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何谓懂音乐
2602100000035

第35章 艺术升格后的喜与忧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26日第12版。

据正式消息,在国务院学科管理体系中,艺术从一个从属于文学门类的“一级学科”终于升格为独立的“学科门类”。这应该是艺术的学术地位和重要性在中国得到承认的里程碑事件,值得庆贺。从学理上说,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生命表达与审美感知创造的独立天地,实际上是与人类理性探求、逻辑认知的科学领域并驾齐驱的“两驾马车”。而在一般的美学常识中,文学一直是作为“语言的艺术”而被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因此,原先的学科管理制度中,将艺术仅仅作为文学的一个子学科,无论在学理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诸多问题。此次的学科目录调整,无疑有助于“正本清源”,有助于艺术获得它应有的正确定位和学科理念。

然而,高兴之余,我仍然怀有深刻的困惑:国内这种将学科人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思路和做法,似是源于中国特色的等级思维惯性,对于如上海音乐学院这样的单科学校恐怕不是非常有利。众所周知,国内目前往往将学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如此便产生了人为的等级。综合性院校由于学科多,便可占据一级学科点乃至学科门类的高点,而单科学校由于学科单一,无形中便会等级降低(在原先的学科体系中,整个上音居然只是一个“二级学科”!)。随之可能导致资源和利益的边缘化和稀薄化。我们对这种不公已有体会。

在当前的学科体系中,似乎多个学科相加就一定高于或优于单一学科,所以拥有多个二级学科就可以升格拥有一级学科点,而拥有一级学科点就意味着在所有属下的二、三级学科点中具有招收研究生或申报科研课题的资格,等等。为此,君不见诸多院校为拥有更高层次的学科点而托门子、拉关系并乐此不疲,因为这直接意味着学术利益和学科地位。但众所周知,中国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是,往往单一学科的院校在擅长的领域中水平更高(国外情况有所不同,如美国既有水平很高的独立的单科音乐学府,也有质量一流的大学框架下的音乐学院)。然而按照目前思路,单科学校的学科影响力和资源获取可能就会低于多学科院校。这其实是前段时间“并校风”思想的延续——似乎越大越全就越好。

我个人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力主学科交叉和融合,而且我时常感到单科院校在这方面的缺憾,但对当前这种以行政命令和“一刀切”的方式看待和管理学科的做法,我依然持保留态度。特别是,在艺术学升格为门类的当前与今后,是否有可能针对中国特有的艺术院校格局与现况,设计和规划出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世界眼光的艺术学科管理方案与办法,我们不禁心怀谨慎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