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战车王国
2547100000018

第18章 坦克的再生之父

正当英国国防部为坦克是否停止生产,坦克有没有发展前途争论不休的时候,英军“机枪兵团重火器部”参谋长富勒中校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

富勒认为,尽管初期参战的坦克有许多不足之处,然而,它仍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武器,坦克之所以不尽如人意,除了它本身的缺陷外,还有指挥上的问题。富勒指出,初期使用坦克时,指挥官们甚至还不会使用它,坦克参战都是零星出动的,而且步兵也没有与坦克配合好,更为严重的是英军常常错误地将坦克用于连绵大雨之后的沼泽地,坦克在泥泞的沼泽地里行动困难。

富勒中校根据自己几次指挥坦克作战的实践总结出坦克作战的四条理论:

第一,坦克作战要有坚硬的、开阔的、平坦的地形。

第二,坦克作战时,一定要集中一大批坦克,分成几个梯队,分批进行波浪式进攻。而且要对作战行动进行分工:首先是第一梯队冲上去占领阵地;紧接着,第二梯队向纵深发展;最后,第三、第四梯队冲上去扩大战果。

第三;坦克行动时,一定要有步兵随行,配合作战,从而迅速占领和坚守已取得的阵地。

第四,一定要出敌不意,隐蔽出击,造成战争的突然性,使敌人措手不及。

富勒最后坚定地指出:坦克是未来战争中军队所必需的重要武器,不仅应该继续存在下去,而且应该加快发展下去。

富勒提出的这一坦克作战理论是战争史上第一个关于坦克作战的理论,因而,这一理论在整个英军上下引起了轰动。然而,一些并没有亲身指挥坦克作战的人尽管无法驳倒富勒,但是他们仍坚持取消坦克,认为弗兰德之役已经证明坦克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好在富勒态度坚决,又有足够的根据,才力挽狂澜,使坦克免于夭折。不过,不少人仍将信将疑,就连当时的英军司令也不敢贸然肯定,只是含含糊糊地说:看看再说。

面对这一局势,富勒觉得,要说服这些“坦克反对派”,光有一套哪怕天衣无缝的理论也是没有足够说服力的,必须有实际的战争,让胜利的欢呼声堵住这些人的信口雌黄。于是,他不断寻找机会,创造条件,决心组织一次成功的坦克大战。以期证明自己理论的正确,证明坦克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法宝。

机遇从来都是垂青有心人。经过反复比较、论证,富勒发现,德国军队的康布雷防线是最适宜坦克进攻的理想战场。

康布雷位于法国的北部,地形开阔、平坦,土质也很坚硬。而且,当时正处于深秋,雨水较少,非常适宜坦克展开作战。

经过富勒的强力争取,富勒的司令艾利斯同意集中378辆战斗坦克和98辆辅助坦克(主要用来运输和拖拽铁丝网),编成了3个梯队。不过,富勒和他司令的上级——第3集团军宾将军的批复,也同时给富勒及艾利斯带了个难题:宾将军是一位狂热的骑兵主义支持者,他读完富勒的方案后,决定扩大战役目标,用坦克捅穿德国的整个防线,然后让骑兵穿过穿破口,冲到德军的后方,发挥马刀和长矛的威力,一直打到波罗的海。宾将军同时将4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调给艾利斯,把富勒的短促战术袭击计划变成了战略突破计划。

宾将军的决定一传到富勒手中,立即引起富勒的深深忧虑。然而,富勒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中校,他根本无法改变集团军司令的作战方案。他惟一能做的是,怎样尽可能按照上级的要求,增加成功的可能,减少失败的几率。于是,他和艾利斯司令一起,精心修改原先制定的作战计划。

为了这次进攻能够成功,富勒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在紧靠英国防线后面的阿夫兰科大森林里集结坦克,并找来许多美术家,在坦克的外面画了很多和树叶一样的图案,把坦克伪装起来。为了不让德国人听到坦克集结时的轰鸣声,英国低飞的飞机不停地在前线上空嗡嗡回旋,以压倒坦克的隆隆声,不要说对面阵地上的德军,就连英军自己,也不知道在树林中还隐蔽着那么多的坦克。

1917年11月20日上午6时20分,天刚刚泛出鱼肚白,能见度仅限于200码左右,德军军营还沉浸在睡梦之中,英军第一梯队的坦克突然间同时轰鸣起来,沿着夜间用线带标好的车道向德军前沿阵地冲去。

为了顺利地越过德国人已拓宽至12英尺的堑壕,富勒早就命令所有的坦克上都装载有用链条缠紧的长长柴捆。一遇壕沟,便把它们投在壕沟中,作为临时的便桥。而且,在进攻之前,英军省却了预示进攻的弹幕射击。所以,当英国的坦克轰隆隆来到德军前沿阵地时,在睡梦中被惊醒的德军官兵不知所措,有的放下武器逃跑,有的举手投降,当然,也有拼死反抗的,然而,很快被跟随坦克行进的英军步兵打得死的死、伤的伤,失去了抵抗能力。

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很快被英军坦克突破了。

很快,英军第二梯队的坦克又隆隆地冲向德军的第二道防线。一见潮水般涌来的英军坦克和随行的步兵,德军第二道防线的守军也都慌了手脚。原来准备好的战术也用不上了,枪也打不准了,没有多长时间,德军第二道防线又全线瓦解。

紧接着,英军的第三梯队又冲向德军的第三道防线,很快,已被坦克隆隆炮声吓坏了的第三道防线的守军同样被打得溃不成军,扔下守卫的阵地东逃西藏。

夜幕终于降临了,这一天的激战中,英军大胜,以4000人伤亡的代价取得歼敌8000余人、缴获大炮100门的绝对胜利,而且占领了德军纵深10千米的阵地。

这次大捷是英军近一时期少有的成功,为此,伦敦所有的教堂都钟声齐鸣,以庆祝胜利。然而,由于最初制定的方案错误,这一胜利不久就被又一次失败所取代:德军迅速从比利时的第4集团军调兵增援,其他后备军也从平静的东方启程前来,而英国却没有新派援军。很快,德军重整旗鼓,于11月30日以密集的兵力夺回了失去的部分土地。到12月3日,德军夺回了他们失去的土地的一半。

12月的头一周,铺天盖地的暴风雪阻止了所有的军事行动。两周来,英军伤亡了45万人,德军伤亡的人数大体相当。有11万多名德国官兵被俘,有9000名英军官兵被俘。

整个康布雷战役中,英德双方各有胜败。但是,坦克的地位如富勒之愿而得以巩固,一些早先主张停止坦克研制工作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坦克在陆战场上具有无以伦比的作用。这之后,不仅英国,其他军事强国也都十分重视着力研究和制造新型坦克,从而使坦克的数量和种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