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2598000000053

第53章 刘伯温——10龄童妙计救乡亲

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以字行,出生于南田武阳村(温州文成县南田镇),明被有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后辅佐朱元璋,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离子》一书在中国思想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后因奸臣陷害,忧愤而亡,后来被谥为“文成”,他。

元朝末年,刘伯温当时不足10岁。青田县官府造了一个三千多人的“刁民”花名册,准备按册抓人,并上交给处州路总管。其实,花名册中大都是交不起税的农民。

刘伯温父子对此十分着急,决心拯救无辜的乡亲们,就对父亲说:“把花名册烧掉不就得了!”父亲问他怎样烧法,刘伯温说:“送花名册的差人不是要经过我们武阳村吗?”接着,把自己的妙计悄悄地告诉了父亲,父亲连声说妙。

这一天,两个送花名册的差人来到武阳渡口,化装成船夫的父亲将他们渡过了河,并把他们领到家里住宿。晚上,父亲将二差人灌醉,差人将装有花名册的内衣也脱了,倒在床上,像死猪一样地睡去。

到了半夜,两个差人住的房子突然起火,不一会儿,整个房子已成了一片火海。两个差人顾不上穿衣服,赶快跑出房子逃命,花名册在火海中化为灰烬。刘伯温一家号陶大哭,反诉说两个差人喝醉酒而引起的火灾。两个差人灰溜溜地逃走了。

刘伯温小小年纪就出奇计,烧了花名册,解救了三千多乡亲。

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果然是人中之杰。他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朱元璋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朱元璋,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朱元璋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忠心耿耿地为朱氏政权效力,积极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刘伯温的智慧和才能非常高,他的名声非常大,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后被奸臣陷害,刘伯温被解职归田,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