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建筑奇观
2547900000054

第54章 妙应寺白塔

早在辽道宗寿昌三年(1096年),在北京妙应寺建造过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塔。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又建起现存形制巨大的砖筑喇嘛塔。整个工程庞大,历时8年才建成。塔建成后,又在塔前建起了华丽的寺院,敕名“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改称“妙应寺”。由于寺内喇嘛塔通体洁白,通常也叫白塔寺。

塔由塔基、塔身、相轮三部分组成。塔基是砖筑的须弥座,高9米。塔基底部为方形,其上有两层平面呈亚字形的须弥座,向内收分二折,轮廓挺拔雄伟。上部有硕大的莲瓣承托塔身。平面呈圆形而上肩略宽,与清式塔身高瘦的喇嘛塔相比,造型更为丰满浑厚。塔身之上又有亚字形小须弥座,俗称塔脖子。再上是层层向上收杀的十三天(相轮)。上部覆盖直径97米结构复杂的体盖,周围饰以有雕刻花纹的青铜板瓦,并悬有流苏及铃铎。在华盖的上部又有5米高的八层钢质宝顶的塔刹,重达4吨。全塔通高509米。

在建造塔的过程牛,尼泊尔匠师阿尼哥也参加进来。因此,采用了尼泊尔塔的形制,又融合了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装饰,是喇嘛塔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