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建筑奇观
2547900000029

第29章 “圆明园”得名试析

“圆明”出于佛典。《楞严经》卷二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又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六:“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圆明”指佛的智慧,意为圆满普照。佛教认为,凡夫通过修行而成佛,就能转“业识”为“智慧”,所谓“大圆镜智”。《坛经》谓“大圆镜智性清净”,即是“圆明”。

清代诸帝多好佛。如顺治喜欢同禅僧谈论禅机,甚至想到削发为僧。康熙曾“写寺庙匾榜多至千余”,被称为“佛心天子”。雍正更好佛,他在当皇子时自号“圆明居士”,自编《圆明居士语录》十九卷。他在自序中说:“夫本妙明心,大圆觉海……唯证乃知。”这几句话显然是在引申《楞严经》的经义。

圆明原是康熙在位时为皇四子(即后来的雍正)营造的藩邸赐园。园成,康熙手书“圆明园殿”匾额。雍正登基以后,在园内筑殿听政。雍正在《圆明园记》中说:“圆明意旨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籍之言,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雍正即位后,不便公开以佛教居士的面目出现,因此在“圆明”这个佛教名词上再涂上些儒家色彩。乾隆在位时,获佛藏传世,世称“龙藏”。他进一步扩大了圆明园的规模。乾隆在园中的品题极多,其《万方安和》诗序说:“每高秋月夜,沆瀣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胸涌出宝光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