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它们怎么来的
2585300000014

第14章 美丽的极光

极光的产生

1881年,瑞士物理学家佛利兹在其著作《极光》中表示:“北极光奇观最耀眼之处位于北方近67度的天际”。第一次出现“极光”的词语。在1910年挪威科学家斯托摩则宣告世界说北极光通常出现在100到120公里的夜空上。

长期以来,极光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是地球外缘燃烧的大火;有人则认为,它是夕阳西沉后,天际映射出来的光芒;还有人认为,它是极圈的冰雪在白天吸收储存阳光之后,夜晚释放出来的一种能量。这个天象之谜,直到人类将卫星火箭送上太空之后,才有了合理的解释。

极光的形成有三大要素:太阳风、地球磁场、大气。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太阳风以大约每小时160万公里的速度飞出太阳。离开太阳后,太阳风经过40小时左右的飞行到达地球,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当太阳风(即太阳喷出的带电粒子)中的高电荷电子与地球大气中的元素相互作用时,便产生了极光。

当带电粒子进入地球高层大气时,会在地表海拔30到300公里处碰到氧原子和氮原子。极光的颜色取决于碰到了哪种原子以及碰撞发生的海拔高度。

1.绿色是电粒子遇到氧原子,在海拔240公里以下。

2.红色是电粒子遇到氧原子,在海拔240公里以上。

3.蓝色是电粒子遇到氮原子,在海拔100公里以下。

4.紫色或紫罗兰色是电粒子遇到氮原子,在海拔100公里以上。

电磁场力不断变化组合,彼此作用。这些变化和流动可以看作极光在“跳舞”,伴随着大气电流不断移动,在50,000伏的电压下,电流可达到20,000,000安培(相比之下,家用的断路开关在电压220伏,电流超过15至30安培时就会跳闸)。极光基本上发生在“极光卵形区”以内。极光卵形区以地磁极(而非地理地极)为中心,轮廓和南北极极圈大体一致。但有些时候,北极光发生在更往南的地区,而那时往往是有很多太阳黑子的时候。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

一般来说,极光的型态可分为弧状极光、带状极光、幕状极光、放射状极光等四种。在北部出现的称为北极光,在南部出现的则称为南极光。

知识链接

极光是一种大自然天文奇观,它没有固定的型态、颜色也不尽相同,颜色以绿、白、黄、蓝居多,偶尔也会呈现艳丽的洪紫色,曼妙多姿又神秘难测。极光的发生只有在严寒的秋冬夜晚,高纬度的地区,才有机会目睹,而最佳时刻则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有些时候可持续1小时左右。

极光最常出没在南北磁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状带区域内,分别称作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北极光区以阿拉斯加、北加拿大、西伯利亚、格陵兰冰岛南端与挪威北海岸为主;而南极光区则集中在南极洲附近。值得一提的是:北极附近的阿拉斯加、北加拿大是观赏极光的最佳地点,阿拉斯加的费尔班更赢得“北极光首都”的美称,一年之中有超过200天的极光现象。

如果你有机会到阿拉斯加,一定要看看那迷人的北极光,捕捉那千变万化的超级“电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