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建筑奇观
2547900000051

第51章 北海

北海位于故宫和景山之西,是一处有800年历史的皇家园林,从金代到明、清,都被列为禁苑;金世宗时(1179年)先在琼华岛建离宫,将北宋汴梁艮岳的太湖石置于岛上,在岛上最高处建广寒殿,改名万岁山、太液池,并以琼华岛为中心建设元大都。明清两代,北海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顺治八年(1651年)拆除广寒殿建白色喇嘛塔一座,并在山的南坡建永安寺,改名白塔山。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现存的建筑多在此时所建。

北海的建筑布局是以白塔为中心组成以琼华岛为主体的四面景观,琼华岛山高328米,周长93米;红塔高359米。山的南坡,从白塔起有琉璃善因殿、普安殿、正觉殿、堆云积翠牌坊、永安石桥直抵团城,形成全园的主轴线。轴线上的各主要建筑屋石以黄、绿、紫色琉璃组成图案,从山顶俯瞰,色彩斑澜,蔚为壮观。永安寺西之悦山殿是清朝皇帝引见、理事之所。在它的后面有庆霄楼,是一个踞半山的二层建筑,是冬天观冰嬉的场所。山的西面有琳光殿和阅古楼。阅古楼平面为一马蹄形,有廊二十五间,壁上都砌有三希堂法帖石刻。山坡上还点缀着假山、亭阁,高下曲折有致,如甘露殿、揖山亭等。山的北面,临水有半圆的延楼,登上此楼就可以南瞻白塔,北瞰碧波。北坡石岩陡峭,石洞、亭阁错迭,洞室相通,极尽机巧,有写妙石室、环碧楼、一壶天地亭等。山的东面,有智珠殿,是供奉文殊佛像之所。殿之北有见春亭,亭北有琼岛春荫石幢,幢苗、石座、栏杆雕刻都十分精美,传为燕京八景之一。

北海的东部、北部两岸有建筑群多处,各具特色。东岸有濠濮涧,在嶙峋的山石间有一泓池水,池中有敞轩、曲桥,颇具自然之趣。濠濮涧北的画舫斋,是一个环绕方形水池对称布置的庭院,四面回廓相通。北岸的镜清斋(后改名静心斋)是一个精美的园中园,是清朝的太子来游时的居所,入门为荷池,池北为堂,堂后临山池,左右皆是峰峦岩洞,过去曾有飞瀑流水往还萦回。池中敞阁三间,名叫沁泉廊,廊后有山石回抱,是乾隆时迭石的精品。北岸有许多宗教的建筑:小西天、大西天、极乐世界等。小西天西边的九龙壁用五色琉璃砌成,造型生动。阐福寺前面有王龙亭伸入水中,五亭都是方形,前后错落布置。五亭都用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

永安桥南边的团城,是金代(1163年)挖湖泥堆成。元、明、清三代屡有修缮,历代都是做为御园的。团城是一个高台,圆形,台高46米,周长276米。城两掖有门,门上有楼,入门有蹬道。团城上的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置。主殿承光殿位于中央,是康熙时在元代仪天殿基础上改建的。殿的主体结构为正方形。屋顶造形如故宫的角楼的形状。殿内供玉观音菩萨,传说是高宗时西藏的贡品。殿的正南有石亭,里面存放元代的玉瓮。殿北为敬济堂,堂东侧有古簌堂、朵云亭,西侧有余清斋。由余清斋曲折而西有沁香亭,其后的假山上有镜澜亭,是观赏风景最佳的地方。团城上边的全部建筑全是用黄琉璃瓦,用绿瓦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