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战车王国
2547100000020

第20章 科西金和T-34坦克

提起T-34坦克,稍微知道些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人都会知道,它是现代坦克的先驱,在第二次大战中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关键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尽管人们都知道I-34坦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总设计师——著名的坦克专家米哈伊尔·伊里奇·科西金。

苏联发展坦克走的是一条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的道路。20年代初,苏联以仿制和改进西方轻型坦克为主,艰苦摸索了近10年。3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自行研制坦克阶段,并开始发展中型坦克。T-26轻型坦克是其中的著名坦克,它是以英国维克斯轻型坦克为蓝本,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931年正式定型,1932年至1945年装备苏军,主要武器为1门37毫米火炮。

1932年,苏联人制造出第一辆中型坦克样车——T-28型坦克,该坦克装1门45毫米火炮和2挺机枪,后来又改为762毫米口径火炮。

米哈伊尔,伊里奇·科西金生于1898年,1918年参加苏联红军,曾参加过苏联国内战争,后来先后在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和列宁格勒工业学院学习。1934年毕业后,分配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设计室担任设计师,从此开始了他的坦克设计生涯。科西金先后参加了T-29轮一履合一式坦克和T-46-5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1937年初,年仅37岁的科西金被任命为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总设计师,开始领导A-20坦克的设计工作。A-20坦克设计任务书中规定采用轮一履合一的设计方案,科西金等专家看了设计书后认为,为完成设计任务书中对新型坦克的要求,应设计成为纯履带式。

科西金等人的建议获得批准,总军事委员会决定,既研制一种轮一履合一的A-20坦克,同时研制纯履带式的中型坦克,这种坦克被命名为T-34中型坦克。

1939年初,A-20和T-32坦克的样本初步建成,并向总军事委员会领导人作汇报表演,总部领导人对T-32坦克的性能大为赞赏,并提出加大T-32坦克装甲厚厦、增强火炮威力的建议,于是,科西金一头扎进改进工作之中。

由于战争的乌云已经笼罩着欧亚大陆,于是,科西金和他的设计组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努力,1940年1月,第1批T-32的改进型坦克——T-34坦克从共产国际工厂生产出来,经过长距离行驶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T-34坦克建成了,日夜操劳的科西金却因肺炎于1940年初住进了医院。然而,由于长时间过度操劳,科西金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医院竭尽全力也未能挽回科西金的生命。1940年9月26日,年仅42岁的科西金不幸去世。

科西金逝世后,被追授苏联国家奖金获得者称号,获红军勋章。他未完成的事业由他的助手莫洛佐夫接替。1940年6月,T-34坦克的全套图纸全部完成,开始批量生产,到1941年6月德国入侵前,苏联共生产了1225辆T-34中型坦克。

T-34坦克有许多型号,其中T-34-76和T-34-85中型坦克是两种最重要的型号。

T-34-76坦克战斗全重263吨,乘员4人,装一门762毫米加农炮,弹药基数100发,辅助武器为2挺762毫米机枪,动力装置为著名的B-2坦克柴油机,最大功率500马力(368千瓦),车体正面的装甲厚度为45毫米,炮塔正面为52毫米,最大车速55千米/时,最大行程为300千米。

T-34-85坦克在1943年秋装备苏军,它换装了85毫米坦克炮,加强了装甲防护,增加了车长指挥塔,改用5速变速箱,增大了柴油箱容积。它的战斗全重为32吨,乘员5人,它的85毫米坦克炮可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具有100毫米厚的德军重型坦克的装甲。无论从性能上看还是从外观上看,T-34-85坦克都已经具备现代坦克的特征,从而使T-34坦克在坦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T-34坦克总产量达5000多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量最多的一种。它几乎参与了苏德战争期间所有的坦克战,立下了卓越的功勋,连德军将领都认为T-34坦克“远远优于德军任何一种型号的战斗坦克”,后来,德国还模仿T-34坦克研制出“黑豹”战斗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