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邓刚幽默
2609200000037

第37章 “下海”

下海确实很诱人,不过,你最好先认识一下自己是不是下海的材料。

经济大潮滚滚而来,浪涛中日渐闪烁出银元般的光亮,于是,一些人的眼珠子也放起光来。一刹时,下海之声雀噪。某科长下海了,某处长下海了,甚至某局长和某市领导也下海了!进而,自恃清高的作家艺术家们按捺不住,一个个捋胳膊挽袖子大喊下海。

在车上、在街上,在各种场所和人群中,你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谈话:

——老张,你还傻等什么,你那个破官还干个什么劲儿,不如辞了下去捣腾服装!

——老刘,咱们开个公司怎么样?

——小李那小子发啦!他到南方转了几趟,挣了好几十万块!

作家和艺术家们聚在一起也毫不示弱,有的要开什么“情书公司”,有人要办什么“文化中心”,有的干脆就扛着一麻袋皮夹克或旅游鞋,从黑河,从满洲里钻出国门,去和金发碧眼的大鼻子们讨价还价。我去俄罗斯一趟,在中国劳务工人队伍里体验几天生活,有的记者就惊讶,也许是惊喜地尖叫——作家下海了!人们空前地兴奋,空前地活跃,空前地惶恐不安。似乎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大家变成什么贸易公司、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的经理董事长,变成个体户,万元户或二道贩子;改革的任务和意义,就是发动大家勇于弃职下海捞钱发财。

我不知道“下海”这个词是怎么发明和发生的。乍一听这个词总觉得不那么明朗,不那么光彩,不那么对劲儿,好像有点迫不得已无可奈何铤而走险的意思。如果把从事商业工作,贸易工作和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工作称为下海,使你感到不太公平。

那些喊下海的人们,大约觉得自己是坐在岸上,从未沾过浪花水沫,其实都是在生活的大海洋里,只不过以往那死气沉沉的体制把人们规定得死死的,在海底下的在海中间的在海上面漂着的,各个位置安排得板板的,谁也动不了。也许你是个潜海的能手,但非要把你漂在水面上,也许你漂在水面才能显示能力,却又非要把你按到水底下锻炼,美其名曰是组织上需要和考验。我们整天整月整年地高喊,于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然而一旦谁犯了错误,就把他打到下面去劳动,打到工农队伍里去监督改造。既然革命工作没有贵贱高低之分,那么犯错误者为什么不打到干部岗位上去监督改造?干部们思想水平更高,对犯错误的人更有监督改造的能力。这说明我们骨子里早就认定了高低上下之分。

也许如此意识,我们有了下海之说。

仿佛是一声令下,大家全都扑通扑通跳下海去。不管是有经商能力还是没有经商能力,不管是有文化水平还是没有文化水平,不管是有经验还是没经验,不管是有条件还是没条件,全都不顾死活地跳将下去。他们以为海底下的货很多很厚,你尽管大把捞就是了。当然,海底下有很多东西,关键是你能不能捞着,在众多下海、的人群中,有偶尔碰运气捞到的,有钻管理不善的空子捞到的,更有过去被死体制束缚住,其实真正有下海能力的人,确实凭本事捞到的。我们中国人愿传诵喜讯,而且愿夸大其词地传诵。所以,谁谁谁发财了,谁谁谁挣了多少多少万,发财之声一下子塞满了人们生活的空间,一传十十传百,这种发财舆论又在推波助澜,推得大家东倒西歪,一个个跃跃欲试又惶惶然不知所措。

我从俄罗斯回来,一到家就被门铃声和电话声包围了。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都来找我谈生意。俄罗斯钢材多少钱一吨?俄罗斯木材多少钱一方?俄罗斯汽车行情怎样?你能给倒腾一辆拉达车吗?你要是能给倒过去一万套皮夹克,提成10%,你要是弄回一万吨钢筋,挣的钱咱们平半分!

所有说这些话的人没一个干过商业的。但他们的热心他们的雄心他们的好心把我也烧热了,我焦头烂额我欢天喜地我幸福万分,一万套皮夹克的10%是几十万元,一万吨钢筋的利钱平半分,天哪,我发了!妻子也兴奋得眼珠子放红光,她其实是连去市场买二斤青菜都算不熟帐的人,此时却雄心勃勃地说——咱们开个中俄贸易公司呗!

总之,幸福了好一阵子,一切都烟消云散,皮夹克还是皮夹克,我还是我,彼此没任何缘分。那搞贸易的手续呀,经费呀,许可证呀,出关进关呀、边检海关工商税务呀,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上运输呀,怎样打通各路关节呀,怎样请客吃饭上烟上酒上贡呀……接触到实际,全都傻眼了。冷静过来细细看去,才发现那些不傻眼的,精明灵透的人还成百上千地在那里排不上队呢!

下海确实可以大显身手,确实可以大有用武之地,确实可以活跃经济,确实可以发财致富,不过重要的是你最好先认识一下自己是什么材料。如果你是个工程师是个学者,是个作家艺术家,是个很有专业水平的领导,你干自己的工作很得心应手那你最好还是稳住神儿,尽管下海很诱人,尽管目前分配不合理不科学,可下海之后,你未必能挣到合理的地步,我有一个同行本来小说写得不借,却偏要下海,跑了两趟海南岛,把自己攒的那几个钱赔进去不算还欠了一屁股债,结果从商不行,写小说也没以前的劲儿了。弄得丢盔弃甲,妻子也同他散伙。在热火朝天的下海潮流中,认真去统计,那些淹死的呛昏的和喘不上气的远比成功者多。

不过,我对下海热潮持乐观态度,我认为这是改革大潮必然推出来的一个阶段,我不赞成那些悲观论者,担忧大家都发疯地去想方设法挣钱。我认为这比过去全民族都发疯地搞大批判强一万倍!至少,这样我们会富起来,我们也不会再厚着脸皮以穷为荣了。