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张学良和蒋介石
2596900000031

第31章

于学忠是一位有着民族气节的将军,对虎视眈眈的日本关东军非常愤慨;同时,他又是一位很讲义气的军人,对张学良如此信任、重用他这位直系将领,一直怀有报知遇之恩的想法。他眼见中日交恶在即的危局,认为自己不向张学良痛陈利弊,不仅是失职,而且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因此,他开门见山地说:“容我直言!完全执行南京方面不抵抗的指令是不对的。一旦出现不测,蒋某人可以委过于你,可你却不能抬出他来做挡箭牌。到那时候,三千万东北同胞将沦为亡国之奴,就说这几十万跟着你南征北战的东北军将士,也将无言答对全国人民的质询!”

于学忠的谏言就像是当头棒喝,再次惊醒了张学良集结重兵出关应变的决心。他心情沉重,一言不发,暗自思忖着应变的措施。这时,于学忠又激动地说:“你应当了解土肥原贤二吧?据来自日本东京的可靠情报说,他不是回国汇报中村震太郎事件的,而是向参谋本部报告关东军准备发动满洲事变的情况。”

张学良越发地感到局势严重了。他按着沙发的扶手慢慢地站起身来,刚欲踱步沉思,蓦地打了一个喷嚏,接着就又流起了泪水和鼻涕。于学忠忙说:“快进屋去打一针吧!”

“不!我……”张学良话刚出口,又连着打了三个喷嚏。他急忙又坐在沙发上,双手捧着前额,十分痛苦地自语,“这……都是日本人捣的鬼……我……一定要戒掉它……”

于学忠知道张学良吸毒是因为生病引起的。那时,日本大夫用鸦片代药为张学良治病,不久病好了,却又染上了吸毒的恶习。张作霖被炸死以后,他立誓戒毒,没想到杨宇霆又请来了一位大夫,天天为他注射毒剂,以控制戒毒过程中的痛苦。结果,鸦片烟瘾未除,又离不开注射毒剂过活。为此,于学忠是十分同情这位年富力弱的上司的。他低沉地说:“现在不是戒毒的时候,还是快进里屋去注射一针吧!”

张学良敌不过毒剂的引诱,在赵一荻的搀扶下走进了内室。五分钟后,张学良俨然像一位精神旺盛的将军走进客室,果断地说:

“事关重大,我准备再电南京政府,一俟有了明确的答复,我们立即备战应变!”

谭海走进了客厅,将一份密电呈交给张学良,转身退下。张学良迅然阅毕,蹙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又把这份密电推到于学忠的面前,低沉地说:“你看吧,这是蒋主席发给我的,要我明天赶到石家庄和他晤谈。”

于学忠看罢电文,被打入了五里雾中,猜想不出蒋介石突然邀见张学良的目的。他望着依然蹙眉不语的张学良,试探地问:“你知道蒋主席为什么邀见你吗?”

张学良沉重地摇了摇头。

“我想是为了东北的局势。”于学忠望着陷入凝思的张学良,“我希望你能当面向蒋主席痛陈利弊,改变他对日所采取的不抵抗的政策。只有积极应变备战,才是唯一正确的国策。”

蒋介石邀见张学良不是偶然之举,而是他治国方略中的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他对日政策中的一个很主要的组成部分。

蒋介石早年留学日本,在军政各界,乃至于黑社会中都有许多朋友,自然清楚日本对华的外交政策。但是,在他的治国方略中,第一位的不是对付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而是借助于外国的力量消灭国内的一个个军阀,把自己推上独裁者的地位。基于此点,他第一次下野之后,借向宋美龄求婚之际,拜会了田中首相,并以后生晚辈的口气说了这段话:“中国之所以排日,只因认为日本帮助张作霖。余虽明了并谅解日本之态度,但厌恶军阀的中国国民则认为军阀依赖于日本。因此,日本有必要协助吾等同志早日完成革命以解除国民误解。如此则满蒙问题亦不难解决,排日自当绝迹。”

蒋介石借用日本人之手,除掉了奉系军阀头子张大帅,完成了长城以南的所谓统一;接着,他又利用张学良和日本人的矛盾,没费一枪一弹,和平地完成了东北易帜。但是,他很清楚张学良所谓的“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只是形式上的服从,几十万东北军依然牢牢地握在张学良的手中。东北军这个隐患不除,张学良就有步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后尘的危险。由于中原之战须借助张学良的东北军,击溃强大的西北军和晋军;继之“围剿”红军的战役,又须借助张学良的东北军稳定江北的局面,致使如何解决东北军的计划尚未提到日程上来。石友三之乱平定之后,他认为是到了解决东北军的时候了!

然而如何在“围剿”红军的同时,又无需用兵而解决数十万东北军呢?蒋介石是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的。依据他和新旧军阀混战的经验,他清楚地知道东北军就是张家军。换句话说,东北军是张氏父子逐鹿华北、问鼎中原的忠实工具。时下,只要张学良在,谁也指挥不了这几十万东北军。蒋介石在军政两界的角逐中,一向欣赏这句古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遂决定了先把张学良拿下马来,进而再瓦解、消灭东北军的计划。

蒋介石不愧是一位制造矛盾、利用矛盾、操纵矛盾,进而消灭异己的政治老手。他清楚和张学良构成主要矛盾面的是日本,双方矛盾的主要焦点是所谓满洲。只要能假借日本人之手,使得张学良丢掉他们张氏家族的发祥地——满洲,他就失去了政治资本;如果再能给张学良戴上一顶不抵抗将军的帽子,他在国人面前就变成了罪人。这样一来,将张学良拿下马来的条件就完全成熟了!随之,几十万东北军就可调离东北、华北,纳入“围剿”红军的作战序列了。

这样做的结果,既不违背当年和日本人达成的谅解,又符合他制订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何乐而不为呢?

就在这当口,日本人入侵满洲的气焰甚嚣尘上。他和谋士戴季陶、张群等人进行多次密谈,决定利用这天赐的良机,遂给张学良发去了那份不准抵抗的“铣电”。土肥原贤二调任奉天特务机关之后,他预感到了即将爆发的满洲事变可能提前。为了实现借逼张下野,进而达到消灭东北军的既定目的,他断然决定亲自和张学良晤面。

蒋介石于九月十一日深夜由武汉乘专车北来,十二日上午抵达石家庄。这时,张学良的专车业已停在站台下边。为了所谓的安全,蒋介石命令侍卫人员将两辆专车合拢,他独自坐在自己的车厢里,静候张学良的到来。

俄顷,张学良在谭海的搀扶下走进了主席专列,他一看偌大的车厢中空无一人,遂明白了这次晤面是高度保密的。他和蒋介石寒暄过后,屏退了随侍谭海。

蒋介石一看张学良那过于羸弱的身躯,不由得暗自惊喜。更为有趣的是,他竟然想起了三气周瑜的故事。是啊,如果能在逼张下野的好戏中气死这位少帅,他还真愿意学着诸葛亮的样子,继续演它一出吊孝的戏。他按照既定的晤谈内容首先发言:“汉卿!今天请你前来,是为了统一对日本侵华政策的看法。怎么样?你先谈谈情况吧。”

张学良满怀悲愤地讲述了日本人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以后,进而又凶相毕露地把枪口对准了整个满洲。三千万东北父老义愤填膺,几十万东北军官兵同仇敌忾,气势空前的反日、排日浪潮席卷了整个满洲。最后,他仰天长叹了一声,低沉地问: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触即发的局势呢?”

“满洲的局势不是一触即发!”蒋介石把眉头一皱,扫了一眼惊愕的张学良,突然又把话锋一转,“最近,我获得了可靠的情报,关东军在东北就要动手。”

“啊?!……”张学良惊得下意识地站起身来,极力稳住自己的情绪,“那……我们怎么办?”

“简单地说,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蒋介石如此武断地下了结论。

“难道我们就把东北三省拱手让给日本人吗?”张学良全身颤抖了,愤慨不已地质问。

“这怎么能叫拱手出让呢?”蒋介石也蓦然生起气来,“明明是日本人用枪炮从我们手中夺去的嘛!”

“可我们手中的枪炮并没有用啊!”张学良火气猝发,大声地抗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