,这种怀柔的友谊,是谦逊亨通的福气啊。《尚书》曾经曰过:‘戎狄荒服’,就是说他们这些外夷前来朝贡一次不容易。如果能让匈奴的子嗣们乖乖的,侍奉我们中原的宗庙,永远不背叛,那么也是一桩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实话说宣帝其实不喜欢萧望之,因为他喜欢掉书袋,动不动就是“子曾经曰过”。但是他的话又有道理,所以宣帝为难了都会去找他。

经过高层的激烈讨论,最终采纳了萧望之的建议。但是吧,宋朝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很跩地不屑汉朝的做法,认为不用对自己曾经的敌国那么好的态度。唉,不知道他们要是知道南宋时候向金国委曲求全的事情,会怎么想。

就这样,车骑都尉韩昌奉命迎接呼韩邪单于,带着来自七个郡的两千骑兵在道路上组织欢迎。

正月,全国上下沉浸在喜悦的气氛中。同时,汉朝宫廷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有了一个新节目,匈奴单于向大汉皇帝俯首称臣。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在一片欢迎声中,呼韩邪单于来到了甘泉宫,汉朝以史无前例的礼节接待,待遇超过了任何一位诸侯王。在宣布接见的时候,只说是藩属国某首领,并没有点名是呼韩邪单于,可谓给足了面子。

随后,宣帝以汉朝中央政府的名义,赏赐给藩属国匈奴单于呼韩邪汉朝的官帽、腰带以及中原的汉服,黄金做的印玺、绶带等物品。仪式完成后,特许匈奴单于先行离开,前往住处,一个在长平(一处高地)的宫室。

第二天,皇帝亲自前往长平主持仪式,特许单于不用拜见,手下当户等大臣都可以前来旁观。当时,为了烘托大汉的气场,汉朝特地把各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全部召集起来,七七八八大小首领足足数万人,都在渭水桥下夹道欢迎。宣帝登上渭水桥,底下的小首领们一齐高喊“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这对匈奴君臣的震撼,可想而知。我估计,这时候呼韩邪想起自己祖先对汉朝的不尊敬,都是一身冷汗。单于在汉朝安排的府邸住了一个多月,准备动身回国。临走时,他以臣子的身份向宣帝请求,希望他的族人可以居住在光禄塞(五原郡以外的外长城)附近,如果有急事,希望汉朝能够从受降城给予支援。

汉朝以宗主国的身份欣然同意,派遣长乐卫尉董忠、车骑都尉韩昌带着一万六千骑兵和数千边郡地方兵护送呼韩邪单于,一直到朔方郡的鸡鹿塞(今内蒙古狼山一带)。

随后,董忠等人及其带领的军队常驻匈奴,以帮助呼韩邪单于讨伐那些对汉朝依然有不满情绪的人。同时,无偿送给呼韩邪部落三万四千斛粮食,以提供人道主义救援。

不久郅支单于也派遣使臣入贡称臣,汉朝对他们也是客客气气。当然了,作为宗主国的汉朝,还是会对自己的小弟呼韩邪匈奴客气一点。后来,人们习惯上称郅支单于为北匈奴,称呼韩邪为南匈奴。

第二年,两个单于同时派遣使臣入朝进贡,汉朝对呼韩邪单于的使臣更加优待。

此时,郅支单于正在夺取原先属于呼韩邪单于的西部势力。而屠耆单于的一个弟弟原本归顺呼韩邪,但是不愿意投降汉朝,也在西部流亡,收降了旧部两千多人的队伍,自立为伊利目单于。这两千人很快被郅支单于秒杀,郅支单于的兵力达到五万人。

郅支单于原以为,呼韩邪单于因为实力不足投降汉朝,永远没有了与他叫板的资本。但是他错了,汉朝竟然派遣了军队在他的聚居地驻军,随时可能帮助呼韩邪。出于种种考虑,郅支单于并没有回到单于庭,而是在匈奴西部定居下来。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郅支单于也明白了,有了汉朝这个靠山,他已经没有能力与呼韩邪单于对抗。趁着乌孙国已经被汉朝分为两个小国,他率部逐渐向乌孙靠拢,最终吞并坚昆、丁零两个小部落,定居在今天的叶尼塞河上游一带。这里离单于庭足足七千多里,往南离车师城五千多里,不仅完全对汉朝构不成威胁,也对呼韩邪单于失去了威胁。

黄龙元年,也就是公元前49年,呼韩邪单于再次亲自前往长安拜见汉朝皇帝,汉朝的礼遇一如既往。因为在匈奴已经有了驻军,所以这次就没有专门派遣军队再去护送了。这时候起,中亚的康居、安息等国也是对汉朝另眼相看,汉朝的使臣来往于中亚东亚,俨然一个超级大国的姿态。

至此,汉匈百年战争结束了,郅支单于远逃西域遣使入贡,呼韩邪单于亲自前往长安,低下了匈奴单于高贵的头颅。北匈奴西迁,南匈奴成为汉朝的一部分,逐渐被汉化。甚至于,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期,匈奴单于的后代刘渊在起兵自立的时候,以汉为国号,几乎完全与中原割据势力无异。

从公元前200年冬季,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包围在平城的白登山,到公元前49年正月,呼韩邪单于再次前往长安城拜见汉宣帝,足足150年有余。

汉朝为了打败北方的敌人,励精图治,历经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一共八代帝王,这其中,有波折也有顺利,有屈辱也有荣耀。

为了组织力量抗击外辱,成为东亚、中亚的霸主,汉朝通过几次削藩和战争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方针为中华民族注入了血性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通过经济改革完成了历史上首次利用工商业加强财政实力的创举。

为了扩张纵深达到与匈奴对等的疆域,汉朝加强了对西南和岭南的管理,尤其是岭南,完全成为汉族聚居地,最终形成了汉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同时开疆拓土,把四川南部和贵州纳入中国的领土。

为了包围匈奴,减少正面对抗的损失,汉朝将中华文化传播到西域乃至中亚,并将河西、羌族地区、东北地区、西域囊括进中华的版图,这些地方永远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

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