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战车王国
2547100000024

第24章 单人驾驶的坦克

比起双人坦克来,单人坦克的问世,似乎是更遥远的事。但是,对单人坦克概念的提出,其实比双人坦克还要早些。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从1983年起,用了一年的时间论证了一种称为“尼尼亚”的单人坦克。1985年公布了《未来坦克概念论证报告》。这种坦克的特征是具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早有一名乘员,装有导弹、火炮、机枪等多种武器,装甲防护能力增强,战斗全重约13吨,可空运。“尼尼亚”单人坦克的外形要比现代主战坦克小得多,这使它成为具有极强生存力的“战场游鱼”。但是,由于它需要众多高技术领域的成果来支持,估计目前只能进行各系统的研究,想得到样车,将是2010年以后的事了。

“尼尼亚”单人坦克是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战术技术委员会倡议的“机器人武器系统”的研究课题之一。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新的机器人武器系统概念,作为未来的战术机器人研究大纲的构成部分,探讨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项研究还得到了美国兰德公司的资助。

“尼尼亚”单人坦克是一个新型战斗车辆概念,是一种先进的、具有硬打击能力和高生存力的轻型战斗系统,它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以达到增强坦克战斗性能的目的,即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以及先进的目标搜索和跟踪技术,以减少坦克乘员和大幅度缩小坦克的外廓尺寸,并增强坦克的战斗性能。传统上需要由若干名乘员来完成的任务将交给自动化作战子系统去完成,而车内仅有的一名乘员将完成指挥及控制管理、应急超越驾驶、判断决策等必须由人来完成的任务。

“尼尼亚”单人坦克概念的主要特征包括:一名乘员;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适用于火控和目标搜索系统的综合、多用途传感器;综合、多用途武器系统;具备战术和战略上的可运输性。由于外廓尺寸小、机动性高,装甲防护增强,单人坦克的生存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由于具备这些特点,“尼尼亚”单人坦克可以满足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对具备高生存力和硬打击能力的轻型战斗车辆的需要,它可以和重型装甲目标相对抗,并战而胜之。并可以快速、广泛部署在世界各地,适用于装备轻型装甲师、快速反应部队以及应付突发事件。

单人坦克在火力方面,应具有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可对付广泛的战术目标。“尼尼亚”单人坦克就设想装备多种武器系统,可以对付各种战术目标。如导弹,是“发射后不用管”的第三代导弹,主要用来对付坦克;也具有对付直升机的能力;火炮,由于主要以导弹来对付坦克,火炮口径可选为40,50毫米,甚至小到25毫米,但是必须能够连续发射,用来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小型掩体、直升机等;机枪和枪榴弹发射器,具有常规的杀伤人员的能力;烟幕抛射装置,要有相当高的发烟能力,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遮蔽车辆。

单人坦克在可运输性方面,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大型运输机或直升机可轻松地进行空运。比如“尼尼亚”单人妇克设想在运输状态下的重量最大为125吨。这样可以用C-130运输机空运2辆,C-5A运输机可空运9辆。

单人坦克小巧灵活,装甲加厚,因而生存力强。比如“尼尼亚”单人坦克的高生存力主要是靠其外廓尺寸小、机动性高、装甲防护强来保证的,它的正面和侧面投影面积均不到现代主战坦克的一半,仅此一项就足以使“尼尼亚”的被命中率降低一半以上。同时,它的加速性极好,从静止状态转移到200米外的地方,只需要17秒或更短的时间。据世界各地的统计资料表明,一般地形上,在200米的地段内,总可以找到可供坦克隐蔽的地貌,由于冲击时间短,缩短了“尼尼亚”单人坦克在敌火下的暴露时间,使敌人的火炮不易瞄准,导弹跟踪困难。

当然像“尼尼亚”这种单人坦克要变为现实,需要靠许多领域的先进技术来保障。一是传感器。设想者认为,综合红外雷达传感器阵列是最好的目标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它还可以和导航用的传感器结合在一起。装在天线上的传感器阵列能让“尼尼亚”中的乘员看到他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并能从较低的隐蔽位置发射导弹。二是火控系统。能自动地完成目标搜索和跟踪,锁定打击目标,选择武器,射击以及毁伤评定等火力控制的全过程,自动化火控系统如有差错,乘员可以干预,直接控制。三是人工辅助的机器人系统。“乘员——机器人”的任务分工是设计中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乘员可以和机器人系统保持不间断的对话,并拥有干预和超越控制的能力。可以认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系统的成功与否、完善的程度,是单人坦克能否实现的关键。形象地讲,坦克上的机器人可以叫做机器人炮长和机器人驾驶员。

无独有偶,一位叫金子隆一的日本人,也设想了一种单人坦克。他认为这种坦克2002年就可以完成基本设计,2008年就能服役。他设想的单人坦克,采用分离式车体结构,主要武器是电磁炮,以燃料电池为主要动力。这种坦克战斗全重为285吨,发动机功率1500马力(1100千瓦),最高速度为70公里/时,最大行程为600公里。金子隆一设想的单人坦克是一种广泛采用高技术、具有相当人工智能的新一代坦克,从总体上来看,其性能要优于“尼尼亚”单人坦克,实现难度也比“尼尼亚”单人坦克大,2008年出现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